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4日中午到15日正午,日本發布《終戰詔書》前24個小時,
這是日本最漫長的一天!人類史上最大的悲劇終於結束……
本書作者找到了那一天親歷歷史現場的所有人的證言、日記、回憶錄和訪談,再現了從1945年8月14日正午召開御前會議,並且以直到前不久仍被埋沒的資料為基礎,以日本人的精神構架為主題寫成的書,是一部二十四幕的長篇舞台劇。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鐵血帝國的興衰起落 鐵血宰相俾斯麥與傀儡皇帝威廉二世的恩怨糾葛 鋼鐵德粉不可錯過的帝國史佳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五十年 德意志第二帝國是如何一步步邁向自毀深淵, 拖著全歐洲走上「地獄之行」?
數十年來,香港在大國的權力競逐之間始終保有著一種岌岌可危的自由。本書提供了一個及時且深入的敘述,說明香港如何從一個偏遠的漁村一路發展到九七之後的現狀。作者針對大量的經濟數據、政治事件、行為者與理念予以精細地分析,讓讀者得以了解香港在2019年爆發大規模抗爭的經濟、政治與社會成因,在此同時,又要明白這...
從作祟妖怪到寵物明星,從捕鼠工具到家庭成員 不管是遇上愛貓成癡的大文豪,還是嫉貓如仇的老百姓 紛紛擾擾的人類社會裡,貓咪始終漫步在你我身邊 跟著牠們小巧輕靈的腳步,見證歷史發展的軌跡! 店家擺的招財貓,真的是貓咪受歡迎的象徵嗎? 愛貓的天堂「貓島」,其實是畏懼貓妖作祟的結果? 戰後如...
拜占庭帝國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嗎? 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名稱由來? 為何啟蒙時代思想家對拜占庭不屑一顧? 拜占庭對後世的影響是什麼?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認識影響人類發展深遠的大帝國。
◤分心不只是現代人的通病,只要是人就會分心!◢ 在3C爆炸的時代,你會因為資訊過多而困擾嗎? 你會因為動不動想查看訊息而無法專注嗎? 你曾懊惱為什麼容易分心嗎? 你曾吶喊為什麼一想專心,大腦就當機嗎? 你可能以為是被資訊轟炸帶來的後遺症,因為需關注的事物太多,但還沒真正徹頭徹尾了解一項...
考李留斯雷恩在冷戰的高峰期來到柏林,他遊走在東、西方兩大陣營,挖掘出當時還不為人知的秘密。《最後一役》是「二戰經典三部曲」中最為高潮迭起的一部作品,最能凸顯作者整理與分析資料之高明,是非虛構寫作的經典代表巨作。寫作當時還處於風雨飄搖的柏林,如今讀起來,依然令人不勝唏噓,深感造化弄人。
別的小孩出生是證明他們父母的愛,只有我的出生是證明他們犯下的罪」──崔佛.諾亞 「他的幽默中帶有一種輕鬆和樂觀的態度,他將自己局外人的視角當做優勢,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身世悲慘的男孩如何克服現實困難,用他的生命經驗演繹出獨一無二的『喜劇』表演。」 ──比爾蓋茨 一種南非式的幽默...
日本究竟錯在哪裡? 身處何方?該往哪裡去? 率先對「房地產泡沫」提出警告的重量級經濟學者, 與教科書完全不同觀點的日本經濟興衰最佳導讀。
最受國際學界矚目的全新國家實力論述! 「毫無疑問,本書將扮演台灣展望未來的指南針。」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 松田康博 第一本以東亞視角剖析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權威著作! 國際關係 ╳ 半導體產業 雙精通學者李世暉,首次揭露── 台灣除了護國神山,還有護國神器「鏈實力」。
★全球翻譯32種語言.暢銷20萬冊.橫掃12項國際大獎.唯一中文版 ★《經濟學人》、《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20世紀最黑暗的歷史現場,不在德國或俄國,而在納粹與蘇聯之間的血色東歐。 見證普利摩.李維未能記錄的屠殺真相,漢娜.鄂蘭理論之外的極權全貌。
繼《看得見的世界史》與《德意志》,BBC廣播四台和大英博物館又一攜手磅礡巨作 藝術史大師尼爾・麥葛瑞格帶路,探索信仰與人類社會交織的複雜歷史與關係
羅馬人的故事壓縮了人類歷史的結晶 從「共和」到「帝國」, 羅馬的歷史,某種意義上也是人類憲政經驗的歷史。 羅馬衰亡了嗎? 擺脫吉朋「羅馬帝國衰亡史」的舊史觀, 以開放觀點重新評價古典時代。
「這輩子我最感激兩件事,一是我出生在北韓,一是我逃出了北韓。」 一個長於北韓黑市世代的女孩,歷經苦難終於逃離家鄉, 卻在人口販子的掌控下,度過兩年生不如死的歲月。 這一則活下去的故事。
第一本爬梳咖啡種植與全球貿易關係的經典著作 「一部令人大開眼界的歷史」、「社會政治分析精細」、「資料豐富的原創性研究」 《波士頓環球報》、《經濟學家》、《衛報》、《出版人週刊》等全球媒體齊聲讚譽 從十六世紀歐洲首次記載咖啡為始,不過四百年,咖啡席捲了歐陸與美洲,成為人們的日常飲品。資本...
1972那年,三十八歲的寡婦珍.麥康維爾(Jean McConville)膝下十子,蒙面入侵者在貝爾法斯特將她從家裡強行帶走。這本書是步調如小說般緊湊的精密報導,基夫以麥康維爾的謀殺案為主軸,牽引出北愛爾蘭問題的歷史。他訪問了衝突雙方的參與者,將那個時代悲劇的毀滅與虛耗轉化成鏗鏘有力、引人入勝的長篇...
鏘鏘鏘!趣史上演啦~ 有梗.有料.有好笑!歡樂迸出閱讀新角度! 「故事」網站超人氣作家領銜主講,力邀歷史人物現身說史! 搭配課綱,告訴你歷史課本不讓你知道的故事。
日本亞馬遜書店五星推薦!
二戰結束七十周年,知日而非哈日的必讀經典!
1945年8月14日中午到15日正午,
日本發布《終戰詔書》前24個小時,24幕跌宕起伏的人性和歷史舞台劇。
這是日本最漫長的一天!人類史上最大的悲劇終於結束……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接著,蘇聯紅軍挺進滿洲(中國東北),大日本帝國的「榮光」已是夕陽殘照……明治以來日本最擔心的亡國危機,竟然變成了必須接受戰敗的現實。8月15日中午十二點以前的二十四小時,圍繞日本昭和天皇裕仁決定發布「終戰詔書」而發生的種種──政壇、軍界的情感表現和行為選擇,執行終戰程序的爭議和變數,終戰詔書表述的含混與回避,航空隊基地司令官的抗命特攻,陸軍省少壯派軍官的決死兵變……難以接受的現實,無法想像的未來,一切都是為了保存國體,而一切喧囂終歸沉寂。
日本現代史上,從未有一天像8月15日那樣充滿了無奈、艱困的選擇以及戲劇性的張力。這一天因此成為日本歷史上最漫長難捱的一日,也決定了戰後日本的政治體制,而今日東亞國家政府、媒體和民間所充斥的各種爭議——祭拜靖國神社、慰安婦、教科書、憲法修改等議題,也都由此而生。
本書作者找到了那一天親歷歷史現場的所有人的證言、日記、回憶錄和訪談,以每小時為單元,再現了從1945年8月14日正午召開御前會議,討論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到8月15日正午天皇在廣播裡玉音放送《終戰詔書》的歷史現場,及事關國民命運的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歷史內幕。整本書的高潮,就是玉音放送那刻,「無論如何,一切都平安結束了。」
本書不是羅列「終戰之日」的回憶故事,而是以直到前不久仍被埋沒的資料為基礎,以日本人的精神構架為主題寫成的書,是一部二十四幕的長篇舞台劇。書中粉墨登場的人物在各自所擁有的「日本式忠心」的驅使下行動著,相互碰撞著,使得這齣戲充滿了驚險恐怖的場面。對於日本兩代讀者而言,本書是深入了解日本之所以成為現代化日本的最重要轉捩點,它充滿了歷史的悔恨與傷痛,這樣的日本式精神至今仍以各種面貌繼續影響流傳著。
作者簡介
半藤一利
日本「昭和史著作第一人」。1930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53年,從東京大學文學系畢業後,進入文藝春秋出版社。歷任《週刊文春》、《文藝春秋》雜誌主編、專務董事、出版社顧問等職。
著作包括《日本最漫長的一天:決定命運的八月十五日》、《聖斷:昭和天皇與鈴木貫太郎》、《萊特島海戰》、《珍珠港的一天》、《日本憲法200天》、《荷風的戰後》、《昭和史》(全二卷)在內數十部作品。曾獲第十二屆「新田次郎文學賞」(1992年)、第七屆「山本七平賞」(1998年)、「毎日出版文化賞」特別賞(2004年)。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