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特最具代表性的研究企劃「基督教起源與上帝議題」系列
從歷史角度描述基督信仰的起源和發展,帶領讀者進入第一世紀的猶太世界觀。
影響深遠的羅馬書講明因信稱義的福音,更同時談論神與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書從經文出發,解明福音的大能如何貫穿猶太人與非猶太人。中華福音神學院榮休院長陳濟民博士,長年牧養港台與英美的華人,深知華人閱讀聖經可能會有的信仰盲點;本書展現陳博士一貫嚴謹的態度面對聖經經文,並回應諸多羅馬書的學術疑難,幫助讀...
上帝,你理解嗎? 當信仰碰上一些難題,該怎麼解決? 特別是苦難的問題:為何上帝允許苦難,苦難的道理何在? 對迦南人的殺戮:這聲稱自己愛世人的上帝竟是可怕的種族清洗者? 十字架更是讓人困惑:父神虐待自己無辜的兒子為要拯救罪人? 世界末日又是怎麼一回事(如果真的有的話)?地球有一天將會毀滅,基...
身為耶魯神學院的系統神學教授、「信仰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大神學家沃弗,用本書收錄的65篇平易親民的小品文,向我們示範:其實,生活中大大小小每個場域,都是神學教室;生命中的每一次信仰省思,都是一堂最深刻的神學課。
行公義,好憐憫,本書作出最精闢又令人動容的解析! 自人類開始具有公民社會的雛形,關於「什麼是正義(公義)」、「正義的源頭從哪裡來」,就成了無數哲士辯論不休的話題。惟一能確認的是,若沒有正義之袍加身,英雄行徑頓形失色;沒有公理正義為前提,升斗小民的義憤填膺只是渲洩怒氣毫無意義。 長久以來,教會不太...
徹底體驗沉浸式讀經 從詩篇編輯者的宏觀角度來看詩篇 也從微觀觀察詩裡行間的至微之處 ::: 作者謝挺博士爬梳一篇又一篇的詩篇, 看見了前篇與後篇的原文脈絡,隱隱蘊藏豐富的關連; 原來一篇深刻的詩篇,會因著鄰近詩篇隱隱的呼應,而疊加出更為豐滿的信息。
跨越半世紀的經典鉅作,赫舍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認識先知,也遇見悲憫的上帝! ★本書榮獲《今日基督教》雜誌選為二十世紀百大好書 ★當代福音派神學中最常被引用的舊約經典
「讓我們設想上帝是一頭獅子。如此一來,向人作見證就好比向人說你遇見了一頭獅子;講道是邀請人與獅子相遇;神學則像是在反思你與獅子的相遇。」~葛丁桂 美國ECPA 2004年金書獎(神學∕教義類) 葛丁桂舊約神學系列(卷一) 英國聖公會首席學人牧者,四十年聖經研究成熟之作 半世紀淬鍊深厚牧養智慧,帶...
對很多基督徒來說,天堂、審判、世界末日、升天、死後生命、地獄、新天新地,都是既熟悉,卻又相當陌生的語言。新約學者賴特,清楚知道這些詞彙給信徒帶來的痛苦,在本書當中,他帶領讀者重新檢視上述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原來,耶穌要門徒期待的,並不是死後上天堂,而是在新天新地的身體復活;「死後生命」並非新約作者所...
約書亞記可能是整部舊約中最令人困擾的一卷書,不論是基督徒或是聖經批判學者,都會懷疑它豈不是過於暴力?與聖經其他部分是不是互相矛盾?弗斯卻以其卓越的釋經能力,謹慎、建設性地回應了這個議題。 這卷書仍然是今日神要對我們說的話,我們閱讀它時,就是進入神使命的一部分,這使命在舊約裡集中在以色列民族身上,最...
「我童年時代的許多線索──種族敵視、政治分裂、文化戰爭──現今仍舊以另一種形式反覆出現。回顧過去,使我能夠望向前方。」 「我們固然無法改變過去,但或許可以阻止過去成為現在的暴君。過去形塑了我們現在的樣子,但不必然決定我們將來的樣貌。這對我是真實的經歷,也可以成為各位的真實經歷。」 ──楊腓力
人類常是從自身出發來觀察與思考自然生態,用人類中心式的思維,加以盡情研究利用、宰制剝削。因此愛護自然的人起身呼籲,一方面捍衛自然生態的福祉,一方面卻又把人類批評得一無是處。這樣說來,萬物真的被造而平等,人類只是些微特別一點的生物嗎?甚至,人類在自然生態之中,只是偶然且可有可無的存在?
政治權力是一種偽神聖權利,無須以神聖為其奠基且令人著迷又難以撕破。 近代世界的政治生態逐漸轉向威權主義、民族主義等民粹主義,不斷地挑戰昔日自由主義開放、寬容的價值,以致自由主義和民主似乎正經歷一種撕裂狀態,「主權」似乎成為神聖超越的法則創造者,成為另一宗教。
舊約學者華爾頓深入研究古近東文化,並詳細考察「創造」的希伯來文在古代文獻中的使用方式,結果發現:創造敘事的重點,並不是神如何使物質無中生有,而是神如何從混沌的世界中建立秩序。這樣的解讀,幫助我們以新的眼光認識神的安息、人的角色,我們的神學也會更有活力。
華人教會第一本「天啟保羅觀」專書 從天啟保羅觀,看上帝如何主動透過十字架翻轉世界! 重新認識使徒保羅,發現天啟行動帶來的宇宙新秩序!
我們為幫助窮人所做的努力,可能對彼此都造成傷害 ▌▌▌███ 貧窮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議題,因為錯誤的假設可能導致造成傷害的策略。 本書以聖經為基礎,讓讀者明白何謂貧窮與如何扶貧, 學習如何在具有極大轉化能力的關係中,為這受傷的世界建造出有果效的事工。
「芥菜種的比喻,教導我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內心?」 「葡萄園的比喻,教導我們不可與人比較,要常存感恩?」 「十童女的比喻,教導我們不可懶惰,要常預備主的再來?」 真的是這樣嗎? 對於信徒來說,比喻一點都不陌生。或許在讀經或靈修中,經常都會讀到。耶穌在馬太福音中,經常以比喻去解釋何謂天國,好使天國的...
現實生活及具體生命充滿模稜兩可的矛盾、左右為難的張力,這並非「是非題」、「選擇題」可以涵蓋的。本書嘗試從想像辨識來理解基督教倫理,即從「敘事」和「想像」,將信仰傳統與當下場景作出關聯,並打破個人倫理與社會倫理的二分、倫理學與神學的對立。作者特別強調,基督教的道德想像對於「倫理的兩難」尤其重要,因為它...
帝國帶來的問題是效忠(這世界屬於誰?);身分(我們是誰?);群體歸屬(我們要居住在什麼樣的世界?誰是我們的鄰舍?又該如何對待他們?)以及權勢(由誰掌管?其目的為何?誰從中受益?誰要付出代價?)。這些重大艱難的問題,沒有簡單的解答,卻要引導我們進入基督徒生活的核心。新約書卷已經為我們規劃出一幅藍圖,同...
★被譽為「二十世紀的先知、牧師們的牧師」,陶恕一生巔峰之作 ★與魯益士《返璞歸真》、華理克《標竿人生》齊名 對神的理解,影響我們的生命、性格及命運, 生命中的重要問題,都是因為不認識神!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 揭祕你所不知道的耶穌、猶太人和基督宗教, 是基督徒與研究者一生必讀的死海古卷。
本書作者巴默爾,以其親身經歷與獨到洞見告訴我們:生命種種問題,起因於人往往根據假象來行動,違背了內在的真實,也悖離了外在的真相,以致失去真正的自由與力量。本書能夠引領我們踏上一段旅程,探索有關自己,他人,世界的真實本相,自由自主活出鳶飛魚躍,海闊天空的生命。
少有人能如魯益師一般,集清晰的哲學思辨力和豐富的文學想像力於一身,以最精煉的語言、最巧妙的類比,闡明最深奧棘手的議題。本書中魯益師以同樣高超的筆法,將那深埋人心,那說不清、道不明,卻和你我靈魂有極大關聯的渴望,真真切切替人道出,並以親身經歷向人表明,這種渴望如何將人帶向基督教的上帝。
這是一本用六十年歲月鑄成的愛之經典,魯益師在睿智又澄澈如同天真孩童的文字中,融鑄了他一生的愛之經歷,與畢生所累積的神學、哲學、文學的學思,讓每一位渴求愛、期盼更深體驗愛的讀者,都可從中獲益,踏上那條愛的真實道路。
為什麼隔離需要「十四天」? 為什麼「戴口罩」是防疫必須的一種公民行動? 為什麼需要成立「國家防疫指揮中心」及「疫情公告」? 人人都該知道的公衛與防疫知識 聖經揭示的傳染病防治與生命教育內涵 新冠疫情期間,河馬教授張文亮FB發燒文36篇完整收錄!
透過默想6個舊約聖經人物,本書讓我們看到信仰的力量及其觸動人心之處,往往不在於非黑即白的泛道德評斷,更不在於我們對聖經不求甚解的望文生義,而在於聖徒那些糾纏不清的信心經歷,他們雖不完美,卻與「信」活得貼近。 本書以紮實的聖經研究為基礎,帶領讀者重訪六個赫赫有名的舊約聖經人物,於深入淺出地細閱經文之...
被譽為「斯托得最好的作品」 福音派對十字架的意義最好、最具說服力的詮釋 --- 「斯托得發現, 是十字架在屬靈和智識上的豐富,支撐著門徒的生命, 尤其是在黑暗和艱困的時候。 斯托得幫助我們欣然接受 『十字架改變了一切事, 它讓我們與神建立一種新的崇拜關係, 使我們對自己有了新而平衡的認識, 對宣教產...
在信仰的深層裡作反思,在大光照耀中與神相遇 理性的成長通常比感性迅速,缺乏人生體驗、青澀的神學旅人常有「知道了」等於「體驗了」的錯覺,以致往往一面倒地傾向用理性做神學。 感性成長來自人生的悲歡離合,歲月的淘洗焠煉,而後多少反映在神學家的晚期著作,亦即那些歷經生命考驗成熟的神學旅人。
用翻天覆地的禱告,加入神國的冒險之旅! 《認識主禱文的7堂課》像一本系統神學導覽,能夠擴張我們對禱告的認知框架, 我們或許會發現,禱告本來就不只是要讓我心得安寧,而是要帶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
這是一本「既知性又靈性、既談論也實際操練禱告」的書。 我們慣常的祈禱方式,是用言語去表達我們的思想或感情,但這不過是祈禱的其中一種表達方式。歸心祈禱(centering prayer)作為默觀祈禱的一種,則嘗試追本溯源,把默觀祈禱的教會靈修傳統,以嶄新的方式揭示給現代的信徒,讓信徒在節奏快速的生活...
家,可能是世上充滿最多矛盾的地方,就像一場暴風雨,可以帶來雨水滋養生命,卻也能同時讓人感到快要滅頂,無力自救。 家庭,可以使人感到愛與歸屬,也能使人嚐到羞辱與折磨;可以是一份祝福,也可能是終其一生想逃開的咒詛。不論你的家庭處境如何,都有可能經歷如暴風雨般無法掌控的強烈震盪,在其中顫抖飄搖。要想安然度...
「教練式領導」在企業管理界已盛行多年,如今,這本專為基督徒領袖所寫的教練式領導技巧,將是門徒訓練、領袖培育的絕佳工具!
追隨基督之路 是一條預備受傷之路? 等待著我們的 盡是患難捆鎖,背叛攻擊? 實踐使命,從來都是昂價的 但我們相信,我們的見證再微小 仍能迸發巨大的力量,因為 教會是為世界而寫的書 名字叫「耶穌的生命」 對讀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 默想路加筆下 追隨基督的七種特質 學習走出 門徒羣體之路
跟著賴特的腳步,重讀福音書, 發掘十架與上帝國的關聯, 看清耶穌是如何成為這世界的王、祂如何開啟祂的國, 而祂作王對你我,又有什麼意義。
作者是一位宣教士,長期投身在穆斯林社會的國家傳福音、做牧養工作。他將數十年跨文化宣教的經驗,與對聖經深切的睿見,以及實際的應用交織融合,寫下本書,分享如何在階級文化中從事僕人式領導。
大多數的聖經讀者,最熟悉的經卷莫過於新約的四福音書。四福音書不僅記錄了耶穌的生平事蹟,更闡明祂帶來了盼望和救恩。然而,你心中是否也常有個疑問:既然福音書已經講得差不多,我們還需要讀舊約嗎? 著有《基督教新約倫理學》的知名學者海斯,這次帶來《聖經倒著讀》,將要帶領我們看見新約與舊約之間的影響力!本書...
關於呼召的問題百百種,各種說法、見證莫衷一是。當我們期待回到聖經,尋找問題的答案時,卻可能遇上另一個問題──錯解聖經中的呼召,將常聽到的說法當作真理。有鑑於此,聖經學者曾思瀚寫下了《被誤解的呼召》,華人教會第一本詳盡詮釋呼召經文的著作。
新約學者曾思瀚博士指出,若說「耶穌不談政治」,就是徹底誤解了政治,也誤讀了福音書。 透過扎實的新約研究功夫,重建當時的經濟、文化與意識型態,曾思瀚博士為讀者做出詮釋的示範,從「政治」的角度解讀福音書與使徒行傳。
在猶太土壤文化中的耶穌,我們真的認識了嗎?
耶穌是誰,攸關重大。小說家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中,耶穌曾與抹大拉的馬利亞成親並生下一女嬰,基督教是蘊含性愛及女神崇拜元素的信仰。在不少歷史學者的眼中,耶穌是預言落空的落魄先知、是為真理殉道的道德教師、失敗的革命分子等等;不管耶穌是怎樣的人,是後來的信徒們編造了一個神話,把他奉為領袖,尊之為神。對此現象,基督徒除了氣急敗壞、表達抗議之外,還有什麼解方?
另一方面,當我們在教會圍牆內每每奉其名禱告,稱耶穌為基督,說他帶來神的國度,我們真的明白他是誰?「耶穌是基督」是個多麼惱人但具有爆炸性的宣告?他帶來的是什麼樣的國度?
若不放置在第一世紀巴勒斯坦的歷史文化土壤中,「耶穌」就不斷地任人擺佈,得以按著我們自己的形象來想像他,甚至扭曲他。同時身為牧者及學者的賴特主教,卻肩負起最困難的護教工作,不是只在教會中自己談自己的調,而是使用「歷史研究」的學術工具來說服大眾:基督教不是早期門徒的空想,而是奠基於實實在在的歷史處境當中。
賴特筆下的耶穌不僅重新被放回基督信仰的認信當中,更被賦予了「人性」的血肉。這樣的耶穌根植於第一世紀的猶太教,卻又嚴肅地挑戰了它。他是位行公義、好憐憫的猶太先知,卻也宣告自己帶來了神的國度,更是雅巍重返錫安的代表。他是那位眾人期盼的彌賽亞,但為的不是要推翻羅馬政權,而是決意透過自己的死,去徹底推翻撒但的國度。
《耶穌與神的得勝》像是一顆深水炸彈,不僅炸毀了許多假裝中立但不斷從根本處攻擊基督教的「歷史耶穌」學術研究;更也顛覆了我們許多對耶穌自以為是的想像……。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