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結婚為前提的交往都是耍流氓,
不以分手為前提的哲學研究都是墮落?!
成年以後,就可以投票、去銀行開戶、獨立簽約,那麼── 已經「成年」的你,就等於是「大人」了嗎? 【繁體中文版電子書‧全球獨家‧作者簽名與親手為台灣讀者寫的哲學人生小語】
《茶金》《八尺門的辯護人》竟有這麼多種語言…… 《非常律師禹英禑》裡為什麼有些人聽得懂「沒說出來的話」? 有些人不擅長「讀空氣」? 從熱播影劇到經典老片,原來都跟語言學有關係!? 用18個日常的語言學課題 看70部海內外影劇作品與社會時事 跟著語言學家邊追劇邊認識 語言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
影響西方文化兩千年的傳世經典,最完整台灣新譯 一代賢帝的立身處世之道 欲成大器者必讀之書
作者試圖為這價值混亂的當代生活開出解方,處理人類受苦的問題。受苦來自一己的局限及不完美,也來自外界社會的嚴苛和評斷。然而,這一切並不是毫無意義。事實是,人類並不會因為完美而感到幸福。 「除非看到自己正在進步,否則我們不會快樂。」
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引領思潮的重要指標 《正義》哈佛教授桑德爾 睽違八年重磅新作 用思辨回應撕裂的世界,當前我們最需要的一本書 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的社會,真的實現了平等與正義嗎? 桑德爾高聲疾呼:我們迫切需要重新思考「成功」的價值。 直視當代社會最重大的課題與挑戰,...
(原書名:不可思議的易經占卜) 國學大師傅佩榮最完整、最深入淺出的《易經》課, 培養你自行占卜解卦的能力, 讓你看懂天道的啟示,解人間一切提問。 傅佩榮國學官方頻道:reurl.cc/mEZgl
識破迷惑人心的把戲、似是而非的話術 理性並非本能,理智需要鍛鍊 《反智》蒐羅了常見的推理謬誤、邏輯缺陷、數字迷思、偏見和陰謀論, 以當今社會的著名事件和近代歷史的精采故事為例, 告訴我們如何識破種種迷惑人心的把戲、似是而非的話術, 以及如何建立分析性思考的能力。
日本超人氣網紅和尚,台灣首度出版! YT「大愚和尚的一問一答」追蹤者突破60萬, 單輯影片觀看突破200萬次 本書集結了來自數百位諮詢者的50個人生煩惱, 以及從絕望般的悲痛中拯救自己的方法。
桑德爾:思考「正義」,才能促使我們思考最好的生活方式。 ★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引領當代思潮的重要指標 ★引燃全球公共辯論火苗,跨世代熱烈品讀經典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最具影響力的一門課 ★美國電視史上第一次向公眾播放的大學課程 博大精深、文筆流暢且深富人文關懷,這是能夠真正改變人的讀...
西方哲學就像是通往金字塔的道路,朝往「真理」的目的方向而去,不斷向人類未知的外在世界探究,不斷重複思辨又推翻的過程向上推進,形成一套思辨哲學,建構成如今的「科學」。而東方哲學則像是某天就突然出現一個人,傲慢地斷言「我已到達真理的境界」,站在金字塔頂端,後世的人再把他講過的話或想法,整理成一門學問。後...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漢娜鄂蘭 完整記錄鄂蘭其人其事、所思所想 從尋索極權主義的起源,探問人的條件,到點明邪惡的平庸, 鄂蘭的一生,見證了二十世紀政治思想史的發展。 因為愛這個世界,她將一生盡數奉獻給政治行動,也串起一部留給全人類的無價思想。 要理解鄂蘭的思想,就必須先理解她的一生。...
★★★★★出版二十年不墜經典★★★★★ ◥◣◥◣◥◣◥◣作者親校增修近七萬字,新增40%篇幅◢◤◢◤◢◤◢◤ ◥◣暢銷哲普經典《自願被吃的豬》作者朱立安‧巴吉尼 ╳ 屢獲年度教學獎的人氣哲學教授彼得‧佛索◢◤ ◣傾力合著思考教戰手冊◢ 除英美哲學論證方法,更添歐陸哲學概念工具,親炙大師原典不再遙不...
皮凱提從稅收與遺產紀錄著手,重新檢視橫跨二十餘國長達二百餘年的數據,分析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財富分配動態,藉此提出一套系統而全面的解釋。他運用龐大的歷史實證資料,論證了「資本報酬率通常會大於整體的經濟成長率」。也就是說,有錢人財富累積的速度其實遠遠快過一般人工作收入增加的速度;富人將愈來愈富,而貧...
《易經》看似複雜,其實只教我們一件事: 面對人生無可避免的起伏變化,如何從自己身上找到力量? 一本幫助我們化解內在偏執,轉念面對外在挑戰的《易經》使用手冊
《易經》闡釋的宇宙是一個有機體,靠著陽性的主動力,以及陰性的受動力,彼此相互、相反、相成、相需,生生不息的永遠發展下去。 因此,真正了解《易經》的道理,就會了解禍福相倚、天道無吉凶。吉凶都來自人的欲望,所以最佳的趨吉避凶之道,是修養德行、化解欲望。 這就是《易經》予人最大的啟示:樂天道而...
牛頓說:「如果我能看得更遠, 那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巨人的肩膀上站久了,難免會發現更高的巨人。」愛因斯坦沒這麼說。
我以理性的眼光愛著你。
11篇與「哲學偶像」分手的真誠告白:
有人因為自身存有的肯認,想與中國哲學分手;
有人因為所處時代的關懷,想與西蒙東分手;
有人因為深刻理解,想與羅素、鄂蘭分手;
有人因為認同我們有關藝術創造的直覺,想與柏拉圖主義分手;
有人因為孔子學說不能活用於世,想與孔子分手;
有人在傅柯的論說中看到尼采的不足,想與尼采分手;
有人因為不認同彌爾的國家理論,想與彌爾分手;
有人希望更整全的理解儒家,想與牟宗三分手;
有人因為關懷倫理學而反思康德道德學說的缺憾,想與康德分手;
哲學人與哲學大師最酷的分手闡釋。
哲學傳播企業「哲學新媒體」企圖突破哲學傳播之難題,希望能在提供給一般人貨真價實的哲學內容之餘,又能適合一般人的需求。《茶水間遇見海德格》是哲學新媒體團隊的初步嘗試,展現了哲媒致力於讓哲學與日常生活相連的理念。《給哲學家的分手信》則透過分手隱喻,將哲學轉譯給一般人,同時呈現出哲學辨證的目標——對智慧的熱愛。
作者簡介
哲學新媒體
哲學新媒體 Philosophy Medium 是由一群哲學人組成的新創團隊,目標是結合哲學專業與網路新媒體,用富有創意的方式在社會上傳播哲學內容和推廣哲學教育。我們提供哲學課程、服務與產品,以期點燃人們對智識和思辨的熱情,滿足大眾對哲學的需求與想望。
蘇子媖
哲學博士,服務於清大厚德書院,專長於儒家哲學研究,致力於儒家哲學的普及推廣。於哲學新媒體草創期即加入,創業的經驗同步回饋到我在學術工作上的創新想法。
如果問我,什麼是我做過最浪漫的事?我想,在哲媒這6年所嘗試的各種哲學推廣方法,是我認為最不顧框架,最浪漫的經驗。
Taylor
香港人,香港浸會大學碩士畢業。學士還沒正式畢業就跟朋友一起從香港騎腳踏車到巴黎,從中確認自己喜歡思考信仰與哲學問題,一開始為了寫文章回應同性婚姻問題而加入哲學新媒體。好像沒有什麼專長,興趣是倫理學和政治哲學。
陳康寧
馬來西亞華人、臺灣女婿,現為中正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專長領域是先秦儒道、倫理學、政治哲學,熱愛書法、茶藝與武術,關心世界文明衝突、臺灣的文化主體性、馬來西亞的文化與教育。著有〈台灣是否能發展出自己的民主理論?:以鄧育仁的「公民儒學」為考察對象〉(發表在《思想》40期)、〈倫理與美學的雙環迴中:《孟》、《莊》在當代的修養與批判〉(發表在《清華學報》49卷2期)
許昊仁
北京大學文學碩士,北京大學博士肄業。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分析美學,尤其是藝術定義、藝術存有學和流行音樂美學。
Isabel Lu
朋友大多叫我Isa。中國出生。定居墨爾本。痴迷於城邦與都市的概念。也迷戀自然,三不五時需要隱居。
哲學愛好者。墨爾本大學媒介傳播在讀博士,助教,客座講師。博士本想跨界中國藝術和空間哲學,最終回歸研究數位媒介技術與城市民主管理的關係。關注議題包括數位場所營造、數位民主、公眾參與、行動藝術、信息戰。重點是亞太地區。
黃旭家
台灣大學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畢業,專長是意識哲學與科學,相信哲學對人改變的力量,在意識哲學的領域可以深入思考自我、身體與環境的關係。
黃烈文(Litman)
香港人,在愛沙尼亞的塔圖大學完成哲學碩士,現在唸博士,專長是語言哲學,也會拳擊和攝影。我是一名素食者,家中養了一隻腦麻痺貓。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