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夜,靜靜地徘徊,「魔都上海」魅力正在蒸騰:十里洋場外灘遠眺,里弄長巷滬上人家;亭子間裡的落拓文人,靜安寺路的法國梧桐、有軌電車……。地靈所以人傑,文脈綿延不斷,海派散文有其傳統,魯迅的好戰辛辣,張愛玲的世故黠慧,蘇青的曲盡人情,更別說柯靈、施蟄存、黃裳、阿英……的博學多識,筆下多姿了。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王家衛人生首序 暢銷作家李舒最新隨筆集 細數半世紀前的優雅與風情 佳人與雅士的傳奇往事 如那一抹夕陽下的餘暉 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遺落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以詩化散文寫成,以小說體探討哲學,具有哲學、文學雙重價值。書中尼采假借先知查拉圖斯特拉之名,表達他自己的思想,尼采主要的哲學觀點,包括 「上帝死了」、「對一切價值重新評估」、「超人哲學」、「權力意志」等,都可在本書中讀到。
《遇見》是女作家毛尖的散文隨筆精選集,包括她擅長的中外經典電影賞評、文化名人速寫、讀書筆記擷英、都市文化掃描等出彩作品。作者在中西學養、文化視野、優雅才調的復合背景下,品鑒文藝佳作,揭橥人物風采,分享閱讀精髓,剖析世象人情,啟迪人生要義。思想鮮活犀利,理趣充盈智性,文筆靈逸多端。正如香港文藝家劉紹銘評價的那樣:“毛尖文字,亂石崩云,出人意表。俏皮、乖巧、風趣、幽默。經營意象,時見匠心。諷喻世情,軟硬兼施。”堪稱一部佳文薈萃、質量優異的作品集。
作者介紹
毛尖,散文、隨筆作家,華東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教授、博士,上海作協理事,上海電影評論協會副會長。
著有《非常罪,非常美:毛尖電影筆記》《當世界向右的時候》《慢慢微笑》《沒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亂來》《這些年》《例外》《永遠和三秒半》等,譯有《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李歐梵著)等。
在大陸、港臺、新加坡等地開辟多個專欄,如《文匯報》《收獲》《新民周刊》《亞洲周刊》等。
2015年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散文家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