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世界的渴望、撞擊人心的吶喊
從民主抗爭、性別主體到現代移工,一條新生的道路正在形成……
韓國現代文學核心議題 中文世界首度出版
與世界對話 勾勒東亞文學近代面貌 韓國文學史上的燦爛繁星 中文版首度編選呈現 他們反抗殖民、為無產階級發聲,用筆刻下血淋淋的現實人生
風將會摧毀這座鏡子之城,將它從人類的記憶抹去, 所有的一切從一開始到永遠都不會再出現一次, 因為遭詛咒百年孤寂的家族在世界上不會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諾貝爾文學獎大師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 出版50週年,首度正式授權繁體中文版,全新翻譯!
《地下室手記》是認識杜斯妥也夫斯基的關鍵之作。他似乎透過小說告訴我們當時最缺乏而卻是世上最可貴的東西──個性,又彷彿藉由小說主角的任性來諷刺失控的個性導致規範崩潰、社會瓦解,並提出一連串刻薄的質疑圍繞在這些看似矛盾的議題上,來拷問讀者……
因為愛情,予伊放下傲慢,改頭換面 因為愛情,予伊智覺偏見,激出真情意 珍.阿斯頓傳世的浪漫經典《傲慢佮偏見》 這回,咱用台語來啖愛情的鹹酸苦汫、糖甘蜜甜
《愛在瘟疫蔓延時》以戰火動盪的大時代為背景,在前後橫跨超過半世紀的時間裡,寫盡了愛恨嗔癡的眾生百態。馬奎斯巧妙地將愛情的相思之苦比喻成瘟疫的病狀,而這段無法觸碰、充滿無奈的戀情,也如同無法治癒的絕症般,永無止盡地蔓延下去。 馬奎斯:有兩本書我寫完後整個人好像被掏空了一樣, 一本是《百年孤寂》...
★真正全新譯本 ★師大翻譯研究所與遠流合作「經典文學新譯」計畫第二本書 在一個語言墮落的時代,作家必須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在抵抗暴力和承擔苦難上做一個永遠的抗議者。 ──喬治.歐威爾 他不怕分離,不怕被出賣,不怕受盡折磨, 他唯一害怕的,是那股讓他不能再愛人的力量。 在二十...
12個關於流浪的故事,12種孤獨到底的情狀 每個人物都光彩奪目,每篇故事都宛如寶石 小說家心目中最完美的小說! 馬奎斯顛峰狀態的殿堂級神作! 胡淑雯 專文導讀 王定國、伊格言、吳曉樂、高翊峰、陳雪、郭強生、黃崇凱、童偉格、韓麗珠 等小說家致敬推薦!
喬治・歐威爾的經典小說《一九八四》,是一個人的夢魘式奧德賽遠遊,他經歷的是一個由交戰國家統治的世界,以及一個不但控制資訊、也控制個人思想記憶的權力結構。一個名叫溫斯頓・史密斯的小公務員,在大洋洲共和國冰冷灰白的環境下,加入了一個秘密兄弟會,追尋一段禁忌的婚外戀情——結果卻成了被追捕的國家公敵⋯⋯也是...
《十日談(套裝上下冊)》作品敘述一三四八年佛羅倫斯瘟疫流行時,十名年輕男女在一所別墅避難,他們終日歡宴,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十天講了一百個故事,故名《十日談》,其中許多故事取材於歷史事件和中世紀傳說。
這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對決! 睽違六十年,翻譯名家陳榮彬全新譯本《白鯨記》,見證亞哈船長與大白鯨莫比敵的海上傳奇。
「你的短處就是看誰都不順眼。」伊莉莎白說。 「而妳呢,」達西笑著說,「就是喜歡誤解別人。」 然而,在愛情的面前,他們都得放下傲慢與偏見 文學史上最著名的歡喜冤家,珍.奧斯汀最膾炙人口的一部作品
對世界的渴望、撞擊人心的吶喊
從民主抗爭、性別主體到現代移工,一條新生的道路正在形成……
韓國現代文學核心議題 中文世界首度出版
=本書特色=
|| 從民主抗爭、身為母親K-Mothers歷經民主運動的痛楚,涵括性別、長照、移工等議題,當代的韓國作家將如何描述自己的國家、當今的世界、共通性的社會議題,讓人好奇想要藉由文學家的筆觸,一窺當代韓國的面貌。
本書引用韓國民族詩人申東曄的詩句「誰能說自己看見天空」為題,表達韓國吸納過去歷史,走向未來的祈願。收錄八位知名韓國作家:
韓國的莫泊桑 李泰俊
戰後存在主義代表作家 孫昌涉
小市民的代言人 朴婉緒
挖掘真相第一人 李清俊
女性文人的教母 吳貞姬
權力的深刻思維 鄭 贊
強韌的現實主義 孔善玉
女性主體的發言人 千雲寧
||台灣首次主編韓國經典文學,中文世界與韓國共同對話,對照彼此歷史經驗,勾勒東亞近代文學面貌。
||〈韓國文學年表〉新增西元2000年後發展 直面當代韓國文學現況
||延伸閱讀:《吹過星星的風:韓國小說大家經典代表作(戰前篇)》,崔末順主編。
=內容簡介=
媽,妳讓我們對「活著」感到抱歉,
但對我們來說,人生只有一次,
難道,真的毫無選擇嗎?
對當代韓國文學來說,最重要的事件是2014年3月的「世越號」沉船事故。1990年代之前,文學是處於「民族書寫」的時期,以民族意識、勞動文學的鮮血歷史構築了時代;1990年代之後,國際環境丕變,文學開始挖掘個人存在與日常議題,包括同志文學、家族解體、傳統道德觀的崩潰、網路虛擬世界的震撼……再加上「世越號」引發的反省,作家開始思考,如何找回失去的批判精神,克服個體生存的各種矛盾。
承本書《戰前篇》書名引用尹東柱的詩句「吹過星星的風」,《戰後篇》引自詩人申東曄的詩句「誰能說自己看見天空」,期待濃縮戰後韓國文學的精萃:從民族文學到個人,從社會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從國境之內到跨國性格的作品,隨著韓國的發展與全球化,當代的書寫有了嶄新的生命,包括「女性」、「新世代」、「新歷史小說」、反映「貧困」文學…等等多元關鍵字,他們既得面對自我認同與群體的妥協,同時也正在攪動社會能量,正在蓄勢待發,創造二十一世紀迥然不同的文學景觀。
=本書收錄八部代表作品=
〈解放前後〉李泰俊
故事的開始,渾然不覺戰事將盡,仍是每日在思想審查和派上戰場的夾縫中,試圖找到平安渡日的方法。延遲的終戰宣告並未即時挑起人民歡欣鼓舞的氣氛,反倒對未決的命運冷淡以對。終於,建國呼聲四起,但國內的左翼分子與海外的運動家出現路線之爭。一心想為這片土地付出的作家「玄」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下雨天〉孫昌涉
元求與多年不見的少時玩伴東旭重逢,原本前途看好的他,卻與妹妹東玉在破落的木屋中過著潦倒生活,東玉不良於行、沉默寡言,靠賣肖像畫貼補家用,心疼東玉的哥哥,竟然向元求提出,希望他與妹妹結婚的請求……
〈我畢生的摯愛〉朴婉緒
「喂,您好!大嫂有什麼事嗎?」一通彷彿自言自語的電話構成了整部作品,讀者像是在一旁偷聽般,以片面資訊逐步拼湊起這位女性的遭遇:關於她的憤怒、她面對傳統傳值與個人情感的拉扯、她與同時代的許多母親遭受了那件最可怕的事,如何影響了他們的一生。
〈白痴和傻子〉李清俊
畫家的哥哥是位醫生,看似平穩的婚姻與生活卻似乎缺少了靈魂。因醫療事故被迫停止執刀的哥哥開始創作小說,畫家在好奇心驅使下偷偷翻閱,未完的情節使他十分在意,甚至因此無心畫畫。小說中,敘述著哥哥從軍時不堪的過往,哥哥是殺人兇手嗎?在極度的迫切感之中,畫家決定出手為哥哥寫下故事的結局,這麼做能使兄弟二人各自從困境中解脫嗎?
〈燔祭〉吳貞姬
故事從一場夢境展開,睜開雙眼,每天只能躺在病床上,透過窗櫺觀察往來行人的腳步。她對為自己更換點滴瓶的醫師產生若有似無的情欲想像,卻在男人僵硬地出現在眼前之後,思緒一鼓作氣回到過往;與母親的分離,以及對未能出世孩子的愧疚,飄渺而無窮無盡地交織成一片,分不清是夢是醒。
〈完整的靈魂〉鄭贊
在一九八七年六月的民主抗爭之後,許多運動分子拖著殘破的身心面對現實生活。主角「老李」在前輩的協助下,進入一間出版社工作,並在這裡結識了同事張仁夏。張仁夏因故失去了聽力,他卻沒有任何怨懟,直到有一天他失蹤了……
〈開朗的夜路〉孔善玉
青春的身影困在死寂的小鎮。為了照顧失智的母親,二十一歲的她留在這裡,和同為助理護士的同事秀雅幾乎是鎮上唯二的年輕女性。某天她救助了一名男子,對方稱其為救命恩人,兩人便就此交往起來。在通俗的情節架構之下,這部短篇以一畦菜園隱喻男女關係,更巧妙融合了性別、長照、移工等當代議題。
〈針〉千雲寧
寡言的刺青師某日接到警方來電,稱其母親自首,說自己殺害了相識已久的住持,卻查無實證。獨居的她藉由高超手藝,為顧客需求的圖案賦予生命,下針時滲出的紅色血珠總讓人悸動。某日她前往戰爭紀念館,卻在那裡遇見了同棟樓另一側的鄰居,身上彷彿帶著煙硝味......這些看似毫無相干的殘片,如針刺般微弱而尖銳地勾勒出戰爭的後遺症。
作者簡介
崔末順/主編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和韓國的近現代文學。著有《海島與半島:日據臺韓文學比較》(2013)、《殖民與冷戰下的臺灣文學》(2019)及博士論文《現代性與臺灣文學的發展(1920-1949)》,在韓編著出版有《運動.制度.殖民性——臺灣的近代文學1-3》三冊研究叢書及朱西甯小說《狼》的譯作。此外還發表〈從決戰到總蹶起——日據最後期(1943-1945)的臺灣文壇〉、〈外來美學,抑或在地現實?——臺韓文學史對現代主義文學的評價問題〉、〈《悠悠「家園」》與〈忠孝「公園」〉——黃晳暎和陳映真小說的歷史認知〉等多篇論文。
譯者簡介
游芯歆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系畢,韓國學中央研究院韓國學大學院歷史學碩士,從事韓文書籍翻譯多年,譯作遍及文學、歷史、人文社會等各領域。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