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駐日記者第一人的40年採訪現場|
日本全國性大報《產經新聞》外信部次長矢板明夫專文引薦
人文社科類排行榜第一名暢銷書《德國製造的細節》系列作 品。 歐盟、北約、國際法庭在這;鑽石、鋼鐵、瓷器和巧克力……最美最精的也在這。 這裡的人哪裡不一樣?
1949年遺留的戰爭,原來從未結束? 探詢美中角力、區域衝突的第一線, 思索台灣最熟悉的陌生人,經歷巨幅震盪的邊界。 「如果台灣不要我們,我們又不想當中國人怎麼辦?」 探索海與海之間複雜、糾纏的歷史,直面島嶼現況。
本書是遲來少數由主體書寫的跨性別研究,重溯解嚴後台灣社會運動風起雲湧--之前的社會過程,挖掘被婦運和同志所遺忘的生命存在,也建立台灣複數跨性別眾們的歷史感與主體性。
《意外的國度》探討「中華民國在台灣」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而這個歷史過程中,美國所扮演的角色又如何轉變。台海兩岸兩個中國政權的存在──一個控制中國大陸,一個控制台灣島──常被理解為中國內戰不可避免的結果。蔣介石的國民黨遭毛澤東擊敗後逃到台灣,建立一個與中共相抗衡的國家,從而創造出國際間棘手的「兩個中國」...
▌這本書寫給女人,也寫給男人 「看起來什麼樣子,才像是男人╱女人?」「穿裙子的能不能當總統?」「為什麼同性結婚讓這些人感到焦慮?」「婚姻是不是就是幸福的唯一可能?」「當爸爸媽媽是本能還是需要學習?」「台灣需要什麼樣的性別教育?」其實我們的身邊有太多性別問題,也存在太多關於性別的偏見,可是我們對這些...
昭和、平成、令和
走過三任天皇,目睹泡沫經濟時期紙醉金迷的瘋狂
從蔣介石到蔡英文
歷經7位不同台灣總統,和12位駐日代表
解嚴、民主化、兩岸對峙到美中新冷戰
第一線新聞媒體工作者身處時代洪流中抓住的
重.要.片.段
目擊歷史瞬間,新聞界「萬年二等兵」駐日本實錄
寫下,並親身參與台日情誼的每一次溫暖而發光的時刻
福島核災後,唯一未曾撤離的台灣記者
在來回震災地區的路上,看見-
日本人民的素養、回想九二一的台日淵源、
三一一後台灣震驚世界的賑災金額背後意義
不只寫獨家,同時也創造歷史
日本傳奇人瑞金銀婆婆訪台 × 李登輝總統任內高中同學會的幕後推手
新聞工作者,也是歷史工作者
鎂光燈後,四十年採訪現場的獨白
作者簡介
張茂森(Tiunn BoSom)
1948年 出生台灣.嘉義縣人
1972年 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新聞組
1972年 任嘉義蘭潭國中教師
1973~1978年 任《中國時報》記者
1979~1982年 就讀日本京都大學比較教育研究科
1983~1996年 任《台灣日報》駐日特派員
1996~2017年 任《自由時報》駐日特派員
2018~ 任FTV民視駐日特派員
著書:
《台灣兩千萬人的抉擇》(中文,台灣日報社出版)
《台湾二千万人の選択》(日文,面影橋出版)
《信心.智慧與行動》(中文,共著、文訊雜誌社)
《台湾の戦略ー逆襲するドラゴン》(日文,DHC)
《奧姆帝國殺戮默示錄》(中文,台灣日報社出版)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