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孝為我國傳統文化之主要美德,為齊家治國之良箴。我國以孝為本的教育力量,可以感化冥頑,減少罪惡。孝,並非只對父母敬養而言,對自己德性、智能的修養,對國家社會的盡責,也都是孝的表現。孝的原理有普通性,孝的應用有連續性,人類上有祖宗,下有子孫,我們是聯繫祖宗與後代間的一環,我們應有的職責是:將歷代祖宗所辛苦締造的文化好好保存,而加以發揚光大,傳之子孫,億萬斯年,代代如此。
不幸,近百年來,歐風東漸,國人咸知追逐物質文明,輕視固有道德,民德日簿,孝德益晦,實屬可痛。殊不知,我中華民族固有倫理道德及思想之準則,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大經大本,得之則興,失之則亡。
總統 蔣公在許多訓示中,昭告國人,重新認識孝之真義及其重要性,是以我們要奮起惕勵,認清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一己之孝,即能致一家之孝,能盡一家之孝,即能為國家民族盡大孝,如人人能弘揚孝道,不僅可以齊家,且可以治國,故爰持蒐集格言,恭錄聖賢銘言,翻印新孝經二十四章,譯載二十四孝故事,以資救孝,勸孝之參考。
但願我們的子孫能代代相傳,使我國固有美德,歷久彌新。
中華民國六十年一月
雲林縣北港昭烈堂管理者 陳向陽
五版補序
近年來,因由農業社會逐漸進入工商業社會,家庭組織由大變小,「養兒防老」的觀念漸難適用,對老人之安養已引起社會有識人士的關懷,是以要鞏固家庭組織,加強家庭責任,注重崇老教育,尤其是推行孝道,是刻不容捨之事,因此特再發刊第五版。
本第五版除略作修改外,只增加「新撰二十四孝」及「新撰二十四賢妻良母」故事,故可稱為「增訂版」。
「二十四孝故事」是自古流傳家諭戶曉的民間故事,我們中華兒女受其感化至深,然而我國有五千年悠久之歷史,歷代足與廿四孝媲美之孝子不乏其人,但如焉不詳,實有埋失孝賢之憾,且二十四孝之中部份故事,跡近童話,又類似寓言,本版增加之「新撰二十四孝」故事,全係列舉我國歷代先賢之孝行,現代為人子女者,當較易體會與傚法。
我國幾千年的立固之道,自來皆以孝為本,欲期出賢孝子,須賴賢婦賢母之薰陶培育,因女子在家為女,出嫁為婦,生子為母,有賢女,然後有賢婦,有賢婦,然後有賢母,有賢母始能培育孝賢兒,因此本版增加「新撰二十四賢妻良母」故事,由歷代賢妻賢母中舉出二十四位,以供婦女借鏡,但願一般婦女都成為賢女、賢妻、賢母,而培育賢孝子,發揚我國固有倫理道德。
編者才疏學淺,見聞有限,未能充分表達 諸先賢完美的善行懿德,殊感不安,故草稿編輯後,遲遲未敢付梓,後來拜讀前革命實踐研究院副主任任覺五前輩賜函:「大著蒐羅完備,譯註清晰易讀,對於復興中華文化發揚固有倫理道德,極其助益…。」受到莫大鼓勵,始提出勇氣,決定發刊本第五版,相信內容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祈賢達先輩多多賜教指正。
中華民國六十四年十二月 陳 向 陽
六版補序
教育部為紀念先總統 蔣公的忠孝至德,自去年訂定四月份為「教孝月」以來,各方熱烈響應,紛紛展開教孝運動,實為可喜的現象。今又適逢四月,為「救孝」這一份神聖的工作,也想貢獻一份棉簿的力量,謹將新蒐羅的故事,增列本冊,發刊第六版。
宣揚孝道,如長篇大論,或以教條方式,過於生硬,不易收到「教孝」的效果,故事的可讀性高,當較易收效,因此本版增加「續選二十四孝故事」。推行孝道須要社會、學校及家庭各方面合作,始能奏效,尤其家庭婦女的教誨,較易被接受,是以本刊乃增加「續撰二十四賢妻良母故事」,祈望天下婦女皆成為賢妻良母,培育更多的賢孝子。
勸人行孝是編者所熱衷的工作,平素如對「孝」一有感觸,即賦詩敘感,本冊所載宣孝詩,乃集平素拙作,全無章則系統可言,而每篇故事所附之詩,可謂該故事之小標題,亦不成為詩,錯誤在所難免,敬請諸賢達指正為感。自民國六十年發刊此一勸孝的小冊以來,索閱者甚眾,各方善士紛紛捐款,催促繼續發刊第六版,順比表示敬意,並申謝忱。
中華民國六十八年四月 陳向陽
自序
孝為我國傳統文化之主要美德,為齊家治國之良箴。我國以孝為本的教育力量,可以感化冥頑,減少罪惡。孝,並非只對父母敬養而言,對自己德性、智能的修養,對國家社會的盡責,也都是孝的表現。孝的原理有普通性,孝的應用有連續性,人類上有祖宗,下有子孫,我們是聯繫祖宗與後代間的一環,我們應有的職責是:將歷代祖宗所辛苦締造的文化好好保存,而加以發揚光大,傳之子孫,億萬斯年,代代如此。
不幸,近百年來,歐風東漸,國人咸知追逐物質文明,輕視固有道德,民德日簿,孝德益晦,實屬可痛。殊不知,我中華民族固有倫理道德及思想之準則,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大經大本,得之則興,失之則亡。
總統 蔣公在許多訓示中,昭告國人,重新認識孝之真義及其重要性,是以我們要奮起惕勵,認清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一己之孝,即能致一家之孝,能盡一家之孝,即能為國家民族盡大孝,如人人能弘揚孝道,不僅可以齊家,且可以治國,故爰持蒐集格言,恭錄聖賢銘言,翻印新孝經二十四章,譯載二十四孝故事,以資救孝,勸孝之參考。
但願我們的子孫能代代相傳,使我國固有美德,歷久彌新。
中華民國六十年一月
雲林縣北港昭烈堂管理者 陳向陽
五版補序
近年來,因由農業社會逐漸進入工商業社會,家庭組織由大變小,「養兒防老」的觀念漸難適用,對老人之安養已引起社會有識人士的關懷,是以要鞏固家庭組織,加強家庭責任,注重崇老教育,尤其是推行孝道,是刻不容捨之事,因此特再發刊第五版。
本第五版除略作修改外,只增加「新撰二十四孝」及「新撰二十四賢妻良母」故事,故可稱為「增訂版」。
「二十四孝故事」是自古流傳家諭戶曉的民間故事,我們中華兒女受其感化至深,然而我國有五千年悠久之歷史,歷代足與廿四孝媲美之孝子不乏其人,但如焉不詳,實有埋失孝賢之憾,且二十四孝之中部份故事,跡近童話,又類似寓言,本版增加之「新撰二十四孝」故事,全係列舉我國歷代先賢之孝行,現代為人子女者,當較易體會與傚法。
我國幾千年的立固之道,自來皆以孝為本,欲期出賢孝子,須賴賢婦賢母之薰陶培育,因女子在家為女,出嫁為婦,生子為母,有賢女,然後有賢婦,有賢婦,然後有賢母,有賢母始能培育孝賢兒,因此本版增加「新撰二十四賢妻良母」故事,由歷代賢妻賢母中舉出二十四位,以供婦女借鏡,但願一般婦女都成為賢女、賢妻、賢母,而培育賢孝子,發揚我國固有倫理道德。
編者才疏學淺,見聞有限,未能充分表達 諸先賢完美的善行懿德,殊感不安,故草稿編輯後,遲遲未敢付梓,後來拜讀前革命實踐研究院副主任任覺五前輩賜函:「大著蒐羅完備,譯註清晰易讀,對於復興中華文化發揚固有倫理道德,極其助益…。」受到莫大鼓勵,始提出勇氣,決定發刊本第五版,相信內容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祈賢達先輩多多賜教指正。
中華民國六十四年十二月 陳 向 陽
六版補序
教育部為紀念先總統 蔣公的忠孝至德,自去年訂定四月份為「教孝月」以來,各方熱烈響應,紛紛展開教孝運動,實為可喜的現象。今又適逢四月,為「救孝」這一份神聖的工作,也想貢獻一份棉簿的力量,謹將新蒐羅的故事,增列本冊,發刊第六版。
宣揚孝道,如長篇大論,或以教條方式,過於生硬,不易收到「教孝」的效果,故事的可讀性高,當較易收效,因此本版增加「續選二十四孝故事」。推行孝道須要社會、學校及家庭各方面合作,始能奏效,尤其家庭婦女的教誨,較易被接受,是以本刊乃增加「續撰二十四賢妻良母故事」,祈望天下婦女皆成為賢妻良母,培育更多的賢孝子。
勸人行孝是編者所熱衷的工作,平素如對「孝」一有感觸,即賦詩敘感,本冊所載宣孝詩,乃集平素拙作,全無章則系統可言,而每篇故事所附之詩,可謂該故事之小標題,亦不成為詩,錯誤在所難免,敬請諸賢達指正為感。自民國六十年發刊此一勸孝的小冊以來,索閱者甚眾,各方善士紛紛捐款,催促繼續發刊第六版,順比表示敬意,並申謝忱。
中華民國六十八年四月 陳向陽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