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全套三卷】

宗教改革、觀念對決與國族興衰(第一部華文界認識清教徒如何影響世界的宏觀大作)

8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1/04/2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6.3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5524814
  • eISBN: 9789865524845
  • 字數: 693,609
紙本書定價:NT$ 1
電子書售價:NT$ 1120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大光:宗教改革、觀念對決與國族興衰》全書分為三卷,以宏觀的視野描繪了英美、歐陸及東亞(中國及日本)三地,自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以來的五百年歷史變化。
  本書雖分為獨立的三卷,但以一個相同的主題使三卷得以連貫為完整的長篇史詩,即——清教徒的觀念秩序及追求自由的保守主義思想,如何影響歷史走向,最終推動了法治社會及憲政國家的建立,奠定了現代世界秩序的基礎。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50

    《文明更迭的源代碼》一書可以說是「阿姨學」(歷史解釋體系)深入淺出的入門之書。在這本訪談錄裡,作者闡述了目前存在於世界歷史上若干種不同類型的文明,並試圖找到其更迭於興亡的「源代碼」!

  • 電子書: NT$ 336

    歷史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世界這麼不平等?   「我們這個時代的達爾文」賈德‧戴蒙經典不墜之作 最具原創性與影響力的一萬三千年人類簡史    

  • 電子書: NT$ 595

    「不敢相信,這真是太可怕!」 我們永遠只會這麼說,然後繼續享用晚餐 從猶太大屠殺、盧安達到新疆維吾爾,為何沒有人阻止種族屠殺? 聯合國在幹嘛?世界警察美國為何不幫? 是刻意縱容還是無能為力?是無利可圖還是道德淪喪? 國際開發總署署長 薩曼莎.鮑爾 拆解人道難題的批判之作   ★ 榮獲...

  • 電子書: NT$ 450

     【作者新版序言+新增史證修訂】 *獨家贈品:購書就送《人類大歷史(增訂版)》電子桌布(手機與mooInk尺寸)一組(zip檔下載)   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 但今日,只剩下一個人種:智人(Homo sapiens),亦即明智的人種。 但是我們真的明智嗎?

  • 電子書: NT$ 385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 電子書: NT$ 350

    ArtScape 由藝術構成的臺灣視野 消失在臺北圓山大飯店底下的神殿 竟是日出之國神明遠渡來臺的居所 當世界戰局的大轟炸與炮火,震盪、重整了東亞秩序 神明離去之後,神之器變成了敗戰物,又將流落何方?

  • 電子書: NT$ 385

      作者布魯梅爾擁有三十年外交經驗,他以幽默風趣的文筆,帶領讀者縱橫千年世界史,剖析國家贈禮的奧祕,以及每一件禮物背後的含義。無論是想增廣見聞、充實歷史知識的一般讀者,還是有志於國民外交與強化送禮手腕的現代公民,都不能錯過這本知性與樂趣兼具的讀物。

  • 電子書: NT$ 377

    權力爭奪、戰火洗禮、帝國殖民、獨立與開放、文化影響…… 越南的歷史就是世界大歷史的縮影

  • 電子書: NT$ 299

    繼俄羅斯後,下一個掀起全球風暴的國家在哪裡? 全球油價波動,竟是這個人一手操弄? 他是MBS,最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獨裁者。 《鯨吞億萬》作者最新力作 入圍 2020 年《金融時報》與麥肯錫年度商業圖書

  • 電子書: NT$ 442

    從青銅時代至今日局勢,理解中亞史重磅經典之作 顛覆游牧民族=野蠻人的刻板印象 中亞的璀璨文明,照亮了整條路上絲綢之路 絲路上帝國的歷史,就是中亞各民族的歷史 ★ 榮獲美國出版協會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PROSE Award) ★

  • 電子書: NT$ 442

    全世界的人都在讀、討論度最高的當代歷史鉅作! ◆ 授權全球30個國家,銷量突破100萬冊 ◆ 榮登各大媒體書店年度最佳選書 ◆ 無刪改繁體中文完整版隆重上市 絲綢之路主宰了人類的過去,也必將決定世界的未來 牛津大學重量級史學家彼德‧梵科潘重新解讀世界史 以全新角度、宏觀視野、創新思維、清晰邏輯、...

  • 電子書: NT$ 403

    1921年初版問世以來,全球銷量超過10,000,000本 歷史上最成功、最多人閱讀過的世界通史 九千年人類史詩故事 傳承一世紀的歷久彌新 1922年第一屆紐伯瑞文學獎經典巨著 全球銷量超過一千萬冊,有史以來最多人讀過的世界通史 最新90章增訂版,從開天闢地到茉莉花革命 最完整、最易讀、...

  • 電子書: NT$ 184

    本書是世界知名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用50年時間周遊世界各國完成的《世界文明史》最終結論 。 作者認為,面面俱到的觀點並不存在。畢竟我們無法全盤了解歷史,因此我們得有「歷史是片面」的認知,我們必須「暫且安於目前臆測」的態度;對於歷史,也該和科學、政治學、相對論和其他法則一樣, 這是一種必須抱持的人...

  • 電子書: NT$ 450

    熱烈預購中,10/30正式派送至個人書櫃 全球熱銷巨著《人類大歷史》精彩改編、精美插圖 隆重推出第1冊〈人類誕生〉 全球同步出版 當代思想指標,《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作者:哈拉瑞  挑戰電影視覺風格 全新力作   人類這種弱小動物, 究竟如何能統治地球...

  • 電子書: NT$ 364

    世界分崩離析,文明漸行漸遠,如何跨越分歧,找出連結彼此的新敘事? 什麼是左右世界歷史的關鍵力量?我們很常想到戰爭與英雄、政治經濟制度與地理環境,卻常常忘記「敘事」的重要性。從石器時代開始,不同文明的人類就用敘事來理解過去、現在與未來,也用敘事界定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不同敘事間衝突與融合,奠定了不...

  • 電子書: NT$ 338

    傳染病與人類文明交融史  經典中的經典  世界史奠基巨擘—麥克尼爾 史詩級代表作  瘟疫,是人類最深的恐懼, 病菌,是塑造人類歷史的推手, 槍砲、鋼鐵也擋不住這股力量!

  • 特價 電子書: NT$ 416

      這場「東亞百年戰爭」起自於幕末,終於大東亞戰爭,其核心是日本為「抵抗西方列強入侵亞洲」而發起的反擊戰爭。   面對戰勝國史觀的壓迫,日本人為肯定自己而建立的大東亞戰爭史觀,能夠說服我們嗎?中文世界又該如何理解,來自敗戰者的申辯與吶喊?

  • 電子書: NT$ 300

    一個慷慨無畏的靈魂,如何以他的思辨與抉擇撼動世界? 《真確》作者漢斯.羅斯林逝世前堅持寫下的人生自述! 為什麼比爾.蓋茲會自掏腰包,讓全美大學生人手一本《真確》,甚至要求每個微軟的員工都要讀? 是什麼樣的人生歷程與思辨,讓漢斯.羅斯林成為舉世聞名的全球公衛學家與教育家,並以《真確》揭露...

  • 電子書: NT$ 293

    文明的搖籃、發展與衝突、貿易戰爭、殖民爭霸、強權併吞、生態環境 海洋是世上最大犯罪現場?最多不法之地? 大海的一切,牽動著陸地上的人類,7大海洋的過去與未來如何影響世界?

  • 詳細資訊

    大分流、大革命、大變局
    從歐洲到新世界,再到華夏大陸,清教徒締造了現代世界的形成!
    清教徒不只信仰虔誠,更富於創新與反抗,更善於組織社區、建立社會,
    契約精神、法治社會及憲政國家,皆來自於清教徒追求自由的歷史!
    不了解清教徒文化,就無法真正了解歷史的變化與文明秩序的核心價值!

    ★★華語世界第一部綜論清教徒歷史及英美保守主義思想的宏觀史著★★
    ★★深入分析西方基督教文明,如何影響近代世界歷史發展★★

      **********

      【套書焦點】
      
      ◎宗教改革運動孕育的基督新教精神與清教徒文化,
      如何催生法治社會及憲政國家,奠定現代文明的秩序基礎?

      ◎歷經啟蒙運動,追求自由、平等普世價值的歐陸國家,
      為何會在近代發生一系列大革命,最終陷入極權主義的災難?

      ◎近代中國面對「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多次推動「西化」改革,
      為何總是以失敗收場,最終淪為無神論的共產專制國家?

      **********

      《大光:宗教改革、觀念對決與國族興衰》全書分為三卷,以宏觀的視野描繪了英美、歐陸及東亞(中國及日本)三地,自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以來的五百年歷史變化。

      這些歷史變化包括了:宗教改革之後,日內瓦、荷蘭等小國的獨立,與英國與美國「清教徒秩序」的建立;啟蒙運動後的歐洲大陸,歷經法國大革命到俄國大革命的百年動亂,如何引發世界大戰,並最終催生了極權主義的災難;還有近代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所面臨的西力入侵,與相應而生的社會轉型。

      本書雖分為獨立的三卷,但以一個相同的主題使三卷得以連貫為完整的長篇史詩,即——清教徒的觀念秩序及追求自由的保守主義思想,如何影響歷史走向,最終推動了法治社會及憲政國家的建立,奠定了現代世界秩序的基礎。

      ■近代世界的歷史「大分流」,始於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而非地理大發現!

      近代世界歷史的開端,應該從十六世紀初的宗教改革運動談起,而非哥倫布發現美洲新世界的「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起源於馬丁‧路德批判舊教會的腐敗,之後陸續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基督教派別,其中最重要的一支,便是以喀爾文為首的歸正宗(Reformed church)。

      喀爾文思想從十六世紀開始傳播至西歐各地,他在英格蘭地區的追隨者被稱為「清教徒」(Puritan);在蘇格蘭地區的追隨者,則建立了「長老會」(Presbyterian church)。直至十七世紀,在歐陸各地及北美大陸,形成了大大小小各種由清教徒與長老會信眾所組建的社區共同體,他們的「觀念秩序」形成了強大的社會力量,開啟了歷史邁向現代化進程的序幕。

      ■清教徒的觀念秩序,是推動歷史進步、社會轉型、邁向現代世界的關鍵!

      觀念秩序(Ethos)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使用的政治學概念,意指一個社區、國家的信仰傳統與公共精神,也就是一般常民所依循的社會倫理規範,而非高深的哲學思想或理論;現代的美國詩人及思想家艾略特(T. S. Eliot)更進一步指出,「人民的觀念秩序,決定了從政者的行為好壞」。

      本書是華語世界第一部將清教徒觀念秩序、精神和心靈秩序與英美保守主義政治哲學融會貫通的著作;並主張現代民主政治與自由社會運作的基礎,均源自於清教徒樸素的觀念秩序,及衍生的各種哲學思想與政治觀念,包括了權力制衡、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等重要的概念。

      最早提出這些觀念的思想家或學者,都是清教徒或是與清教徒文化關係密切的英國或蘇格蘭人。因此可以說,清教徒文化是西方社會轉型、發展為現代社會的重要關鍵。

      ■國族興亡,才能有效地掌握文明秩序的核心價值,反思歷史興衰

      本書從十六世紀歐洲宗教改革出發,全面分析英美清教徒傳統的核心價值,並以此批判歐陸與中國現代化失敗經驗。作者認為,唯有透過清教徒的精神及文化,才能掌握西方以基督教文明為核心所建構的世界秩序,進而有效地理解近代國家興衰的脈絡,反思自身社會的不足與局限。

      作者認為,清教徒的歷史對於歷經白色恐怖及黨外運動的臺灣社會而言,更有著特殊的歷史情感與意義。「大光」一詞出自聖經,象徵了世人在黑暗中追求光明、在絕望中祈求希望的時刻。相信本書能帶給臺灣及使用華語的讀者,一個有別於傳統史觀的全新歷史圖像。

      ================================

      ■分卷簡介

      《清教秩序五百年》(大光:第一卷) 

      真正的歷史大分流,始於宗教改革運動——
      清教徒的觀念秩序,是文明歷史發展的原動力,更是今天世界秩序的基礎。

      自從馬丁路德反抗天主教會的絕對權威、開啟了宗教改革的大門以來,西方陸續誕生了數位重要的宗教思想家,如約翰‧喀爾文、約翰‧諾克斯、約拿單‧愛德華茲;通過他們的新思想,歷經中世紀千年以上的西方基督教傳統得以煥然一新,他們的追隨者陸續在西歐及北美建立了新的城邦共同體或國家,包括了日內瓦(瑞士)、尼德蘭(荷蘭共和國)、英國與北美殖民地。

      今天的現代世界,便是奠基於以英美為首的清教徒國家之上。本卷主要分析上述四個歐美清教徒國家的歷史文化,並分析這些國家興盛繁榮的根本原因,均源於清教徒的觀念秩序所形成的國族性格與社會規範。

      清教徒的觀念秩序包含了三種要素:
      (1)注重歷史傳統,講究權力制衡的保守思想,推動了三權分立、政教分立的憲政國家政體,具體展現在日內瓦、荷蘭的城邦共和制、英國及美國的憲政體制。
      (2)重視勞動及天職的觀念,發展出榮耀上帝的資本主義倫理。
      (3)神聖的契約觀念,確立人權與財產權的法律規範,奠定了現代法治社會的基礎。

      因此,可以說清教徒基於宗教文化所形成的各種社會與政治規範,不僅推動了自身的社會轉型、民強國富,更推動了西方乃至於世界歷史的「現代化」發展。

      【第一卷焦點】
      ◎宗教改革與新教思想家的歷史重要性?
      ◎誕生於宗教改革後的清教徒美德與衍生的保守主義思想內涵為何?
      ◎日內瓦(瑞士)及尼德蘭(荷蘭)共和國的興起,為何能代表清教徒的反抗精神?
      ◎英國「光榮革命」與美國「獨立革命」如何在追求自由的同時,維持社會傳統的連續性?
      ◎英美清教徒重視契約與個人權利的觀念,如何建立現代法治社會及憲政國家?

      *********************

      《歐洲的歧路》(大光:第二卷)
     
      極權主義的真正起源,來自於大革命的狂熱——
      背離宗教改革,走上歷史歧路的歐陸,最終陷入政治極權與精神解構的危機。

      在十六世紀後半葉開始,歐洲大陸在「反宗教改革」的趨勢下,與英美清教徒社會走上不同的歷史發展道路。雖有啟蒙運動追求思想解放的理想,但也陷入了傳統基督教價值觀解構的精神危機中,尤其在法國大革命以後,革命與戰亂持續爆發,社會無法長期地保持穩定及秩序,最終在二十世紀陷入極權主義的災難。為什麼歐洲近代史的發展,與英美清教徒文化的差別如此巨大?

      本卷主要梳理五種歐洲國家,及相關地區(中南美洲、日本)的近代歷史發展模式,並深入討論他們的興衰原因。

      這五種模式包括了:
      (1)拉丁路徑,由反宗教改革的天主教為社會主流宗教,並在二十世紀淪為專制獨裁國家的義大利、西班牙與葡萄牙,以及作為西、葡殖民地的中南美諸國。
      (2)法國路徑,基於法國大革命的世俗主義、啟蒙主義、理性主義原則,所成立的法蘭西革命政權與拿破崙主義,是二十世紀所有極權國家的典範。
      (3)德國路徑,雖然遵循新教路德宗,但在十九世紀民族主義的影響下,最終於二十世紀走上極權主義的道路;
      (4)俄羅斯路徑,試圖脫離傳統東正教威權社會,最終爆發俄國大革命,信奉馬列主義的布爾什維克奪權成功,使俄國淪為無神論的共產主義極權國家。
      (5)日本路徑,雖於明治維新後迅速「脫亞入歐」成功,但最終陷入狂熱的軍國主義。

      本書認為,這些地區或國家的現代化模式均流於形式,而缺乏清教徒精神對心靈內在秩序的追求,容易被極端思想腐蝕,且最終都歷經了獨裁專制的悲慘命運。

      【第二卷焦點】
      ◎宗教改革後,歐洲大陸何以走上與英美新教國家截然不同的歷史發展道路?
      ◎啟蒙運動如何在解放思想的同時,造成精神解構、社會崩解的危機,最終引發了法國大革命?
      ◎以法、德為主的歐陸模式「現代化」,與英美模式的主要差異是什麼?
      ◎日本何以能在短時間內快速的「脫亞入歐」、轉型成功?
      ◎極權主義政體(如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為什麼會出現於二十世紀初的歐洲大陸呢?

      *********************

      《華夏轉型兩百年》(大光:第三卷)

      中國社會的轉型關鍵,在於清教徒觀念秩序的引入:
      但近代中國錯失宗教改革,現代化屢遭挫折,最終淪落為無神論的共產極權國家。

      本卷主要處理中國近代史與西方近代化諸模式之關係,企圖回溯中國歷史的根源,分析所謂「中華文化」的問題,並且明確指出清教徒觀念秩序和英美政治傳統是西方文明之精髓,應是當代中國社會轉型,以及政治上邁向自由民主的最終出路。

      今天所謂「中華文化」,肇始於二千餘年前的秦漢之際,秦始皇兼併六國後建立的皇帝獨裁制度,並由漢王朝承接,開啟了天下一統的「秦漢秩序」,成為中國歷史的真正開端。「秦漢秩序」主要由五個要素組成: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度、編戶齊民的戶籍制度、鹽鐵國營的國家經濟,小農為主體的農業文化,與以「天朝」為中心的朝貢模式。在大一統文化的影響下,中國社會發展為農業內陸文明,人民普遍缺乏冒險性格與精神自主性。

      歐洲自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後,包括利瑪竇、馬禮遜等許多傳教士來到中國,成為中西文化溝通的橋樑,既帶來西方的基督教思想與理性文化,也試圖理解中國文化的本質。他們雖然成功傳播許多新知如數學、天文學,以及實用的科學技術,也推動廢除纏足與抽鴉片等社會陋習,但受限於文化差異,始終無法真正促使舊中國轉型為真正的現代化社會。

      直到十九世紀,近代中國於鴉片戰爭後,面臨「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西方勢力軍事及經濟上的威脅下,先後以四波政治、經濟、文化運動應對現代化之挑戰,分別是:物質層面,追求船堅炮利的「自強運動」;政治層面,追求君主立憲的「維新運動」與自由共和的辛亥革命;以及思想文化層面,追求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的「五四」運動,但這些改革都遭到挫敗。

      最終,在蘇聯與馬列共產主義的執導下,一九二七年國民黨軍北伐顛覆正統的中華民國(北京政府),以及一九四九年中共擊敗國民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中華文化最終還是回歸「秦漢秩序」,結合無神論的共產主義,成為極權主義的專制國家。

      【第三卷焦點】
      ◎為什麼「秦漢秩序」會成為中國歷史二千年來的主流觀念秩序?
      ◎「秦漢秩序」的大一統體制,如何塑造中國社會及政治文化?
      ◎近代以來,許多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他們如何影響中國文化?
      ◎近代中國經歷了數次「現代化」的政治及社會轉型,為何總以失敗收場?
      ◎馬列共產主義與「秦漢秩序」的大一統文化,如何形塑現代共產專制的中國?

    作者簡介

    余杰

      1973年生於成都,1992年入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1998年出版處女作《火與冰》,暢銷百萬,其文字和思想影響了中國一代年輕人。2012年赴美,拋棄如同「動物農莊」般野蠻殘酷的中國,誓言「今生不做中國人」,並致力於在思想觀念上顛覆中國共產黨的唯物主義意識形態、解構大一統的中華帝國傳統,進而在華語文化圈推廣英美清教徒精神與保守主義價值,也就是其獨樹一幟的「右獨」理念。

      余杰集政治評論家、散文作家、歷史學者、人權倡導者於一身,著作六十餘種,涵蓋當代政治、古典文學、近代思想史、民國歷史、台灣民主運動史、基督教公共神學、保守主義政治哲學等多個領域。多次入選「最具影響力的百名華人公共知識分子」,並獲頒「湯清基督教文藝獎」、「公民勇氣奬」等獎項。

      著作包含《徬徨英雄路:轉型時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在那明亮的地方:台灣民主地圖》、《不自由國度的自由人:劉曉波的生命與思想世界》、《人是被光照的微塵:基督與生命系列訪談錄》、《1927:民國之死》、《1927:共和崩潰》、《用常識治國》等書。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6013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