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在二戰歷史之中的台灣史,
被遺落在戰爭勝敗之間的不歸人。
一趟由思念與懸疑交纏的招魂之旅,
重返「台籍日本兵」複雜而幽微的那個時代。
基列再臨,讀者殷殷期盼30年,瑪格麗特·愛特伍當代反烏托邦經典《使女的故事》續集《證詞》登場,在《使女的故事》裡的事件十五年後,基列共和國已浮現衰敗的徵象,瑪格麗特·愛特伍以三位迴然不同的女性視角,帶領我們目睹基列共和國令人不寒而慄的內部運作,以及隱藏在政權背後的真相。
認同,有那麼難嗎?無論是族群的、性別的...... 奇形怪狀的台灣歷史,慘絕人寰的愛慾重生 今年最駭人的小說 這是屬於女孩的必經之路嗎?這是屬於台灣的國族寓言嗎? 張亦絢長篇小說代表作
槍響前,他必須找到拯救被告的方法。 一艘遠洋漁船,承載著一樁滅門命案的祕密; 為了找出真相、伸張正義,賭上的可能是整個國家的命運
《愛的不久時》寫於長篇小說《永別書》之前,張亦絢於2011年出版這部小說時,台大外文系特聘教授張小虹形容它是「二十一世紀的愛戀手記,後《荒人》後《鱷魚》的怪胎情慾流動。」 新版後記裡,張亦絢說:「«愛的不久時»是我寫作至今以來,最喜歡的一本書。它有最簡單的面貌,實則說了非常複雜,且只有小說才能...
2015年曼布克獎決選小說 四個男人30年的友誼 × 一部「從回憶中存活」的冒險史詩 四個大學好友,畢業後來到紐約闖蕩, 在這個花花世界各擅勝場,也嘗盡了傷痛與歡愉……
飢餓遊戲成為夢魘,不能逃脫。不只一次,她什麼也看不見、聽不見,沒有感覺,除了烈火焚身的痛楚,以及痛恨。她的家鄉已經毀滅,無數第十二區的生命只剩灰燼和殘破的屍骸。但,反抗軍確實存在,一批新的領導人在等待,革命正在展開...... 本書為「飢餓遊戲」三部曲的終曲,結局呢?你也許喜歡,也許討厭。然而...
日本時期,以日軍身分參與二次世界大戰的台灣人,在戰爭結束之後,從戰敗的殖民地人轉變為戰勝國的國民。然而,那些在戰爭中倖存下來的人們,以及不能回來的、不願回來的魂魄,都被新的國家與史觀覆蓋、埋葬,遊蕩於歷史與認同的迷霧之中。他們失去語言、被迫消音,他們是「台籍日本兵」。
本劇以真人真事口述歷史進行改編,主人翁「思螢」為了實現幫阿公尋找好友「樹桐」的遺言,開啟一段探索「台籍日本兵」歷史始末的旅程。透過如同「招魂」般的戲劇展演,思螢與陸續回到港口的魂魄──士兵、軍醫、看護婦等,展開穿越時空的對話。透過不同性別、立場、階層的言說,重新認識阿公所經歷過的戰爭,以及那一段被隱蔽的台灣史……
本書特色
◎首部「台籍日本兵」歷史改編舞台劇本出版品
◎華台雙語劇本,以教育部推薦用字、台羅拼音譯為台語版
◎2017台灣文學獎創作類劇本創作金典獎入圍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出版
作者簡介
李璐
1990年生,台北人,喜歡酪梨。
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所碩士,主修劇本創作。
譯者簡介
王薈雯 Ông Huē-Bûn
台中教育大學台語系、台灣師範大學台文所畢業,進前佇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食頭路,目前是公視節目部企編;捌翻譯《阿森ê筆記:自然書寫ê時光》、數位繪本《親愛的》。
專序推薦
朱宥勳(作家)
盛浩偉(作家)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