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逐與王國
0 篇書評

放逐與王國

卡繆短篇小說

L'exil et le royaume

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1/04/06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2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5482022
  • eISBN: 9789865482541
  • 字數: 83,117
紙本書定價:NT$ 380
電子書售價:NT$ 260
電子書特價:NT$ 221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徐佳華/翻譯•導讀
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教授阮若缺/序
卡繆於一九五七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同年出版《放逐與王國》
本書是他生前最後一部小說,書寫放逐,尋找歸返安生立命的王國之路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15

    1922年,紅色政權席捲蘇聯。 一位帝俄時期的青年貴族, 被迫在莫斯科一家豪華飯店度過餘生。 他以紳士風度對抗遭囚禁的命運,用品味緬懷過往的美好, 在劇變的時代,成為最不自由也最幸運的人。

  • 電子書: NT$ 336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奧爾嘉.朵卡萩的旅行奇想   結合旅行故事與哲思,並深入觀察人體 116則探討生命與死亡,運動和靜止的小說  

  • 電子書: NT$ 210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繆開創荒謬思考的奠基之作全新譯本。 ◎ 真正嚴肅的哲學議題只有一個:自殺。 ◎ 日復一日的例行公事是否空虛?人的生活是不是沒有意義? 活著是否真的這麼累? 給厭世感濃重世代的勸世經典。 ◎ 「作品具有清晰洞見,言詞懇切,闡明當代人的良心問題。」——瑞典學院諾貝爾獎讚詞

  • 特價 電子書: NT$ 285

    國際超級文學作家石黑一雄 2017年摘下諾貝爾文學桂冠後最新創作 在擁有強大情感力量的小說中,揭露人與世界連結的幻覺底下的深淵。 ――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 這是一部關於人心的小說,從他方而來,對此時此地的你我切切低語。 真實與奇幻交錯的世界,終究掙脫不了人性的枷鎖。――石黑一雄

  • 電子書: NT$ 273

    通天之路,一場浪漫卻注定墜落的逐日之行 當代英語世界最負盛名的華裔小說家、美國國家書卷獎、美國筆會/福克納小說獎得主、旅美華裔作家哈金,傾情深度力作 書寫古代最具傳奇色彩的詩人傳記──詩仙李白

  • 電子書: NT$ 315

    追求自由,就能得到幸福? ★《紐約時報》十大好書 ★史蒂芬金十大選書 ★《時代》雜誌年度小說第一 ★大西洋月刊年度圖書  ★歐普拉讀書俱樂部選書 ★歐巴馬渡假選書

  • 電子書: NT$ 99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以詩化散文寫成,以小說體探討哲學,具有哲學、文學雙重價值。書中尼采假借先知查拉圖斯特拉之名,表達他自己的思想,尼采主要的哲學觀點,包括 「上帝死了」、「對一切價值重新評估」、「超人哲學」、「權力意志」等,都可在本書中讀到。

  • 電子書: NT$ 246

    在這部小說中,吉卜齡透過一個孤兒的經歷來表達他對於東方人的理想。他藉由基姆這個人物寫出了他自己對於大英帝國與印度之間的矛盾情感。基姆是印度教聖人的門徒,同時又是英國政府的間諜。他既是土著,又是殖民者;他是愛爾蘭人、英格蘭人、同時也是印度人。他的身份不斷變換。通過刻劃人世的無常和基姆多變的性格,吉卜齡...

  • 電子書: NT$ 812

    BBC「百部最偉大的英國小說」 英國《衛報》「百大小說」 美國亞馬遜「人生必讀的一百本書」 美國現代圖書館「20世紀百大英語小說」 毛姆的自傳體小說,耗費三十年的自我救贖之作

  • 詳細資訊

    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徐佳華/翻譯•導讀
    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教授阮若缺/序
    卡繆於一九五七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同年出版《放逐與王國》
    本書是他生前最後一部小說,書寫放逐,尋找歸返安生立命的王國之路

    ------------------------------------------
    六段故事,六個世界,六個身處放逐的人物,
    地域橫越歐洲、非洲與南美洲,風格從象徵、寫實到內心獨白。
    在卡繆筆下,主角們置身虛無的廣漠或陌生的異域,
    透過現實與希望浮沉,探尋自由與生命的出口。
    片語隻字,無聲似有聲,恰為寫作者內心強烈的投射。

    •〈行淫的女人〉
    在她面前,繁星散落,一顆又一顆,然後熄滅在沙漠石塊間,而每一次家甯又更加敞開自己、迎向夜晚。她呼吸著,忘了寒冷,忘了他人的重量,忘了人生的瘋癲還是僵滯,忘了活著和死去的漫長焦慮。
    •〈叛教者,或神志錯亂〉
    在這座轉角是直的,房間是方的,人是嚴苛的秩序之城,我自己任命自己為其滿腔仇恨與飽受折磨的公民,我背棄人家曾教給我的悠遠歷史。我被矇騙了,唯有惡毒執掌的國度無懈可擊……
    •〈無聲的人們〉
    他知道他打算說什麼,也知道所有人這時候想的都和他一樣:他們並非賭氣,而是被人封住了嘴巴,不是要做就做,不做拉倒嗎?而憤怒與無力感有時真讓人痛到連叫都叫不出來。
    •〈主/客〉
    這男人愚蠢的罪行令他無法接受,然而押解他卻違背了名譽 ,光想就令他感到極度羞辱。而他咒駡自己人送這個阿拉伯人來他這兒,也怨恨此人有膽殺人卻不知逃跑。
    •〈約拿,或工作中的藝術家〉
    世界還在,年輕、可愛:約拿聽著人們發出的美好塵囂之聲。以如此遠的距離,它不會干擾他心中這股歡欣的力量、他的藝術,還有他無法言說的思緒,因為它們永將靜默,但是這些思緒使他超然於一切之上,在一片自由輕快的空氣中。
    •〈萌生的磐石〉
    這裡的生活緊緊貼著土地,想要融入,就必須在泥濘或乾涸的泥土地上直接躺臥入睡,年復一年。遠方,在歐洲,是羞恥和憤怒。這裡,在這些萎靡和狂熱、為尋死而舞的瘋子間,是流放或寂寞。

    ----------------
    六篇關於放逐,以及由於放逐才得以窺見王國之可能的短篇小說。翻開此書的你我,透過卡繆的文字和各自的生命經驗,思索並辨識己身的放逐,並且,如果可能,找到無愧於己且無愧於他者的一線希望。

    作者簡介

    卡繆Albert Camus, 1913~1960
    我曾經處於苦難與陽光的中途。――卡繆
    出生北非法屬阿爾及利亞,自幼失怙,童年貧苦。小學及中學老師皆看出他天資聰穎;未成年罹患肺結核,體驗到他稱之為荒謬的悲劇性感受,始終懷抱著絕望的生存欲望──以上種種形塑了卡繆的性格。他寫作、成為記者、創立劇團並參與政治。他在《阿爾及爾共和報》的一系列文章,揭露當時穆斯林的悲慘生活,使他不得不離開故鄉。二戰結束之際,擔任法國地下報刊《戰鬥報》總編輯,該報為新聞界的里程碑。
    對知識的懷疑,對理性的批判,標誌著卡繆的非理性主義立場,呼應存在主義哲學思潮。而卡繆將其思想展現在如詩一般的小說與散文中。對他一生所作的總評,最深切者當推文學巨擘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所說:「對卡繆而言,生在這荒謬世界中的人,唯一真正的角色是生存,對生活、反抗與自由有所覺醒。」
    一九五七年,卡繆獲頒諾貝爾文學獎;這項殊榮不僅表彰他著述的傑出成就,無疑也是因為他從未停止對抗意欲摧毀人的一切事物。就在眾人引頸期盼他的新作之際,一九六○年一月四日,卡繆在一場車禍中遽然辭世。

    譯者簡介

    徐佳華
    巴黎新索邦第三大學語言、文學與文化博士,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專長領域為卡繆研究。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617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