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信息系列:詩篇(上)與詩篇(下),建議您兩書一起購買,完整查考與應用詩篇整卷一百五十篇
詩篇,是禱告的大全,
也是你我靈魂深處的解剖。
全新角度解讀詩篇,
為你我的禱告生活,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近年來,詩篇研究有了長足的發展。和傳統把詩篇拆成一篇一篇,彼此間沒有順序關聯的看法不同,愈來愈多學者認為,詩篇的編排次序帶有重大意義。換言之,詩篇其實是一本前後連貫的書,一百五十首詩都有著清楚的脈絡,信息可以相互輝映,讓閱讀詩篇的人有更多的感動。
這樣的閱讀方法,為註釋書的寫作,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一方面,詩篇研究有了一個新的領域,牧者、神學院老師和學生,都可以從中找到新的啟發;另一方面,這種前後連貫觀點的解讀,也比其他解釋詩篇的方法,更容易帶出厚實的信息,符合喜愛詩篇讀者的需求。
而威爾克的兩本詩篇註釋,就是這樣一部作品。他嘗試把詩篇註釋寫得像偵探小說,有開頭、有結尾,一路上還不斷地挖掘各樣線索,探索詩篇收集者為何這樣編輯的緣由。於是乎,每一首詩歌,不但代表著一個情詞懇切的禱告,更代表了我們屬靈生命的一個剖面,整卷詩篇讀完,彷彿經歷了一場靈性的探險,對神、對人,甚至是對自己,都會有著煥然一新的感受。
扎實的教學研究功夫,充滿豐富想像力的解說,再加上牧會多年的經驗,威爾克的詩篇註釋,將為你我帶來生命的成長、視野的開闊。
耶穌是天國的創始者,也是天國的化身;祂本身就是天國。 馬太福音可能是新約中最重要的一份文獻,因為在其中,我們可以找到有關基督教的創始者,彌賽亞耶穌,祂的生出、生平、教導、死及復活,最有系統的記錄。 邁可‧格林表達了這本寫給猶太人的福音書,如何描述耶穌基督的生平及事工所彰顯的大能;祂所帶來...
對很多基督徒來說,天堂、審判、世界末日、升天、死後生命、地獄、新天新地,都是既熟悉,卻又相當陌生的語言。新約學者賴特,清楚知道這些詞彙給信徒帶來的痛苦,在本書當中,他帶領讀者重新檢視上述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原來,耶穌要門徒期待的,並不是死後上天堂,而是在新天新地的身體復活;「死後生命」並非新約作者所...
跨越半世紀的經典鉅作,赫舍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認識先知,也遇見悲憫的上帝! ★本書榮獲《今日基督教》雜誌選為二十世紀百大好書 ★當代福音派神學中最常被引用的舊約經典
「讓我們設想上帝是一頭獅子。如此一來,向人作見證就好比向人說你遇見了一頭獅子;講道是邀請人與獅子相遇;神學則像是在反思你與獅子的相遇。」~葛丁桂 美國ECPA 2004年金書獎(神學∕教義類) 葛丁桂舊約神學系列(卷一) 英國聖公會首席學人牧者,四十年聖經研究成熟之作 半世紀淬鍊深厚牧養智慧,帶...
行公義,好憐憫,本書作出最精闢又令人動容的解析! 自人類開始具有公民社會的雛形,關於「什麼是正義(公義)」、「正義的源頭從哪裡來」,就成了無數哲士辯論不休的話題。惟一能確認的是,若沒有正義之袍加身,英雄行徑頓形失色;沒有公理正義為前提,升斗小民的義憤填膺只是渲洩怒氣毫無意義。 長久以來,教會不太...
跟著賴特的腳步,重讀福音書, 發掘十架與上帝國的關聯, 看清耶穌是如何成為這世界的王、祂如何開啟祂的國, 而祂作王對你我,又有什麼意義。
★亞馬遜網站讀者4.7顆星好評推薦 看似忙碌的牧者,其實不是委身的象徵,而是背叛的徵兆; 它不代表忠心,而是變節。 :: 畢德生安息年的收成之作。 畢德生思想「牧師」身分的本質(不忙碌的、具顛覆性的、具終末觀的), 檢視牧師步下主日講台後其他六天的工作重心(治癒靈魂), 竭力對抗世俗文化對牧者的...
「我童年時代的許多線索──種族敵視、政治分裂、文化戰爭──現今仍舊以另一種形式反覆出現。回顧過去,使我能夠望向前方。」 「我們固然無法改變過去,但或許可以阻止過去成為現在的暴君。過去形塑了我們現在的樣子,但不必然決定我們將來的樣貌。這對我是真實的經歷,也可以成為各位的真實經歷。」 ──楊腓力
身為耶魯神學院的系統神學教授、「信仰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大神學家沃弗,用本書收錄的65篇平易親民的小品文,向我們示範:其實,生活中大大小小每個場域,都是神學教室;生命中的每一次信仰省思,都是一堂最深刻的神學課。
影響深遠的羅馬書講明因信稱義的福音,更同時談論神與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書從經文出發,解明福音的大能如何貫穿猶太人與非猶太人。中華福音神學院榮休院長陳濟民博士,長年牧養港台與英美的華人,深知華人閱讀聖經可能會有的信仰盲點;本書展現陳博士一貫嚴謹的態度面對聖經經文,並回應諸多羅馬書的學術疑難,幫助讀...
門徒,世界改變的起點! 如果有一本關於「作門徒」的字典,哪些關鍵字可能會被網羅其中?倘若不假思索地認為當然是靈修、禱告、讀經、傳福音,這樣可能表示我們對門徒的概念還不夠激進,作門徒也還不夠徹底。 若把同樣的問題請教斯托得,集七十多年門徒生涯的體會,以及一甲子事奉歲月的智慧,他會告訴你:不隨波逐流...
徹底體驗沉浸式讀經 從詩篇編輯者的宏觀角度來看詩篇 也從微觀觀察詩裡行間的至微之處 ::: 作者謝挺博士爬梳一篇又一篇的詩篇, 看見了前篇與後篇的原文脈絡,隱隱蘊藏豐富的關連; 原來一篇深刻的詩篇,會因著鄰近詩篇隱隱的呼應,而疊加出更為豐滿的信息。
人類常是從自身出發來觀察與思考自然生態,用人類中心式的思維,加以盡情研究利用、宰制剝削。因此愛護自然的人起身呼籲,一方面捍衛自然生態的福祉,一方面卻又把人類批評得一無是處。這樣說來,萬物真的被造而平等,人類只是些微特別一點的生物嗎?甚至,人類在自然生態之中,只是偶然且可有可無的存在?
「芥菜種的比喻,教導我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內心?」 「葡萄園的比喻,教導我們不可與人比較,要常存感恩?」 「十童女的比喻,教導我們不可懶惰,要常預備主的再來?」 真的是這樣嗎? 對於信徒來說,比喻一點都不陌生。或許在讀經或靈修中,經常都會讀到。耶穌在馬太福音中,經常以比喻去解釋何謂天國,好使天國的...
來吧,讓我們一同加入聖靈的團契中 受聖靈洗的灌溉,在教會土壤茁壯! --- 教會論和聖靈論是「應用性」或「實用性」很強的兩項教義。 信徒既在基督裡與神和好,都領受了聖靈所施行的救恩,並加入信徒群體(即教會)當中, 更清晰、明確的教會論、聖靈論當有助信徒, 使信仰生命更加有根有基,豐富多采。
在本書《天國的牧養學》,畢德生發現,在特定猶太傳統節期循環中,安排特定書卷朗讀,是個牧養上的神來之筆。透過年年周而復始的操作,累積出各世代面對生活挑戰的生命力。
心之所愛,比腦中所知,更加重要;心雖然很抽象,但會具體呈現在所愛的人事物上,那就是我們的欲望。《欲望的門訓》指出,基督徒可以藉由教會的崇拜與禮儀,讓內心的欲望恢復到正確的方向。
▕ 作者介紹▕
威爾克(Michael Wilcock)
閱讀威爾克的文字,你會有種錯覺,以為他不過三十出頭。輕鬆地像在聊天的口吻,動不動就這邊引一本偵探小說的情節,那邊用旅遊指南、國內機場與國際機場的類比,讓人難以想像,威爾克其實已是個退休牧師,不但有過數十年的牧會經驗,更在著名的布里斯托三一學院擔任教牧學研究的主任。
對華人讀者來說,威爾克的名字,可能不像斯托得或卡森那樣耳熟能詳,然而,威爾克的著作在英國叫好叫座,內容不但雅俗共賞,更有期刊對他的作品大加讚揚,認為威爾克的文字既有動感,又有實用的原則,閱讀價值極高。
退休後,威爾克專事寫作,除了詩篇,他還是聖經信息系列中士師記、歷代志、路加福音、啟示錄的作者,是這個系列作者群中,僅次於斯托得的寫手。
「在二十世紀,許多深具影響力的、研究詩篇的學者,主要的研讀方法是將詩篇分類,然後再把每一篇詩歸入不同的類別裡去,再根據這些排序加以解釋。他們的研究成果當然很有價值,但也有其短處。
相反的,筆者把詩篇第一篇看作進入這新奇國度的港口,又把由第一篇開始,再進入第二篇的步驟,視為這旅程的第一個階段。我期望認真地對待那些無名的詩篇收集者,及他們的工作;正如郭勒德所說的:『最早期的詩篇註釋書,都是根據詩篇原來的次序解釋的。』」
──威爾克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