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38種暖方式,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0 篇書評

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38種暖方式,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7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8/04/13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6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4061167
  • 字數: 83,350
紙本書定價:NT$ 300
電子書定價:NT$ 300
電子書售價:NT$ 231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如果早20年看到這本書,媽媽就可以沒有遺憾的離開……」──資深媒體人陳安儀最深的疼痛與吶喊。

一本給女兒,也給媽媽的母女關係療癒書。

「只要和媽媽相處超過三天,我們就一定會吵架。」
「我無法忘記媽媽對我的批評、謾罵與控制……」
「我怨恨媽媽,但看她流淚,我的心卻好刺痛。」

世界上,再沒有一種關係,如同母親與女兒之間,緊密複雜、幽微又糾葛。
當帶傷的女人成為母親,當所有心理困頓在家族裡代代相傳,身為女兒的妳,有機會將彼此的傷痛劃上句點。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259

    親子、夫妻、婆媳、師生、團隊,該如何「好好說話」? 賴佩霞沉潛多年最新作品 名人藝人熱推!

  • 電子書: NT$ 252

    有一種動力,能讓人穿越痛苦與孤獨, 那是對自己真正的愛, 期待成為自己所愛的形象,而不是別人所愛的形象。 暢銷作家鄧惠文醫師2016-2017年度新作: 鄧醫師多年來專業的觀察與同樣身為女人的體會, 為女人的善感特質提供獨到的見解,透過覺察釋放束縳, 不用他人來拚湊自己,也不因為他人而切割自己...

  • 電子書: NT$ 300

    ★韓國上市一個月,熱銷20,000本。 ★YES24網路書店,9.6顆星好評! ★超過10,000件心理諮商個案的人氣心理師★ 現在開始,是母親和女兒都要「活出自己」的時代。 「為什麼母親在傷心時,不對兒子而是向女兒訴苦?」 「為什麼母親看到女兒幸福時,除了欣慰卻也有些嫉妒?」 ...

  • 電子書: NT$ 196

    29張當票,29個動人的人生風景。 當舖,世界上最古老的行業之一,也是最神祕的行業。 當票,是交易的媒介,串連起人跟物、時間與情感, 落筆寫下的不是金額,而是一則又一則動人的故事。 在當舖裡, 交易的不是物品,更多的是一個又一個的人生轉折; 獲得的不是金錢,更多的是一則又一則的生命啟發。

  • 電子書: NT$ 294

    看清自己行為、情緒與人際問題的根源 別讓看不見的傷痛,繼續操控你的人生 ★德國暢銷超過50萬冊 ★德國《明鏡週刊》暢銷書,蟬聯37週暢銷榜 ★德國AMAZON深層心理學暢銷排行榜#1 ★AMAZON讀者4.5顆星好評 |「內在小孩」會影響成年後的我們,且影響力超乎你的想像|

  • 出版日期:2019-10-30
    電子書: NT$ 210

    好友疏離、戀情分手, 感情為何難持久,悲劇總是再三重演? 當父母的期待難以承受; 當原生家庭成了製造痛苦的「隱形魔咒」…… 幫助數千人解開情緒枷鎖的「重生療法」 教你建立「安全堡壘」、終止「悲劇連鎖」 開始懂得愛人與被愛! 「連這點小事也做不好!?」 「養你要花多少錢,你知道嗎?!」...

  • 電子書: NT$ 231

    你的「情緒」沒有錯,都是「想法」惹的禍! 每一種情緒,都是真實的自己。 坦然接受它,給予理解和撫慰,它才不會一直悶燒而引爆人際地雷!

  • 電子書: NT$ 224

    生命充滿磨難,但不代表就該封閉自己的心。 探索帶來深度與悲憫心的特質,勇敢走進這個世界。 =高敏感族一學就會的生存法則= ★紐時暢銷書《讓情緒自由》作者──茱迪斯.歐洛芙醫師最新力作!

  • 電子書: NT$ 280

    洞察力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主流能力! 懂得用別人的眼睛看自己,你的世界將變得更立體。 《商業內幕》、《strategy+business》雜誌評選為2017年最佳選書 TED相關演講影片總點閱超過100萬次  

  • 詳細資訊

    ★完整收錄20種令女兒煎熬、痛苦的母親類型。
    ★38種給女兒的自我療癒方式。
    ★3段暖心的修復叮嚀。
    讓「每一個媽媽」的成長創傷被看見,讓困在痛苦裡的「每一個女兒」都能被擁抱。

    曾經,那個好小好小的妳,媽媽就是妳的天地,妳的全世界。
    媽媽微笑,妳的心就暖成一片;媽媽蹙眉,妳感覺心灰灰;而媽媽一哭,妳也跟著掉淚。
    小小的妳,很想好好保護媽媽,更想一直擁有媽媽的愛,但……
    「我身上像是多長一顆心,隨時準備照顧媽媽。」──憂鬱型的母親
    「大家都欺負媽媽,只有我為媽媽抱不平……」──懦弱型的母親
    「媽媽,我過得好,是不是會傷害到妳?」──嫉妒型的母親
    「媽媽說她都是為了我好,可是我一吃東西就狂吐。」──控制型的母親
    「我在每個愛我的人身上,尋找媽媽的味道……」──缺席型的母親
    「最應該保護我的人,卻看著我被爸爸性侵……」──旁觀型的母親
    「小時候我字寫不好,媽媽就說我是雜種、蠢豬。她用棍子打我的手,甚至用針刺我的手。」──殘忍型的母親
    ……
    20個真實案例,每一篇都令人唏噓,甚至噙滿淚水。
    女兒即使脫離母體,卻往往有條無形的「心理臍帶」,連結母親與女兒,讓彼此成為聯繫很深,但又糾葛不已的生命共同體。
    黃惠萱心理師在這本談論母女關係的書裡,探討20種讓女兒煎熬、痛苦的母親類型。與一般談論此類型的書不同,除了女兒的困境,黃心理師更細膩分析母親在成長環境中所受的種種貧乏與創傷。母親不是不愛女兒,但她可能是沒有能力;母親也不是不回應女兒,但她可能身上滿是傷……
    而當女兒覺察母親所帶來的桎梏與傷害,除了理解母親當年的困境,並在相處上,立下情緒界限外,女兒也需先放下罪惡感,例如「媽媽養我很辛苦,我不是應該多體諒她?」「媽媽是因為愛我才這麼做,我怎麼可以生她的氣呢?」等,而更重要的是,慢慢找尋自我,讓「自我的碎片」回家,讓困在痛苦裡的「每一個妳」都能被擁抱……

    38種暖方式,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一、拒絕逼迫,拿回屬於妳的主動權
    二、不論好壞或輸贏,勇敢走自己的路
    三、練習放下「比較」,接受「本質」
    四、做妳自己故事中的主角
    五、接納所有被自己遺忘的妳
    六、從競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角度
    七、練習區分,並經營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
    八、練習在關係中說「不」
    九、給予適當的信任,讓對方有改變的機會
    十、練習「退後幾步」來說話
    十一、不斷地摘下偏見的眼鏡
    十二、昇華版的陽剛
    十三、昇華版的陰柔
    十四、信任妳自己
    十五、接受妳「無法」狠心,也接受妳「必須」狠心
    十六、練習只為自己負責
    十七、試著做自己心靈的好媽媽
    十八、培養對他人言行的觀察
    十九、時常觀照自己內心的感受與想法
    二十、練習「不批判、不交換」
    二十一、學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二十二、平衡且全面地認識自己
    二十三、享受平凡的小幸福
    二十四、練習分辨「感受」不等於「事實」
    二十五、把「不完美的自己」接回來
    二十六、山不轉,路轉。跌倒是告訴妳,要用別的方法來成功
    二十七、路很長,但一定要走。請遠離受虐關係
    二十八、如實地接納生命中的遺憾
    二十九、勇於選擇好關係
    三十、愈想緊抓,愈該放手
    三十一、探索並照顧想壓抑下去的感受
    三十二、學習「恰如其分」地照顧自己
    三十三、直視痛苦,接受如其所是
    三十四、學著視自己若珍寶
    三十五、建立人我界線
    三十六、享受互動的樂趣
    三十七、找到妳自己可以滋養伴侶的方式
    三十八、練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擔任各種角色

    ★3段暖心的修復叮嚀
    1.儘管大家都說母女連心,但妳的母親不是妳,就算妳用自己的人生去完成母親的期待,她的心靈功課也不會因為妳的努力而少一點。人生在世,我們只能為自己負責任,也只該為自己負責任。

    2.當妳覺得「一定是因為我不夠努力,下屬/孩子才會出這樣的錯!」時,告訴自己:「我接納我自己有時候不夠努力,我接納我自己無法避免下屬/孩子的錯誤」。
    當妳認為「我必須要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才算是個好女人/妻子/母親/媳婦」時,告訴自己:「我接納我自己無法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
    當遇到挫折與失敗時,若批判自己的信念再度出現,請告訴自己:「我接納這件事情中我做得好的部分,我也接納這件事情中我做得不夠好的部分。」

    3.與遺憾共處的最佳方式,就是「如實地接納」。
    接納「母親的缺席」,接納自己可能永遠不會知道真相,並且接納自己對遺憾自然產生的情緒和想像,例如妳會疑惑、生氣、哀傷、怨恨、嫉妒,妳會不由自主地認為可能是自己不好,可能是命運不好。
    如實地接納妳會有痛苦的情緒,也接納自己會產生無盡的想像,但是請記得,「情緒只是情緒,想法也只是想法」,這兩者都不是事實。如果妳不用力地抓住它們,情緒會過去,想法也會改變。妳覺得遺憾的影響力很大,可實際上沒有妳想像的那麼大。

    【作者簡介】

    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同時也兼具女兒、妻子、媳婦與母親的角色。目前於黃偉俐診所擔任臨床心理師,並於《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擔任專欄作家。
      畢業於中正大學心理系,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研究所。曾任職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臨床心理師 、台北市心理衛生中心團體帶領者。希望透過簡單的心理學理論與諮商經驗的分享,帶給一樣身兼多重角色的女性心靈上的支持與鼓舞。
      粉絲專頁:「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分享書書評

    分享書書評列表(1)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309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