《我的宗教我的廟》是我的第二十六本書,而爾雅創社剛好也是二十六年。在邁入爾雅社慶前夕,出版自己的新書,代表過去關注文學花圃的心路歷程。在翻轉的年代裡,我從最初的一朵寂寞小花,到如今守著爾雅一大片文學天地,做一個時而快樂時而憂慮的園丁,內心充滿感恩,儘管文學盛世不再,但熱愛文學的小眾永遠不時地在相互取暖互相鼓勵,各地讀書會都在推動閱讀,把自己讀到的優秀文學作品,讓更多的人也能分享。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王家衛人生首序 暢銷作家李舒最新隨筆集 細數半世紀前的優雅與風情 佳人與雅士的傳奇往事 如那一抹夕陽下的餘暉 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遺落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寫在前面
三十八年前,我出版了生命中的第一本書(傘上傘下),那本小書的第一頁,有這樣一段話:只是一朵寂寞的小花而已。
出書本來不算什麼大事,但對正在讀書的我來說,卻經歷了太多的辛酸。雖然如此,在花樹爛漫的文藝苗圃上,我----一朵小花,也依然開放了;也許沒有人來理會這朵寂寞小花,在花團錦簇中,畢竟也盡了一份生長的力量,雖然是很小很小的。
畢業前夕,即將離開可愛的、可懷念的新聞系與師長同學們;為了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追憶一些逝去了的笑聲、淚痕,出書該是個最恰當的紀念了。
當然了,這只是開始,我仍需要做更大的努力,走未走完的路。亞里士多德說:「何其渺小的人生!」那的確是真的;我,只是一朵小花,很小很小的。
將近五十年的寫作生涯,對於我,寫作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當寫作成為生活中的習慣,它就會成為一種享受,就像喝咖啡一樣的享受,即使是寫作不順帶來的痛苦,你也彷彿成了癮,戒不掉,繼續苦思,直到一篇作品完成,才能通體舒暢,繼續別的工作。
對於我,寫作、喝咖啡和看電影,如今是我生活中的三大享受,我更高興自己在五十六歲時,一隻蚊子把我叮醒,使我成為一個「年輕的詩人」。
(我的宗教我的廟)是我的第二十六本書,而爾雅創社剛好也是二十六年。在邁入爾雅社慶前夕,出版自己的新書,代表過去關注文學花圃的心路歷程。在翻轉的年代裡,我從最初的一朵寂寞小花,到如今守著爾雅一大片文學天地,做一個時而快樂時而憂慮的園丁,內心充滿感恩,儘管文學盛世不再,但熱愛文學的小眾永遠不時地在相互取暖互相鼓勵,各地讀書會都在推動閱讀,把自己讀到的優秀文學作品,讓更多的人也能分享。
王鼎鈞說:「一本書是那個作者的心血結晶,靈魂的迴響,氣質的凝固。是他多少年識見修養抱負的總結。唉,寫書讀書,都是人生的終身大事!」齊邦媛老師也說:「在噪音充斥的世界上,文學的聲音顯得多麼微弱!許多值得細讀深思的書都塵封在角落裡,看著電視等等聲色之娛把多數人的性靈驅進淺灘。一周七個晚上,多少有用的眼睛凝注在螢光幕上,『自虐』身心。書和許多人的緣分已盡。若不是還剩下一些『頑強』的人渴望書中的智慧,深信文化的延續是自己的責任,人類將往何處去?」
我要謝謝還有少數的眼睛仍然在讀爾雅的文學叢書,在讀其他出版社出版的傑出文學作品,文學使我們安靜,文學使我們枯竭的心靈重新滋潤。「胸中情景,要看得春不是繁華,夏不是發暢,秋不是寥落,冬不是枯搞,方為我境。」只有文學,能源源不絕地豐富著我們的心靈和生命,所以,讓我們的胸中都能點燃一盞智慧的燈,親近文學,你就是有福之人。
尤其在亂世裡,文學更是我們的救贖。
【作者簡介】
隱地
本名柯青華,浙江永嘉人。1937年生於上海,1947年來台。曾編過多本雜誌,任《純文學》月刊助理編輯、《書評書目》總編輯,1975年創辦爾雅出版社,迄今已出版六百多種書,並持續三十一年出版「年度小說選」。曾獲文復會主編獎,被票選為出版風雲人物。早年從事小說創作,後寫作散文小品,56歲時開始寫詩,曾獲「年度詩獎」。著有小說集《幻想的男子》、《碎心簷》,散文集《現代人生》、《歐遊隨筆》、《愛喝咖啡的人》、《我的宗教我的廟》,詩集《法式裸睡》、《生命曠野》,自傳《漲潮日》,評論《隱地看小說》等六十多種。其代表作《心的掙扎》、《人啊人》、《眾生》被稱為「人性三書」系列,曾被翻譯為韓文出版。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