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布魯瑪四冊套書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伊恩・布魯瑪四冊套書

《罪惡感的代價》《殘酷劇場》《零年》《情熱東京》

  • 出版日期: 2021/07/28
  • 語言:繁體中文
  • 商品格式:套賣商品
紙本書定價:NT$ 2030
電子書售價:NT$ 1421
此為套賣商品,購買前請先確認個別商品的格式。

本套書包含:《罪惡感的代價》《殘酷劇場》《零年》《情熱東京》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294

    「貓見,貓來,貓征服,喵」 史實、故事和繪畫,歷史上各場景的貓咪大集合! ★★★一〇九張插圖與照片★★★ 揭開貓與人類相處的四千年歷史,讓你情不自禁地愛上貓。 不僅是貓奴不可錯過,也是藝術、文學和愛好者的必讀之物。 (=①ω①=) 代替黃鼠狼的貓、對佛陀涅槃毫不在意的貓、偷偷參與《最後的晚餐》的貓、...

  • 電子書: NT$ 385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 特價 電子書: NT$ 506

      ★全球翻譯32種語言.暢銷20萬冊.橫掃12項國際大獎.唯一中文版   ★《經濟學人》、《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20世紀最黑暗的歷史現場,不在德國或俄國,而在納粹與蘇聯之間的血色東歐。   見證普利摩.李維未能記錄的屠殺真相,漢娜.鄂蘭理論之外的極權全貌。

  • 電子書: NT$ 294

    鐵血帝國的興衰起落 鐵血宰相俾斯麥與傀儡皇帝威廉二世的恩怨糾葛 鋼鐵德粉不可錯過的帝國史佳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五十年 德意志第二帝國是如何一步步邁向自毀深淵, 拖著全歐洲走上「地獄之行」?

  • 電子書: NT$ 315

    數十年來,香港在大國的權力競逐之間始終保有著一種岌岌可危的自由。本書提供了一個及時且深入的敘述,說明香港如何從一個偏遠的漁村一路發展到九七之後的現狀。作者針對大量的經濟數據、政治事件、行為者與理念予以精細地分析,讓讀者得以了解香港在2019年爆發大規模抗爭的經濟、政治與社會成因,在此同時,又要明白這...

  • 電子書: NT$ 301

    從作祟妖怪到寵物明星,從捕鼠工具到家庭成員 不管是遇上愛貓成癡的大文豪,還是嫉貓如仇的老百姓 紛紛擾擾的人類社會裡,貓咪始終漫步在你我身邊 跟著牠們小巧輕靈的腳步,見證歷史發展的軌跡! 店家擺的招財貓,真的是貓咪受歡迎的象徵嗎? 愛貓的天堂「貓島」,其實是畏懼貓妖作祟的結果? 戰後如...

  • 電子書: NT$ 618

    繼《看得見的世界史》與《德意志》,BBC廣播四台和大英博物館又一攜手磅礡巨作 藝術史大師尼爾・麥葛瑞格帶路,探索信仰與人類社會交織的複雜歷史與關係

  • 電子書: NT$ 301

    ///蘇聯誕生100年/// 一窺蘇聯帝國建立和毀滅的故事, 及其灰燼中出現的新勢力。

  • 電子書: NT$ 338

    ◤分心不只是現代人的通病,只要是人就會分心!◢ 在3C爆炸的時代,你會因為資訊過多而困擾嗎? 你會因為動不動想查看訊息而無法專注嗎? 你曾懊惱為什麼容易分心嗎? 你曾吶喊為什麼一想專心,大腦就當機嗎? 你可能以為是被資訊轟炸帶來的後遺症,因為需關注的事物太多,但還沒真正徹頭徹尾了解一項...

  • 電子書: NT$ 290

    一生一定要造訪一次的神社之旅! 日本皇學館大學宗教學博士以生動圖文解說, 帶你靜心悠遊知名神社的建築歷史與文化, 掌握正確的參拜禮儀,感受心想事成的美好。

  • 出版日期:2017-12-01
    電子書: NT$ 266

    別的小孩出生是證明他們父母的愛,只有我的出生是證明他們犯下的罪」──崔佛.諾亞 「他的幽默中帶有一種輕鬆和樂觀的態度,他將自己局外人的視角當做優勢,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身世悲慘的男孩如何克服現實困難,用他的生命經驗演繹出獨一無二的『喜劇』表演。」 ──比爾蓋茨 一種南非式的幽默...

  • 電子書: NT$ 350

    日本究竟錯在哪裡? 身處何方?該往哪裡去? 率先對「房地產泡沫」提出警告的重量級經濟學者, 與教科書完全不同觀點的日本經濟興衰最佳導讀。

  • 電子書: NT$ 336

    最受國際學界矚目的全新國家實力論述! 「毫無疑問,本書將扮演台灣展望未來的指南針。」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 松田康博 第一本以東亞視角剖析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權威著作! 國際關係 ╳ 半導體產業  雙精通學者李世暉,首次揭露── 台灣除了護國神山,還有護國神器「鏈實力」。

  • 電子書: NT$ 217

    德國知名律師作家費迪南.馮.席拉赫 最真實、最深摯的告白 48則揉合寂寞與幸福、悲傷與救贖的書寫, 冷硬的文字,敘述的是現實的荒謬與命運的無常, 寫的是人性的殘酷與美好, 寫的是我們,與這個活生生的世界。

  • 特價 電子書: NT$ 226

    日本的昭和時代已過去三十年,距離太平洋戰爭劃下句號更長達七十餘年,儘管二戰並非這一代日本人的經驗,但在當時無法被釐清的部分、或者即使被納入日本教科書中也未曾發掘的真相,在跨越平成、邁向令和的新時代中逐漸變得清晰,同時將顛覆讀者對某些歷史人物的既定印象。

  • 電子書: NT$ 455

    全球公認,研究日本文化與武士英雄的經典著作 收集古今大量史料,考證細節,以半故事體裁寫就,細膩刻劃日本十幅經典悲劇英雄肖像與其心理: 小碓尊 ◆ 捕鳥部萬 ◆ 有間皇子 ◆ 菅原道真 ◆ 源義經 楠木正成 ◆ 天草四郎 ◆ 大鹽平八郎 ◆ 西鄉隆盛 ◆ 神風特攻隊

  • 電子書: NT$ 315

    拜占庭帝國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嗎? 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名稱由來? 為何啟蒙時代思想家對拜占庭不屑一顧? 拜占庭對後世的影響是什麼?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認識影響人類發展深遠的大帝國。

  • 電子書: NT$ 385

    全球跨度的深入探索,世界史最有力的全新詮釋 爭奪食糧烹調成強者盛宴,控制飢餓是征服人民的關鍵 國家權力的槓桿,如何撐起一座全球貿易的穀物糧倉?

  • 電子書: NT$ 149

    專制制度與民主制度,是多年來社會科學所探討多年議題。但原作者鑒於其生活環境與個人經歷,對於此議題從民間文化與個人道德層面切入,由社會心理學角度探討專制與民主的發展與形成,提供另一層面的思維。

  • 出版日期:2016-07-31
    電子書: NT$ 224

    「這輩子我最感激兩件事,一是我出生在北韓,一是我逃出了北韓。」 一個長於北韓黑市世代的女孩,歷經苦難終於逃離家鄉, 卻在人口販子的掌控下,度過兩年生不如死的歲月。 這一則活下去的故事。

  • 電子書: NT$ 434

    第一本爬梳咖啡種植與全球貿易關係的經典著作 「一部令人大開眼界的歷史」、「社會政治分析精細」、「資料豐富的原創性研究」 《波士頓環球報》、《經濟學家》、《衛報》、《出版人週刊》等全球媒體齊聲讚譽 從十六世紀歐洲首次記載咖啡為始,不過四百年,咖啡席捲了歐陸與美洲,成為人們的日常飲品。資本...

  • 電子書: NT$ 476

    1972那年,三十八歲的寡婦珍.麥康維爾(Jean McConville)膝下十子,蒙面入侵者在貝爾法斯特將她從家裡強行帶走。這本書是步調如小說般緊湊的精密報導,基夫以麥康維爾的謀殺案為主軸,牽引出北愛爾蘭問題的歷史。他訪問了衝突雙方的參與者,將那個時代悲劇的毀滅與虛耗轉化成鏗鏘有力、引人入勝的長篇...

  • 出版日期:2019-09-01
    電子書: NT$ 217

    鏘鏘鏘!趣史上演啦~ 有梗.有料.有好笑!歡樂迸出閱讀新角度! 「故事」網站超人氣作家領銜主講,力邀歷史人物現身說史! 搭配課綱,告訴你歷史課本不讓你知道的故事。

  • 電子書: NT$ 294

    這本書是解釋資本主義實際上是什麼、如何發生,以及如何運作。 「市場經濟」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是存在的,在美索不達米亞、羅馬帝國、中國、中世紀的歐洲,以及其他在人們的記憶中蓬勃發展的行業中運作著。在古代早已經存在貨幣經濟、銀行,甚至連聖經和可蘭經都關注利息的問題;幾個世紀前已發展出非現金支付和令人驚...

  • 電子書: NT$ 377

    權力爭奪、戰火洗禮、帝國殖民、獨立與開放、文化影響…… 越南的歷史就是世界大歷史的縮影

  • 電子書: NT$ 434

    人類史上第一次, 我們的選擇足以決定全世界的命運。 繼《槍炮、病菌與鋼鐵》之後, 賈德.戴蒙獻給21世紀人類的求生之書。

  • 電子書: NT$ 385

    羅馬人的故事壓縮了人類歷史的結晶 從「共和」到「帝國」, 羅馬的歷史,某種意義上也是人類憲政經驗的歷史。 羅馬衰亡了嗎? 擺脫吉朋「羅馬帝國衰亡史」的舊史觀, 以開放觀點重新評價古典時代。

  • 詳細資訊

    《罪惡感的代價》

    「沒有故事,就難以理解歷史。
    這並不是說真相不存在,也不是說所有的故事都是宣傳手段;
    然而,要捕捉真相就一定會有衝突、辯論、詮釋、再詮釋——
    簡言之,是永無止盡的論述。」

    《罪惡感的代價》是伊恩・布魯瑪的經典作品,討論的對象是他長年研究的德國與日本。

    在日本,要是說他們民族性像德國人,日本人可能會點頭稱是。但你知道,德國人完全不想跟日本人相提並論?

    我們都聽過當德國人與猶太人的車子擦撞,不論責任歸屬,德國人都會向猶太人一再道歉的都市傳說;我們當然更加熟悉東亞各國針對二戰期間的日本殖民暴行,一再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卻不可得的經驗。德國與日本,同樣自戰敗後的焦土中重生,面對戰爭期間所犯下的殘酷罪行,一個似乎成為轉型正義的優等生、另一個則對戰爭責任模糊曖昧,為何會有這樣的差別? 

    做為德、日兩國長期的觀察者,布魯瑪探究德國和日本如何試圖接受自己在二戰的行為:他們激進地發動戰爭卻又恥辱地戰敗,戰時還犯下諸多如禽獸般的罪行。他走訪二戰遺緒的多個代表性城市,包括奧許維茲、廣島、南京等;並透過訪談各種不同觀點的人士,從政治運動、政府政策,到文學、藝術與宗教,全方位探索戰爭的的罪惡感是如何在兩國的民族精神上,留下深刻的鑿痕。

    本書寫作之際,東西德迎來了國家最大變局:統一;而日本則經歷泡沫經濟崩潰的初期,並在其後發生了「奧姆真理教事件」。在三十年後的21世紀,昔日的戰敗國早已成為區域政治經濟的支柱;而過去的被害者,也成功蛻變出加害者的姿態。在國際衝突愈趨白熱化的此時,德國與日本能否擔當起維護世界秩序的大國責任?還是被「罪惡感的重擔」拖住了腳步,仍在為戰爭的罪行付出代價?回返歷史、爬梳過去,布魯瑪帶領讀者探究人性之深刻:戰爭的災難性後果如何在各個方面影響了一個民族的自我認同,而每個民族終將要對自己的歷史負責。

    《殘酷劇場》

    「我不相信有人天生是魔鬼。
    人會做出邪惡的事,往往是出於堅信自己做的是對的事。」

    《外交政策》評選全球百位思想家、百大公共知識分子 伊恩・布魯瑪
    直面人心的28篇歷史與美學散文

    ★美國筆會藝術評論大獎(Diamonstein-Spielvogel Award)肯定

    二次大戰期間,世界各地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屠殺、滅種事件。有人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邪惡的納粹,只等著適當時機爆發;但是伊恩・布魯瑪並不贊同這種憤世嫉俗的看法。他想問:有些動物出於競爭而獵殺自己的同類,但只有人類會為了滿足變態的快感而行使暴力。究竟是什麼,讓人類如此殘暴不仁?

    為了追根究柢,伊恩·布魯瑪帶我們省視納粹占領的巴黎、被盟軍轟炸成廢墟的柏林、爭議不斷的《安妮·法蘭克日記》、神風特攻隊,從電影、文學、藝術、音樂的表現中,重回二次世界大戰的現場,進入戰後重建的世界,試圖找到答案。

    人類透過藝術傳達自身的狀況。藝術家為了回應強權的壓迫與殘酷的現實,在作品展演中揭露文明行為背後的黑暗面,直視人性中邪惡的衝動。有一批德國、日本的畫家、作家,如馬克斯・貝克曼、喬治·葛羅斯、克希那、三島由紀夫、橫尾忠則,以及導演,如荷索、法斯賓達、黑澤清、史貝柏格,他們都受到法西斯主義的影響,承受其苦果;但也見證了人類處境的深淵,從中開出藝術的花朵。

    《殘酷劇場》是伊恩·布魯瑪歷年來在《紐約書評》所發表的一系列藝文評論、歷史散文的精選。他不只寫戰爭、藝術、電影,也討論了大衛·鮑伊的音樂、庫朗姆的繪畫、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的處境、亞洲各地的主題樂園現象,涵蓋的主題可謂無奇不有。精彩之處在於,布魯瑪以他對作品產生的共鳴,對個人史與大歷史的洞察,輔以敏銳的美學判斷,提供讀者一個理解人類當前處境的面向,讓我們對生活中所見之美、暴力和殘酷,有更深刻的體會。

    《殘酷劇場》收錄多幅珍貴的彩色、黑白影像。

    《零年》

    「歷史最重要的是詮釋。
    錯誤的詮釋往往比無知更加危險,
    因為舊傷與仇恨的記憶會激起新的衝突。」——本書作者

    ◤《紐約書評》主筆、歐洲公共知識份子伊恩・布魯瑪的史學代表作
    ◤ 當代著名歷史學家史天、伊格納季耶夫、柯肖爵士,前聯合國副秘書長賀卡特爵士推薦
    ◤各大媒體《紐約書評》、《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紐約客》、《史密森尼雜誌》等佳評如潮
    ◤亞馬遜書店4.4顆星高度評價
    ◤台灣版收錄深入導讀,由陳思宇、阿潑、蔡慶樺、何曼莊分別執筆

    同盟國勝利之後,正義是否得到伸張?
    重返戰後最關鍵的年代,一探現代世界的夢想與夢碎之路

    1945年8月,美軍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一週後,日本投降,美、蘇為首的同盟國宣布終戰。

    ▅ 被解放的一方——
    一直以來挨餓受凍的人們,突然吃太營養而暴斃。
    迫不及待重返家園的猶太人,卻發現自己不受老鄰居歡迎。
    戰爭時候親近敵方的女性,遭清算剃頭遊街示眾。
    戰時沉默不語的人,戰後突然宣稱自己是抗敵的英雄?

    ▆ 慘敗的一方——
    德國小兵棄械投靠盟軍,卻被交還給德軍當逃兵處決。
    投靠盟軍的哥薩克族人,最後被英軍滅族。
    戰敗國為了保護階級較高的女性,政府徵召本國其他女性「為國捐軀」。
    戰敗的德、日從此畏懼戰爭,不想再跟英雄主義、民族至上論扯上關係。

    ▇ 勝利的一方——
    史達林授意士兵報復納粹,強姦數以萬計的德國女性。
    盟軍默許原本該遭懲處的德、日戰犯重掌權力,成為社會重建的重要分子。
    戰勝國無法忘卻昔日光榮,從此染上了貿然發動戰爭的習慣……

    二戰結束後的世界並不平靜,當全球各地的大人物忙著重組權力時,平民百姓的重建之路也充斥著人性的掙扎,漠然、殘酷相對、逃難、復仇、背叛、寬容的事件不斷在日常生活中發生;有人趁火打劫、有人自掃門前雪、有人努力維持道德良心。

    荷蘭史學家伊恩・布魯瑪的父親在二次大戰期間被迫於德國勞動營工作,戰後倖存歸來時,亟欲回復戰前「正常」的生活,忘卻不愉快的經驗;然而另一派人卻渴望改變,希望舊有的一切砍掉重練,打破既有的社會秩序,迎向理想的未來。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期待,反映了戰後不同力量的拉扯,為了瞭解父親以及那個時代,作者展開了零年之旅,追溯一九四五年這一年世界局勢的變化。他從人性出發,探討戰後的解放情節、性慾、食慾與復仇慾;接著轉到範圍更大的國際關係,討論歐洲福利國家、聯合國、美式民主、日本和平主義、歐盟等制度與組織如何興起;而在世界的另一頭,俄羅斯與東歐共產獨裁、中國共產黨崛起、中國國民黨為什麼節節落敗、美蘇冷戰等如何在各種衝突與妥協下牽動著各國人民的命運。

    不同於二戰史大多聚焦於歐洲,此書同時涵蓋歐洲國家與亞洲國家在戰後的變化,深入分析東南亞國家,包括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越南的政治權力,如何在戰敗的日本殖民者、前歐美殖民者與本地獨立分子的交錯抗衡下,形成新的威權統治。同時,作者也爬梳美軍接管日本後,日本人內在幽微的親美與反美情緒。

    在這些精彩的分析背後,作者想要回應的是當前鷹派份子興起的現象,當世界各國為了各種利益、甚至打著正義之名,不惜一戰時,將要付出什麼代價?而戰爭勝利,就能確保光明的未來嗎?還是將帶來更漫長的黑暗或更大規模的戰爭?

    致當年在世界各地掙扎求生的人們。

    《情熱東京》

    這是關於生性受到怪奇事物吸引的西方青年──布魯瑪,對日本投射出期待、隻身一人來到遠東追求生猛與真實的藝術場景、而一流的日本藝術家們如何看待與回應這位西方後輩的故事。

    水氣氤氳的混浴澡堂、暗地騷動的昏暈戲院、
    宛如都會遊牧民族的巡迴劇團……
    最浪漫的日本,或許就在七〇年代

    外人與日本人的界線、徒弟與師父的分際、年長者與年少者的位階,高貴優雅與低俗粗暴……布魯瑪在日本的生活完全體會了日本社會中種種二元張力的箇中滋味。或許再無一人如同他一樣,在短短六年間,濃縮密集地逡巡於日本的地下陰流。在混浴澡堂中被日本年長男女活像見識馬戲團一般地窺探身軀;地下小劇場表演中,開放隨機男子觀眾上台享受廉價性愛,上演活春宮秀;隨側刺青大師身旁,看形形色色人等前來留下不可抹滅的印記,被日本社會排拒的刺青,對他們而言卻是我族驕傲的勳章。

    他不滿足於在怪奇世界邊緣旁觀,而是投身闖入日本前衛文化的核心地帶,在電影、攝影、劇團社群之間穿梭,他被舞踏創始大師土方巽戲稱為一台電視機,揶揄其只知模仿而毫無個人創造力;在知名攝影師立木義浩之下擔任第二助理,勉強學習日本人尤為專精的察言觀色,卻被第一助理痛罵笨拙駑鈍;在陰暗黏臭的電影院裡,情色電影螢幕之下,觀眾席傳出不間斷的喘息聲;被電影巨匠黑澤明折騰了整個下午,卻還是沒能得到一個即使只是一瞥而過的小角色。

    伊恩與唐十郎的「狀況劇場」團隊一同在河岸邊搭起劇場帳篷,像個家庭與手足般相濡以沫、搭乘小巴士在日本巡迴,親眼見識了這群前衛藝術分子狂亂不羈的生活方式:一言不合便是酒瓶橫飛,劇團頭子朝自己妻子砸去菸灰缸,對來訪客人拳打相向更是家常便飯……舞台上的衝突與激烈延伸至舞台之外,表演與生活之間對他們而言並沒有明確界線,他們是貨真價實的世界邊緣棲息者。布魯瑪全然開放,全心全靈體會,對自己的外人身分時而享受、時而沮喪……來自西方的年輕人以為自己已經是團體內的一分子,最終卻帶著外人永遠是外人的遺憾而離開……

    《零年》作者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少年時期亟欲逃離家鄉海牙,遠離中產階級知識分子氛圍,在那個西方青年一批一批前往印度尋求性靈昇華的嬉皮年代,一場於阿姆斯特丹密克里劇院的寺山修司劇團天井棧敷演出,在他心中早早便埋下了日後前往日本的種子。求學階段他行經加州、再輾轉來到了東方的日本,恰好遇上了一群苦惱於國家日趨西化的日本人前衛分子,他們掙扎脫下模仿西化的外衣,藉此擺脫由此而來的自卑。布魯瑪和這些日本人,對自己身處環境與國家的「優雅」背景,深感不耐。他們是導演、劇團人、攝影師、刺青師等藝術家,將脫亞入歐下日本被隱藏的陰暗、怪奇、泥臭、戲鬧精神底蘊,翻箱倒櫃粉墨登場,精心安排甚或誇張地呈上檯面。戲劇即行動藝術、藝術就是要造成衝擊與不快,在戰後邁向經濟發展高峰期的日本,這些前衛分子猶如牛蠅,刺激騷動日本這頭安然成長中的巨牛。

    大正末期到昭和初期,「情色、怪誕、荒謬」(エロ、グロ、ナンセンス)在東京的殘留,幻化為布魯瑪這樣的西方人的「底層懷舊」(nostalgie de la boue)。這是關於生性受到怪奇事物吸引的西方青年──布魯瑪,對日本投射出期待、隻身一人來到遠東追求生猛與真實的藝術場景、而一流的日本藝術家們如何看待與回應這位西方後輩的故事。在這些藝術家身上,浮現出川端康成與三島由紀夫的遺產痕跡,將離奇與細膩交揉於作品中。

    在日外國人如何定義自身?親也不是、疏離也不是,日本可能的確是他們夢寐以求的「蝴蝶夫人」──只是更為陰晴不定、難以捉摸。可能唯有如書中唐諾德.里奇對布魯瑪所言,「你得是個浪漫派」,這意味著你必須習慣疏離,盡量不要抱持著成為日本人的希望,享受特權和禮貌性的對待,但從中伺機而動發展出親密關係。

    這不只是作者的親身經驗談與怪奇錄,更是述說一段與今日我們欣賞與熟悉的日本、那親切有趣又明亮的日本,頗為生疏、充滿危險感,甚而令人不安的另一面──但就是這樣的七〇年代,扮演了承先啟後、餵養孕育了其後世界所熟知的日式文化輸出。

    浪漫的前提是保持距離,然而情熱會要求你奮不顧身浸淫其中──這是布魯瑪與日本以及東京的相處之道,也是他想要告訴我們的東京情熱。
     

    作者簡介

    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 1951-)

    當代備受尊崇的歐洲知識分子。在荷蘭萊頓大學念中國文學、東京日本大學念日本電影。一九七〇年代在東京落腳,曾在唐十郎的「狀況劇場」演出,參與麿赤兒創立的舞踏舞團「大駱駝艦」演出,也從事攝影、拍紀錄片。八〇年代,以記者身分在亞洲各地旅行,也開啟了他的寫作生涯。

    布魯瑪關心政治、文化議題,文章散見歐美各大重要刊物,如《紐約書評》、《紐約客》、《紐約時報》、《衛報》、義大利《共和報》、荷蘭《NRC》等。曾任香港《遠東經濟評論》文化主編 、倫敦《旁觀者》國外部主編、《紐約書評》主編。曾在柏林學術研究院、華盛頓特區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紐約大學雷馬克中心擔任研究員。曾受邀到世界各大學、學術機構演講,如牛津、普林斯頓、哈佛大學,在紐約巴德學院教書。

    2008年,獲頒伊拉斯謨獎(Erasmus Prize)肯定他對歐洲文化社會、社會科學研究的特殊貢獻。《外交政策》也在2008年、2010年推選他為百大思想家、全球公共知識分子。

    他的寫作獨樹一格,不只引人入勝,且發人省思。2008年,榮獲修文斯坦新聞獎(Shorenstein Journalism Award)。《阿姆斯特丹謀殺案》榮獲2006年洛杉磯時報書卷獎最佳時事書獎。《殘酷劇場》獲2015年美國筆會頒發年度藝術評論獎著有《零年:現代世界的夢想與夢碎之路》、《殘酷劇場:藝術、電影、戰爭陰影》、《他們的應許之地》、《罪惡感的代價》等數十部作品。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