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家笛福在1719年4月25日出版這部小說,講述因一場船難而倖存漂浪到荒島的魯賓遜,如何靠著自己樂觀積極與永不放棄的精神,在極度物質匱乏的條件中重建屬於自己的文明。
在孤島二十八年歲月中,他手腳並用,重新布局出自己的食衣住行,搬運船上用品、建造住所、馴養山羊、種麥植稻、烘焙麵包、打製桌椅,經歷地震淹水災……而困境每每在他化解危機時又一次降臨,魯賓遜面對恐懼與無止境的孤寂,總是以對生命的信念與他所具備的科學知識,藉由書寫與自我推理,找到一條條出路。
風將會摧毀這座鏡子之城,將它從人類的記憶抹去, 所有的一切從一開始到永遠都不會再出現一次, 因為遭詛咒百年孤寂的家族在世界上不會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諾貝爾文學獎大師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 出版50週年,首度正式授權繁體中文版,全新翻譯!
《地下室手記》是認識杜斯妥也夫斯基的關鍵之作。他似乎透過小說告訴我們當時最缺乏而卻是世上最可貴的東西──個性,又彷彿藉由小說主角的任性來諷刺失控的個性導致規範崩潰、社會瓦解,並提出一連串刻薄的質疑圍繞在這些看似矛盾的議題上,來拷問讀者……
究竟是可笑的瘋子,還是可悲的英雄? 是悲劇的主角,或是鬧劇的丑角? 小說所引發的笑聲,隱藏著眼淚的酸辛。 塞萬提斯嘲笑堂吉訶德,彷彿也在嘲笑自己。
因為愛情,予伊放下傲慢,改頭換面 因為愛情,予伊智覺偏見,激出真情意 珍.阿斯頓傳世的浪漫經典《傲慢佮偏見》 這回,咱用台語來啖愛情的鹹酸苦汫、糖甘蜜甜
《愛在瘟疫蔓延時》以戰火動盪的大時代為背景,在前後橫跨超過半世紀的時間裡,寫盡了愛恨嗔癡的眾生百態。馬奎斯巧妙地將愛情的相思之苦比喻成瘟疫的病狀,而這段無法觸碰、充滿無奈的戀情,也如同無法治癒的絕症般,永無止盡地蔓延下去。 馬奎斯:有兩本書我寫完後整個人好像被掏空了一樣, 一本是《百年孤寂》...
★真正全新譯本 ★師大翻譯研究所與遠流合作「經典文學新譯」計畫第二本書 在一個語言墮落的時代,作家必須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在抵抗暴力和承擔苦難上做一個永遠的抗議者。 ──喬治.歐威爾 他不怕分離,不怕被出賣,不怕受盡折磨, 他唯一害怕的,是那股讓他不能再愛人的力量。 在二十...
12個關於流浪的故事,12種孤獨到底的情狀 每個人物都光彩奪目,每篇故事都宛如寶石 小說家心目中最完美的小說! 馬奎斯顛峰狀態的殿堂級神作! 胡淑雯 專文導讀 王定國、伊格言、吳曉樂、高翊峰、陳雪、郭強生、黃崇凱、童偉格、韓麗珠 等小說家致敬推薦!
喬治・歐威爾的經典小說《一九八四》,是一個人的夢魘式奧德賽遠遊,他經歷的是一個由交戰國家統治的世界,以及一個不但控制資訊、也控制個人思想記憶的權力結構。一個名叫溫斯頓・史密斯的小公務員,在大洋洲共和國冰冷灰白的環境下,加入了一個秘密兄弟會,追尋一段禁忌的婚外戀情——結果卻成了被追捕的國家公敵⋯⋯也是...
《十日談(套裝上下冊)》作品敘述一三四八年佛羅倫斯瘟疫流行時,十名年輕男女在一所別墅避難,他們終日歡宴,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十天講了一百個故事,故名《十日談》,其中許多故事取材於歷史事件和中世紀傳說。
這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對決! 睽違六十年,翻譯名家陳榮彬全新譯本《白鯨記》,見證亞哈船長與大白鯨莫比敵的海上傳奇。
「你的短處就是看誰都不順眼。」伊莉莎白說。 「而妳呢,」達西笑著說,「就是喜歡誤解別人。」 然而,在愛情的面前,他們都得放下傲慢與偏見 文學史上最著名的歡喜冤家,珍.奧斯汀最膾炙人口的一部作品
「僅僅是一本《魯賓遜漂流記》,我們就可以重建人類所有的文明。」
──羅蘭巴特(法國思想家、文學評論家)
★英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
★《衛報》百大英文小說
★忠於原著,經典全譯本
★《浩劫重生》、《火星任務》、《神鬼獵人》等荒野求生電影始祖
★特別繪製精美插圖
我從世間的罪惡中
解脫出來了。
從這一刻起,
我知道即使自己身處孤獨的環境,也能活得比任何狀態中更幸福。
如此一來,我倒要感謝上帝帶我來到這個地方了。
※—※—※—※—※—※—※—※—※—※—※—※—※—※—※—※—※—※—※—※—※
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一次掉落荒島的求生歷程?
魯賓遜的故事是一部無可取代的冒險傳奇。在建造外在的有形事物同時,也撫慰了內心的焦慮與惶恐。他一邊著手建造,一邊試圖扭轉現況,《魯賓遜漂流記》帶領長大中與長大後的我們,逃離現實紛擾,展開一段與他人隔絕,全然面對自我的辯證。
59歲的笛福在300年前寫出這本英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
講述了文明再造與心靈重塑,影響無數後世作家,笛福也因此被譽為「英國小說之父」。
作者簡介 |
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1660年9月13日-1731年4月24日)
英國小說家、新聞記者、小冊子作者。英國啟蒙時期小說奠基人,也稱「英國小說之父」。生於英國倫敦,本姓foe。笛福後來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聽起來如同貴族的「de」,形成笛福──Defoe這一筆名。笛福的父親詹姆斯.福從事屠宰業,雙親都是長老會教徒,不信仰英國國教,笛福自己在長老會的學校接受中等教育,沒有上過大學。
笛福是英國文學史上第一個重要的小說家。他一生的經歷與冒險,比起小說中主人翁也毫不遜色。他沒有遵從父願當牧師,而是當了内衣經銷商,也經營菸酒和羊毛批發,他因商務到過西班牙、法國、荷蘭、義大利。在商務成功的同時,他對政治也很感興趣。1685年,他參加了試圖將蒙茅茨公爵推上王位的活動。1688年,加入了威廉三世的軍隊。三年後,經商破產,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謀生。他當過政府的情報員,設計過開發事業。他還從事寫作,早年以政論文和諷刺詩著稱。他反對封建專制,主張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1698年發表了《論開發》,建議修築公路,開辦銀行,徵收所得税,舉辦水火保險,設立精神病院,創辦女學等。
笛福不信仰英國國教,這使得他在政治上擁護信仰新教的威廉三世。1702年他在政論文《消滅不同教派的捷徑》中用反語諷刺政府的宗教歧視政策,猛烈抨擊托利黨當局迫害不同教派,由於文筆巧妙,起初未被識破,被發現後被捕入獄六個月,並受枷刑示眾遊行三天。笛福則在獄中寫了詩歌《枷刑頌》,諷刺法律的不公。圍觀的倫敦市民把他奉爲英雄。向他投來的不是石塊而是鮮花,並爲他的健康乾杯。輝格黨首領羅伯特.哈利非常欣賞笛福的才華,在他干涉下,笛福獲得釋放。哈利希望笛福辦雜誌,以爭取民眾對自己的蘇格蘭─英格蘭聯合政策的支持。笛福在哈利支持下於1704年創辦了《法國時事評論》。1708年哈利失勢,笛福繼續支持其繼任者戈多爾芬,直到1713年雜誌中斷。
1719年,笛福根據水手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一部分經歷和自己構思,完成了自己最著名的作品《魯賓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出版以後大受歡迎,一年之內竟然出了四版,三百年來依然在世界各地流傳閱讀。魯賓遜也成為與困難抗爭的典型人物,讓笛福被視作英國小說的開創者之一。
譯者簡介 |
謝濱安
台大經濟學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譯作有《女性面對的戰爭》、《恆河生與死》、《自由:我生命中遲來的第一次……》等。
南方朔、詹宏志、蔡適任(人類學家)、藍白拖(背包旅人)、雷克 Christoph Rehage(《徒步中國》作者)───世紀推薦
他(魯賓遜)所面對的處境,也包括生命的無助與孤寂,以及信念的追求,和經營自己的人生使它合理化。
──南方朔
漂流者魯賓遜的故事實際上是人類文明的寓言,他的荒島生存奮鬥,也就是文明進展的軌跡;從食物採集(打獵、採集鱉蛋)到養羊、種麥,他進而燒陶、編籃到建屋,他的五年就是人類文明演化的五萬年。我們看到任何一個魯賓遜故事都會感到欣慰,即使有一天文明棄我們而去,我們是有能力生存下去的……
──詹宏志
這本書的閱讀層次是細膩豐富的,讓人可以在故事背後讀到十八世紀英國社會氛圍,一個朗朗朝向海洋探索、朝著新世界拓荒,進而征服自然力量的積極思維,讓人在字裡行間,享受著故事鋪陳的巧妙驚奇,甚至喚醒深藏在不安於室靈魂裡,對流浪與冒險的渴望,隨著文字,與主人翁一同在蠻荒野地探索、開創生命新經驗。
──蔡適任
《魯賓遜漂流記》給了都市人一座孤島,島上有「面對孤獨」與「自由」二個無價之寶。
──背包旅人 藍白拖
在冒險故事之外,我們同時是在閱讀一位少不更事的青年如何轉變成大人的故事,在接踵而來的磨難考驗中,他如何確立自己的信念,他變得成熟以後如何以類似約伯的生命態度,接受了自己的命運。很可惜我沒有在小時候就讀到這本小說。
──雷克Christoph Rehage(《徒步中國》作者)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