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最負盛名啟蒙書★
★當代美國文明最重要的批評家★
★社會學領域最經典、最暢銷名著問世60年紀念版★
在一個沒有任何人能置身事外的時代,重要的是:認識到每個人在這樣的世界中身處何處。
用社會學家的眼光看世界、想問題,你會豁然開朗!
從古希臘到當代,經歷了漫長的時間,社會學才由最初的雛形,逐漸發展成一門堅實的科學領域,同時也融會了許多不同領域的發現、思考、見解。《給所有人的社會學史講義》就是一本簡明清晰、深入淺出介紹這段過程的著作。
★一部有關閱讀,永不褪色的經典。 ★將閱讀分成四個層次漸進式討論,讓讀者逐步學會閱讀的要領。 ★開拓閱讀技巧,協助讀者提升自己的理解力,進而增加人生智慧的實用性書籍。 ★不只教導初學者如何進行閱讀,更是學習知識的基本方法與態度。
★看穿鬼扯最有感的邏輯入門書 ★邏輯思辨聖經,全球長銷40年、改版12次、翻譯成10種語言 ★全美大專院校「邏輯、大考(寫作/閱讀)」的指定與推薦用書
「超級有用……關於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研究計畫,包括編寫和測試你的研究問題。不僅有閱讀樂趣並具有實用性。 」 ──普利茲獎得主張彥(Ian Johnson) 上市三天即登上amazon工具書類第一名 踏出論文研究計畫的第一步 讀完本書,從下筆的那一刻開始,你的報告和論文就會比他人更出色...
在一個資訊滿滿卻多半無用的世界上, 清楚易懂的見解,就成了一種力量。 —— 哈拉瑞 *獨家贈品:購書就送《21世紀的21堂課(增訂版)》電子桌布(手機與mooInk尺寸)一組 《21世紀的21堂課》全新修訂改版! 《21世紀的21堂課》是現代智人的必修課, 是洞悉世局變幻、洞...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作者 睽違七年 宏觀典範之作 本書結合兩位最優秀的政治與經濟學家,回應當前全球關心的重大課題: ◆ 如何約束國家機器、進入通往自由的窄廊?這是西方國家的專利嗎? ◆ 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由,是自由嗎?專制國家締造經濟榮景後,能夠回頭保障公民自由嗎?數位極權國家崛起,會終結自...
如果偏見可以抹除,人生會不會更美好? 回到1969年,他們倆在校園裡相遇。丹尼爾.康納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兩位同樣是風雲人物、但各方面卻近乎南轅北轍的天才,跌破眾人眼鏡地「在一起」了。剛開始,他們若即若離,到後來形影相隨,不僅聯手解開了一個又一個人類心智之謎、挑戰人們判斷與決策的理性模式,...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在別人眼中是什麼樣子?別人又是如何影響了我所呈現的樣子? 社會有如一齣劇場,每一個人都在進行著角色扮演,都在面具與戲服的掩飾,以及與他人的互動中,捕捉那個飄忽不定的自我形象。
這本書是解釋資本主義實際上是什麼、如何發生,以及如何運作。 「市場經濟」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是存在的,在美索不達米亞、羅馬帝國、中國、中世紀的歐洲,以及其他在人們的記憶中蓬勃發展的行業中運作著。在古代早已經存在貨幣經濟、銀行,甚至連聖經和可蘭經都關注利息的問題;幾個世紀前已發展出非現金支付和令人驚...
人人都需要的《資本論》完全使用手冊! 理解為什麼馬克思今天仍然是重要的靈感來源! 《資本論》之所以具有經典的地位,正因為不論從哪個時代、哪個學科的角度切入,都能在書中找到對話空間,讀出前人未讀出的新意。
★社會學最負盛名啟蒙書★
★當代美國文明最重要的批評家★
★社會學領域最經典、最暢銷名著問世60年紀念版★
在一個沒有任何人能置身事外的時代,重要的是:認識到每個人在這樣的世界中身處何處。
用社會學家的眼光看世界、想問題,你會豁然開朗!
在劇烈變動的社會之中,看似與他人無關的自身境遇變遷,帶來沈重的不安與無力感——為什麼從前有工作、現在卻失業;別人發財,我卻賠錢?大多數人看不出自身與身後更大的社會背景、結構之間的關係,其實早在一九五、六○年代,社會學家米爾斯就提出,人們需要「社會學的想像」、或者說是一種思考方式——將社會生活世界與自身生命的意義連結起來的思考方式——來掌握世上發生的事,以及理解自己。擁有了「社會學的想像」,冷漠的大眾將關注公共議題,找出可能的解決之道。
米爾斯從個人境遇涉足社會結構的熱情,讓他直言當時社會科學兩兩大流派:「鉅型理論」偏重系統性、「抽象經驗論」側重統計資料,而流於空洞與技術化,忽視社會科學的問題、情境,依據在地情況不同,就算是同一概念也可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他進而指出社會學家的本職:不囿於研究課題的「實用性」(以免受商人所用),以及不依賴科層制(力求學術自主性)。這樣犀利的批判,在美國社會學界引起深遠迴響,無論正反兩極,無不受本書與視野所啟發。因此自出版後,躍居社會學入門必讀之書,暢銷至今超過半世紀,有「有史以來最暢銷的社會學名著之一」之譽。
本書有以下社會學的重要思考:
●什麼是「社會學的想像」?
是一種心智特質,當思考個人日常經驗時,要意識到與所處的社會結構,敏銳的感知個人煩惱與公共議題的連結。
●「環境中的個人煩惱」轉化為「社會結構中的公共論題」
「如果一個人口十萬的城市只有一個人失業,這就是他個人的煩惱……如果一個人口五千萬的國家有一千五百萬人失業,那就是議題了。」
●對研究方法的省思
對各類研究的簡單的加總,只是一種奇怪的砌磚成牆的努力,絕不可能完整認識社會。研究歷史和比較方法不可或缺。
●社會科學的使命
隨著科層制的廣泛運用,大多數人運用個體理性的機會被扼殺,成為「快樂的機器人」,社會科學的學者負有教育和公共職責,必須捍衛理性和個體性,使其成為民主社會的主流價值。
●如何看待政治
在一個沒有任何人能置身事外的時代,重要的是認識到每個人在這樣的世界中身處何處。
米爾斯寫道,「藉由社會學的想像,人們將會感覺到宛如在一間曾經如此熟悉的屋子裡頭驚醒;這種發現的興奮,不是來自發現以前完全不知道的事物,而是發現以前熟知的事物改變了意義,使我們能以嶄新的眼光來看待生活一輩子的同一世界。」從米爾斯所處的二十世紀到今天,人們永遠追求著社會學的想像——來看懂世界、理解他人、定位自己,進而改善、甚至創造個體與群體的機遇。
|本書特色|
1.現在最需要的一本書,歡迎來到社會學的世界!:
個人的煩惱,不是個人的,而是社會的——如果將個人體驗抽離社會制度(結構)的影響,米爾斯說這是一種「不安、冷漠」,而終將成為社會普遍的苦悶。建立「社會學的想像」,是所有人面對內在不安、進而理解自身與大社會之間密切關係所必需,可說是社會意識高張、議題多元的現在最需要的一本書。
2.社會學世紀經典,米爾斯一生學術精華的大成之作:
米爾斯在當代社會學界負有盛名;他以大開眼界的犀利筆鋒,梳理社會學研究傳統,並挑戰美國的兩大流派:「鉅型理論」和「抽象經驗論」的抽象與空洞,將焦點放回社會學的核心價值——社會學想像——勇於面對時代的問題、在社會的脈絡之中探索其緣由,進而批判與改造。
3.綜觀「社會科學」學門:
包羅社會學相關研究主題,舉凡社會學、歷史學、科層組織、科學哲學、研究對象、歷史、理性與自由、政治、治學之道,無論是想掌握整體視野的入門者,或是想進一步理解各領域的讀者,都能獲得啟發。
|專業推薦|
王宏仁(前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林鶴玲(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蔡博方(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暨所長)
「挑戰、刺激和激勵世界各地的學生,以嶄新而清晰的眼光看待社會學。」——《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社會學的想像》早已經是社會學的經典名著,幾乎所有社會學基礎課程都會選用此書(部份章節)當做認識社會學的基石。希望一窺社會學在討論什麼,或是希望從觀察社會現象中獲得堅毅勇氣的讀者,都應該來閱讀這本經典著作。」──王宏仁(前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作者簡介|
**米爾斯(C. Wright Mills) **
美國社會學家、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
他的寫作主題包括白領工作、科層組織、權力和權威、社會菁英、理性化、社會問題、共產主義、冷戰、意識型態、社會科學和社會學本身。主要著作包括《白領:美國中產階級》(White Collar: The American Middle Classes, 1953)、《韋伯社會學文選》(From Max Weber, 1946)、《權力菁英》(The Power Elite, 1956)等。
《社會學的想像》初版於1959年,現在已成為英語世界,乃至世界各地社會學教學中廣受推崇的入門經典。米爾斯1962年病逝於紐約,得年46歲。被譽為「當代美國文明最重要的批評家之一」。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