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開口的女性,都是在成全另外一名女性。」
普立茲獎得獎記者羅南.法羅,
燃起 #Metoo運動燎原之火的第一手實錄
耗時三年、多方調查 首部臺灣女性連續殺人犯的罪案書寫 卓越新聞獎得主胡慕情獄中多次採訪死刑犯林于如 取得親筆自傳 試圖探討悲劇成因、判決過程與真相 「我恨不得一聲槍響,讓我脫離苦海,但是為什麼,我是驚世媳婦?」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擲地之作★ ★亞馬遜Kindle 優秀非小說讀物★ 食利的資本主義、充斥菁英與職業政客的民主主義 在21世紀搖搖欲墜 敲響了民主資本主義的警世鐘!
2021唐鳳增【福】春聯,開放下載! 已購書讀者請直接下載附件zip檔~ 我的全部,都公開透明在這邊了; 我所看待的自由和未來,也將與各位一同分享。」 第一本經唐鳳認可,串連她的過去與現在,遠眺自由與未來的深刻之作。
1則語帶保留的twitter貼文, 2個窮追不捨的紐約時報記者, 3位女性主要組成的新聞調查精銳團隊, 在這個充滿性醜聞與潛規則的世界裡,讓無數遭噤聲的性犯罪受害者說出她們的故事, 帶來#MeToo 運動最誠實的反思衝擊與告白。
假帳號留言、帶風向、餵養仇恨言論、惡意檢舉、違反社群守則…… 如今的臉書,還有理性公共討論的空間嗎? 勒令停業撤照、醜化抹黑、人身限制、訴訟騷擾、國家機器監控…… 在獨裁政府打壓下,新聞記者該如何突圍? 祖克伯臉書 杜特蒂政府 = 獨裁者共犯結構 堅守底線 追求真相 打擊假新聞暴力 「對權...
一部財富與富人們隱密棲地的實地踏查報告 都會中財閥勢力與富豪特權的暗黑民族誌 洪敬舒 | 臺灣勞工陣線協會研究部主任 黃克先 |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危殆生活》作者 盧郁佳 | 作家 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 | 《大減速》(Slowdown)作者 ——推薦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獲亞馬遜書店編輯精選「最佳非文學選書」 ◆一本全球超富階級VIP派對圈的民族誌研究 妳以為自己免費得到了什麼,其實是在廉價販賣妳最珍貴的東西……
「上野教授,您如何不對男人絕望?」 12回書信往返,24次真摯、銳利, 毫不保留的文字交鋒! 【誠品、博客來、金石堂、讀冊 當月選書四冠王!】 女性主義先驅上野千鶴子與新銳作家鈴木涼美,年齡相差四十歲,各自走過波瀾壯闊的人生。兩人以一年的時間互相通信,深刻討論情色資本、母女、戀愛...
★德國不敗長銷書,攻佔韓國百大暢銷榜近三年! ★讀者熱評:「比別人早一點讀到書中見解,就是天大的幸運!」 你是富一代、富二代,還是正努力往上攀爬的中產階級? 你期待孩子比你活得更自由、更有成就嗎? 了解創造財富與身分地位的「慣習」, 擴充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語言、身體與心理七大...
《疼痛帝國》、《什麼都別說》作者在《紐約客》的精選文章 他是非虛構寫作的福爾摩斯 這個時代獲獎最多的記者之一 也是當代最佳的非虛構類作家 《紐約時報》暢銷書 《紐約客》、Goodreads年度最佳書籍
╒════════════════════╗ 我們永遠無法保證自己不會犯錯, 那,你會不會是下一個被出征的人? 一本社群時代的自我保護指南! ╚════════════════════╝
你是不是認為做錯事就該反省? 你是否常把「對不起」掛在嘴上? 身為家長的你,會教小孩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立場想一想嗎? ─── 如果「是」,請你一定要看完這本書! 許多常見的教養模式、被視為正確的價值觀, 其實把大人和孩子都逼向絕境。 {日本更生專家岡本茂樹十週年暢銷經典Ⅰ}
貧困的屍體 / 凍死的屍體 / 孤獨的屍體 / 衰老的屍體 / 自殺與被害的屍體 / 幸福的屍體 …… 生前不平等,死後也有階級差異。 無法以「病死」一言蔽之的遺體, 訴說著殘酷的階級問題。 ★ 大師兄(《你好,我是接體員》作者)專文作序 ★
2009年,中國決定投入450億元人民幣鉅資在全球推廣「大外宣計畫」,藉此與西方媒體「爭奪話語權」。至今十年已經過去,中國的紅色滲透效果如何?民主世界最引以為傲的言論自由,如果被中共的宣傳機器徹底佔據後,會發生怎樣的事情?當民主國家獨立運作、作為第四權的媒體,都變成中國官方關係企業以後,我們還能知道...
──2020年Openbook好書獎入圍作《牆國誌》作者好評再出擊── ──《環球郵報》2021年度選書── ──《紐約客》2022年最佳書籍── 繼調查報導前作《牆國誌》,詹姆斯.格里菲斯再次集歷史、文化、教育、政策、國情於一書, 藉由深度跨國調查威爾斯語、夏威夷語與粵語三種受壓迫語言...
臺灣與世界許多地方,正走進低生育率的時代。過去生育經常被看做女性的責任,不生孩子或生不出孩子的女性,經常面對社會的譴責。但時至今日,我們必須正視,影響女性生或不生孩子的因素,既有個人抉擇,也是個人與時代、與環境互動的結果。這本書回顧這個抉擇被忽略的歷史,正視古今女性在生或不生路上的掙扎。這些既屬...
新創神話!?揭露3000億獨創醫療科技的超完美騙局 她被譽為女版賈伯斯、《富比世》全球最年輕的創業女富豪, 如何用「一滴血」顛覆血液檢測、翻轉醫療產業? 一項即將改變你我健康的醫療檢測新科技, 而它的技術來自──謊言!
本書是在美國長久以來採用,並廣受歡迎的大學性教育教科書。特色是採取「正向看待」的觀點,尊重生理及心理真實,尊重各種經驗及文化,也尊重專業研究及調查,並從性教育擴及性別教育、情感教育,融合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與女性主義的觀點,並不斷逐年修訂。中譯本將是台灣市面上第一本全方...
在真相製造的時代,相逢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我們, 究竟是更容易溝通、融合、化解歧見;還是彼此誤解、仇視,甚而分崩離析?
「每一個開口的女性,都是在成全另外一名女性。」
普立茲獎得獎記者羅南.法羅,
燃起 #Metoo運動燎原之火的第一手實錄
★出版空降美國亞馬遜、《紐約時報》暢銷榜
★《華盛頓郵報》、《時代雜誌》、《柯克斯書評》、《圖書館雜誌》2019年最佳書籍
★入圍2019年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最終名單
房慧真(作家)、范國勇(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馬欣(作家)、陶晶瑩(主持人、作家)、張子午(《報導者》記者)、張亦絢(作家)、陳潔晧(《不再沉默》作者)、顏擇雅(作家、出版人)、羅筱薔(吾思傳媒 女人迷內容編輯)──推薦
二○一七年一次例行性的電視新聞調查工作,讓羅南.法羅接觸到了一則沒有人敢大聲討論的新聞──好萊塢有個超大牌製作人如掠食動物般在獵豔,而沒人動得了他。
是因為眾人的恐懼,是因為他的財力,也是因為有個要人噤聲的陰謀集團沆瀣一氣。隨著法羅與真相的距離愈來愈近,處於灰色地帶的高價律師與有軍事背景的私家調查員也鬼鬼祟祟地發動了祕密的恐嚇行動,威脅著要終結他的記者生涯,跟蹤他的一舉一動,還把他家族裡的性虐待事件搬出來當武器威脅他。
這是個不曾有人說出的故事,講的是要錢有錢要人脈有人脈的大人物,是如何用一般人聞所未聞的監控與威脅手段去強迫新聞記者就範,逃避自身的法律責任,也去逼使受虐的被害者不准發聲。這同時也是一個女性的故事,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女性是如何賭上所有,只為了揭發真相並點燃一場全球性的社會運動。
作者簡介
羅南‧法羅Ronan Farrow
是《紐約客》的供稿作家,也在《紐約客》(New Yorker)以其調查報導作品拿下了普立茲公共服務獎、美國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以及喬治.波爾克新聞獎(George Polk Award)等殊榮。他原本是MSNBC與NBC新聞網出身的主播兼調查記者,同時其文字評論與報導也散見於《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與《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等平面媒體。在踏入新聞界之前,他曾以國務院官員的身分派駐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他同時著有《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書《對和平宣戰:外交的終結與美國影響力的式微》(暫譯,War on Peace: The End of Diplomacy and the Decline of American Influence)。法羅曾獲選《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年度百大影響力人物與《GQ》雜誌的年度風格男人。畢業於耶魯大學法學院的他是紐約律師公會成員,並獲羅茲學者獎學金前往牛津大學攻讀政治學。近期已成為新科博士的他,現居紐約。
譯者簡介
鄭煥昇
教育界的逃兵,翻譯的志願役,喜歡看書、堆書的譯者。譯有《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是設計,讓城市更快樂》、《全面失控》、《普羅旺斯1970》、《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等書。
握拳推薦——
美國好萊塢的影界大亨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的性醜聞曝光後,以美國為起點,吹起了擴及全球的「#MeToo」反性侵害和性騷擾運動。從林奕含案、伊藤詩織案、鈕承澤案,甚至最近韓國首爾市長朴元淳案,利用權勢性侵害和性騷擾案件一再地發生,並沒有停止社會大眾對於被害者的檢討與究責,忽視權勢四周所存在的層層共犯體系,這些共犯結構因為畏懼或依附權勢,甚至擔任安排性侵害和性騷擾的掮客。
馬奎斯說:「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指頭伸手去指。」這本書透過調查工作,帶著大家靠近真相,深刻指出根植於權力不對等關係的脅迫。讓讀者理解地位、階級及權威如何逼著性暴力被害者沉默噤聲,而為求自保的加害者又是如何形塑被害者的自願。權力不對等的關係還需更多的想像與命名,透過故事看見現象及脈絡,幫助我們理解體制,產生改變。
現代婦女基金會長期投入性別暴力的防治工作,我們在實務工作上所服務的個案,有家內亂倫案、職場案,體育球隊案、學校和安親班案,真的族繁不及備載,這些個案都是權力不對等關係的受害者。為了讓社會大眾更了解權力不對等關係「背後的陰影」,我認為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
——范國勇(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
如何運用正當權力對抗不正當權力?性暴力(me too)涉及的,包括性別歧視,職場不平等,以及被新興公關產業威脅的言論自由。書中讓我們看到,必須對抗的不止是權勢,也是權勢得以購買的技術、人際與服務。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很難獲得如書中抽絲剝繭的資訊細節。這本反抗實錄內容既廣且深,是給予倖存者的堅固禮物,也提供社會大眾與時俱進的最新知識。此外,我想說,羅南堅持與勇敢的精神,也很感人。
——張亦絢(作家)
這是一場抵抗性暴力的戰爭。
——陳潔晧(《不再沉默》作者)
在性暴力案件的現場,最難的往往是描述。不論是言語的、行為肢體,或者文字,受害者或旁觀者,我們難以用所謂精確的語言,重新還原一切的經過,以構成一場具有說服力的指控。因為你知道,在那個當下發生的種種,並不按照事態邏輯;你還沒有能開口問為什麼,它已經結束了。
然而,記憶仍是深刻的武器。 沒人說得清楚,但沒人可以擺脫記憶。這本書拼湊了哈維.溫斯坦--一個震撼好萊塢界性醜聞事件的始作俑者,他如何長年構築一個難以攻防的性暴力犯罪系統;挖出一個,你會再發現另一個,彷彿深不見底。在這些報導敘述中,你不會很快得知答案的全貌,但你可以很快感覺到所有的不對勁;它像是一場排列組合,如果我們將所有祕密的記憶都擺放出來,你會看見什麼?
進去過的人出不來,記憶使他們痛苦;但也會因為記憶被讀取,而獲得釋放的可能。我們無法精確地描述性暴力究竟是如何發生的,所以這是一場困難的調查過程;但它因為有更多人的參與,把這些模糊的字句吞嚥下去,雞蛋終究會讓高牆倒塌。
——羅筱薔(吾思傳媒 女人迷內容編輯)
「性虐待的新聞如何遭到打壓,深入的蒐證報導又如何無懼於威脅、恐嚇與有權有勢者的掩護將鍋蓋掀開。讀來令人齒冷!」
──《使女的故事》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
「一針見血如黑色喜劇……令人驚豔地介紹了身處全球最大條新聞的震央是什麼心情,同時這當然也是一篇克服萬難才做出來,讀來令人屏息的新聞報導作品。」
──《衛報》(Guardian Weekly)
「對抗權力是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想盡一份力的話你請讀一讀本書。」
──蘿絲.麥高文(Rose McGowan)
「恭喜@羅南法羅出了#CatchandKill這本傑作。非常精采的調查報導,絕無冷場的閱讀體驗。」
──瑞絲.薇斯朋(Reese Witherspoon)
「扣人心弦……記錄於《性掠食者與牠們的帝國》書中的行徑著實而深刻地讓人心痛,但也有幾絲希望從字裡行間流露。」
──《紐約時報》書評珍妮佛.薩萊(Jennifer Szalai)
「這本書既是回憶錄,也是間諜故事,更是一幅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寫照,女性受害者與作者的毅力在其中一覽無遺──即便情勢對她們與他是多麼不利。或許法羅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他願意去傾聽,願意去相信,願意奮不顧身犯險去採取行動。」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當中深刻地潛入了美國的媒體世界,描繪了好萊塢是如何用錢堵住人嘴,唐諾‧川普有哪些離經叛道的行為,同時還同場加映了民間間諜與沒有肩膀的新聞從業人員。這本書會牢牢抓住你,讓你想一頁接著一頁翻下去的作品,一如當中法羅對溫斯坦交手的過程,滴淌著讓人嘴巴會闔不起來的真相爆料,同時也有令人動容的真情時刻……」
──《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