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艱難又危險的年代裡,吟唱盼望永遠都是大膽之舉!---
讓舊約聖經裡最常被忽略的聲音,
成為指引生命的三盞明燈。
我們都知道,聖經是神的話,「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後三16),然而,舊約小先知書裡卻有三卷書,似乎挑戰著這樣的認知:俄巴底亞書、那鴻書與西番雅書。誠如本書作者布里傑所說,他在教會事奉三十多年,從未以這三卷書講過一篇道。或許是篇幅太短,也或許是這幾卷書的主題不易辨明,使得俄巴底亞書、那鴻書與西番雅書長久以來,在信徒的生活中像是缺席了般,少有人聞問。
幸好,隨著近幾年舊約研究的長足進展,這三卷容易被忽略的書卷,逐漸有了新的可能。學者開始認識到,應該要像猶太人一樣,把十二卷小先知書當成一個整體來看待。換言之,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與「十二先知書」正好構成四卷先知書,與四卷歷史書(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列王紀)遙相呼應。
一旦將十二先知書放在一起探討,許多有趣的事情一一浮現。為什麼這十二卷小先知書的次序是這樣的?是時間因素?還是有其他的考量?這十二卷書是否有個共同的論述主題,是不是有什麼起承轉合?每一個問題,都引導著我們往更豐富的收穫前進。
聖經信息《俄巴底亞書、那鴻書、西番雅書》作者布里傑,便試著從這些精采的舊約研究成果出發,以小先知書為一個整體的角度,詮釋這三卷書的價值,不但看見三卷書分別傳遞著「罪、懲罰、將來的拯救」這三個互有連貫的盼望信息,還與新約的耶穌有所連結,進而幫助每一個信徒,把先知的教訓應用到自己的身上,回應當代社會的需要。
約書亞記可能是整部舊約中最令人困擾的一卷書,不論是基督徒或是聖經批判學者,都會懷疑它豈不是過於暴力?與聖經其他部分是不是互相矛盾?弗斯卻以其卓越的釋經能力,謹慎、建設性地回應了這個議題。 這卷書仍然是今日神要對我們說的話,我們閱讀它時,就是進入神使命的一部分,這使命在舊約裡集中在以色列民族身上,最...
影響深遠的羅馬書講明因信稱義的福音,更同時談論神與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書從經文出發,解明福音的大能如何貫穿猶太人與非猶太人。中華福音神學院榮休院長陳濟民博士,長年牧養港台與英美的華人,深知華人閱讀聖經可能會有的信仰盲點;本書展現陳博士一貫嚴謹的態度面對聖經經文,並回應諸多羅馬書的學術疑難,幫助讀...
身為耶魯神學院的系統神學教授、「信仰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大神學家沃弗,用本書收錄的65篇平易親民的小品文,向我們示範:其實,生活中大大小小每個場域,都是神學教室;生命中的每一次信仰省思,都是一堂最深刻的神學課。
楊腓力系列作品7 如果好消息是真的,為什麼沒有人喜歡聽呢? 不是每個人都品嘗過那奇異恩典, 不是每個人都相信有此奇異恩典。 在多元分歧的時代,恩典似乎正在逐漸消逝。 為什麼?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好讓福音可以再次打動世界。 楊腓力繼《恩典多奇異》二十年後,再次展現福音恩典之作。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 揭祕你所不知道的耶穌、猶太人和基督宗教, 是基督徒與研究者一生必讀的死海古卷。
「芥菜種的比喻,教導我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內心?」 「葡萄園的比喻,教導我們不可與人比較,要常存感恩?」 「十童女的比喻,教導我們不可懶惰,要常預備主的再來?」 真的是這樣嗎? 對於信徒來說,比喻一點都不陌生。或許在讀經或靈修中,經常都會讀到。耶穌在馬太福音中,經常以比喻去解釋何謂天國,好使天國的...
行公義,好憐憫,本書作出最精闢又令人動容的解析! 自人類開始具有公民社會的雛形,關於「什麼是正義(公義)」、「正義的源頭從哪裡來」,就成了無數哲士辯論不休的話題。惟一能確認的是,若沒有正義之袍加身,英雄行徑頓形失色;沒有公理正義為前提,升斗小民的義憤填膺只是渲洩怒氣毫無意義。 長久以來,教會不太...
人類常是從自身出發來觀察與思考自然生態,用人類中心式的思維,加以盡情研究利用、宰制剝削。因此愛護自然的人起身呼籲,一方面捍衛自然生態的福祉,一方面卻又把人類批評得一無是處。這樣說來,萬物真的被造而平等,人類只是些微特別一點的生物嗎?甚至,人類在自然生態之中,只是偶然且可有可無的存在?
徹底體驗沉浸式讀經 從詩篇編輯者的宏觀角度來看詩篇 也從微觀觀察詩裡行間的至微之處 ::: 作者謝挺博士爬梳一篇又一篇的詩篇, 看見了前篇與後篇的原文脈絡,隱隱蘊藏豐富的關連; 原來一篇深刻的詩篇,會因著鄰近詩篇隱隱的呼應,而疊加出更為豐滿的信息。
讓古代教父告訴你,約翰福音究竟精彩在哪裡! 古代教父最熱衷談論的福音書,除了馬太,就是約翰了,素有「金口」美譽的古代教父屈梭多模曾以「神奇的水池」來比喻約翰福音──大象悠然暢泳,孩童嬉戲其中──既有淺顯之處又多有奧祕之事。曾幾何時,在約翰福音逐漸被初代教會接納的同時,這塘池水卻掀起波濤巨浪,引發當...
▕ 作者介紹▕
布里傑(Gordon Bridger)
曾在1987~1996年擔任倫敦橡樹山學院校長的布里傑,原本的生涯規劃是朝醫學發展,然而,因著母親熱愛讀經的影響,讓這個十幾歲的在校寄宿生對聖經愈來愈感興趣、深深為經文所吸引。結果,在讀完醫學院後,布里傑決定前往劍橋大學接受神學裝備,從此,傳講神的話,就成了他一生的職志。
在擔任橡樹山學院的校長前,布里傑分別在倫敦、劍橋、愛丁堡和諾里奇的教會服事,累積了許許多多第一手牧養的經驗。這讓布里傑的著作和講道,總是深入淺出,他明白會眾在面對聖經時會有的種種難處,也知道如何將最不容易了解的經文,轉化成切合當代信徒需要的信息。這讓他獲得英格蘭諾福克郡克羅默教區講員團隊的邀請,成為當中的一員。
布里傑和妻子共育有三個女兒,如今都已成家,讓他們夫婦多了十個孫子與孫女。除了聖經講道,布里傑非常喜歡板球運動,也熱愛欣賞足球比賽,是「兵工廠足球俱樂部」的忠實球迷。
「郝斯在其著作《十二先知書的統一性》中,辯證十二卷小先知書的統一性,以及這十二卷書主題發展的焦點……罪、懲罰與將來的拯救,在我們這三卷書中都有出現,肯定沒錯。而同樣真實的,是俄巴底亞書著重以東得罪與神立約之民的嚴重性;那鴻書舉出理由,解釋神對列國的審判;西番雅書論述猶大與鄰近異教各國的罪行,因而在耶和華的日子無可避免地遭受審判,最後(番三)又強調神的子民在全地上得救和復興的盼望。」──布里傑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