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第一本寫給未來護理人的斜槓指南!
本書寫給正在考慮踏入護理職場、選擇護理系的你,
看見病房外的可能性,打破對護理的刻板印象。
健康的粒線體可以幫你 強化免疫系統.常保腦力清晰.關閉疾病基因 新陳代謝疾病、免疫系統疾病 甚至是癌症、精神疾病等,看似原因各不相同 但最新醫學研究發現 這些疾病都和細胞中的粒線體受損息息相關 幸運的是,只要透過飲食、運動、作息、磁場與日照,修復粒線體 就可以從細胞開始,重拾健康
覺察有療癒的力量, 修復失能身心,改變你的人生! 當身體出現慢性疲勞、消化不良、頭痛、肌肉拉傷…… 心理情緒感受到焦慮、恐慌、關係破裂、工作不順…… 就藉由覺察頻率的振動引導, 來修復損壞之處,並建立起健康良好的秩序!
*醫學院教授化身鍵盤柯南,為網友解開各種醫學迷思 *各種食材致癌傳言、健康假新聞一一破解 *揭發維他命補充劑、酵素、益生菌、膠原蛋白等等營養補充品的世紀真相 *以輕鬆幽默的語法,為你解讀最新權威醫學期刊和論文 *更新你的營養資訊,補充醫學常識,培養網路保健謠言的終身抵抗力
韓國yes24網評分5顆星滿分好評! 5大主題╳42個醫學名詞╳152幅名畫, 以神經科醫師視角,重新詮釋希臘羅馬神話與解說醫學典故。 【繁中版由臺大醫學系副教授/作家汪漢澄醫師審訂】
把握養卵黃金3個月, 超前佈署備孕等寶寶! 為什麼? 高達2/3的受精卵根本無法使女性懷孕! 竟然有70%的懷孕都以流產告終!! 不論自然懷孕、不易受孕、反覆流產或做人工授精/試管嬰兒, 美澳最受信賴的生育科學專家, 教妳把握「養卵的黃金3個月」, 克服年齡和病理限制,全面提升「卵子力」!
從理論、辨證、處方,到用藥解說, 透過36則以上的臨床醫案分享, 破除大眾迷思,不再錯將民俗當中醫, 以「辨證求因,審因論治」精神, 探求不科學但有用的中醫之道!
讓你輕鬆記住肌肉與骨骼,需要時立刻派上用場! 成功培育超過三萬名治療師、國家體壇御用的整復推拿專家, 以「有趣的肌肉知識」為出發點, 帶你用圖像直覺式理解肌肉的「起止點」與「作用」,掌握人體七大部位的肌肉結構! 乾針名醫 謝明儒 Dr. Victor、瑜珈療癒師 王旭亞 推薦給現代人的運動...
不可思議的大眾趣味醫學科普 最擅長說故事的醫療偵探——資深神經科醫師 汪漢澄 書寫我們不知道的身體祕密、病症來源、醫療掌故……
第1手醫療研究成果,神經醫學與腦醫學的新觀念全覽 第1本結合「病患」、「醫療研究」、「臨床經驗」3大觀點 全面認識「腦創傷」的專書! 透過專業解析,帶你認識最常見,卻最容易被忽視的「腦創傷」, 聰明辨識健康警訊,不錯過任何黃金治療與診斷時機!
★身體好,人生就會好! ★200個必備營養問題,讓你懂得吃,健康過 ★三高X瘦身X孕期,超人氣營養師教你好好照顧自己
.負責過濾血液、代謝廢物的泌尿系統 .以達成繁衍後代為目的的生殖系統 不論透視線條、立體光影、擬真示意,書中每個跨頁都挾帶了藝術美感與醫療智慧,張張都是令人驚奇的圖作,更與時俱進掌握全球科技脈動收錄最新研究訊息,如新冠肺炎(COVID-19),為醫學專業的學生以及非醫學專業人士搭建一座通往我...
★醫學中心級醫院婦產科前任資深主治醫師第一手速寫 ★婦產科門診及病房裡的真實人生故事,曲折意外、激勵人心 ★直擊現代女性面臨的沉痛難題,對頑強窠臼的犀利思辨 身體有病可以看醫生,但人生的苦該怎麼治? 所有女人必須面臨的抉擇 所有男人不該逃避的課題 沒有標準解答的婚育、性別、家庭、世代等疑難雜症…...
真原醫,是最古老也最先進的醫學, 相信完全的療癒需要身、心、靈的徹底轉變! 身為傑出的醫學研究者與醫師,楊定一結合古老醫學文化和先進奈米科學,找到身心靈平衡且健康的祕訣,作者在書中分享,如何從適量的天然物質來營造支持細胞正常功能的最佳環境,來預防及治療疾病。藉由飲食的新概念、姿勢與消化系統的...
★當「中醫醫聖張仲景的經典學說」遇上「現代大學史丹佛的科學思維」 ★中醫經方泰斗倪海廈指定傳人,首度出書 ★適合中醫愛好者,更值得臨床中醫師和中醫學生閱讀、借鑑!
診間裡的女人,為何她們總是只有自己一個人? ──當妳的身體不是妳的身體,當妳無法為自己的身體作決定, 伴侶、家屬與家庭的支持,在哪裡?
「唰!原地解散──」醫院之外,陽光普照,護理魂無所不在。
外國月亮比較圓? 出國不是為了打工度假,而是拓展更寬廣的護理藍圖。
除了醫院內的護理師,在醫院之外還有更多與護理相關的職業,你知道多少呢?
踏出白色巨塔的大門,還能去哪裡呢?
人生的路不會只有一條,不需要限縮眼界或低估自己的能耐,白色巨塔外的護理師們,一起熱血啟程,迎接斜槓人生!
☀原來護理師也可以當立委?
☀從護理師到OL,健康的人也需要被照顧嗎?
☀偏鄉地區怎麼看醫生?我們有遠距諮詢護理師!
☀防疫第一線,你知道機場檢疫護理師在做什麼嗎?
☀飛向國際!在國外當護理師,有這麼容易嗎?
☀研究護理師,到底是學者,還是護理師?
除了我們平時在醫院看見的護理師,
在同一片天空下,還有更多離我們很近,卻不常注意到的護理師們,
希望讓讀者可以對護理師這個職業多一點了解,多一點互相體諒的心。
也希望讓正在面臨職涯十字路口的護生、護理師們有更多的選擇,
記得,人生的道路永遠不會只有一條!
➤原來護理離我們那麼近!
我們以為的護理師是在醫院裡面,急忙奔走的人們,但你可知道其實護理無所不在!
在立法院裡可以看見護理立委;書店也可以兼居家護理所;公司行號裡的職業健康護理師;站在防疫第一線的機場檢疫護理師;就連藥廠PM都是跟護理系息息相關,這麼多陌生的職業名稱,工作內容到底在做什麼?
➤外國月亮比較大?
護理可以很廣,也可以很專業,護理有無限的可能,從第一線到遠距,從臺灣本土到一萬公里之外的外國,這些都是護理人可以揮灑的天空。
六個護理師紛紛因為不同原因飛向國際,你還在職涯的交叉口徘徊嗎?這裡提供你多一個選擇,讓他們跟你說說國外護理師的辛酸甘苦談!
➤護理師的好朋友!神隊友,缺一不可!
卡普蘭醫師是何杰金氏淋巴癌治療發展的靈魂人物,瑪琳是卡普蘭醫師最親密的護理同事,在他在過世的前幾週,肩負起照顧他的護理責任。
卡普蘭醫師對她說:「這是我這一輩子第一次了解醫師與護理之間的差異。」
這些人都與護理師有著密切接觸,少了一個人,病患都會有損失。站在彼此的不同立場,該如何互相配合,才可以替病人多一點照護呢?不可或缺的神隊友,一起聽聽在他們的眼裡,護理師是什麼樣子的人!
白色巨塔內,我們走進生命,白色巨塔外,成為彼此內心掛念的人。
如同這本書的精神──無限可能,無論從事什麼工作、怎樣的職位,在每個角落奮鬥的你,都是這個社會、這個世界重要的一份子。
本書特色
✿全臺第一本寫給未來護理人的斜槓指南。
✿臺灣第一套集結40多位護理師在護理路上的生命故事。
✿提供護理系莘莘學子及正在護理交叉路口徘徊者的就業參考指引。
✿邀請國外護理師分享臺灣以外的護理職業環境,增長護理國際觀。
✿邀請護理好朋友,藉由其它醫療人員視角,鼓勵與反思護理的美好與多樣性。
得獎紀錄
➤高國雁
獲得優良護理師殊榮
➤許雅婷
2009年 臺北市政府98年度優良護理人員
2019年 帶領林口仁愛公共托老中心榮獲國民健康署社區經營獎
2020年 帶領林口仁愛公共托老中心榮獲國民健康署永續發展獎
➤黃安嘉
2017年 受新加坡邱德拔醫院護理主任選中,成為第二屆臺灣RN在新加坡
(各作者獎項族繁不及備載)
覺醒力挺.專序推薦
期待本書能提升社會大眾對於護理師的專業形象,並讓臺灣護理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臺灣大學護理學系兼任副教授、精神衛生護理學會創會理事長 周照芳
本書主角們帶著在醫院裡練就出來的好功夫,轉而投身到社會的各個角落,甚至遠赴海外。每篇除了各自帶出生命故事之外,也有個人於護理人生中的成長與省思。──財團法人佛教蓮花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臺大醫學院神經科及生理科兼任教授 陳榮基
本書就像是一扇窗,讓我們看到護理生涯的醫院病房以外,還有許多能夠發展的可能性,打破ㄧ般人對護理工作的刻板印象,讓正在護理職場中感到迷惘的同行們,燃起一絲希望。──臺灣大學護理學系兼任副教授 張媚
(依姓名筆劃排序)
作者介紹
總策劃簡介
林怡芳Harper Lin
#人類圖1/3人 #和信疼痛管理App #貓奴 #咖啡成癮患者
不務正業的腫瘤科護理師、演說家
──學歷這件事──
1999年 清水完全中學高中部畢業
2003年 臺灣大學護理學系畢業
2015年 臺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畢業
2021年 陽明交通大學護理博士生
──資歷這件事──
2004~2005年 臺灣大學護理系胡文郁教授研究助理
2005~2018年 臺大醫院腫瘤科病房護理師
2018~2019年 臺大醫院急診護理師
2020年~迄今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研究護理師
──值得嘴的事──
2007年 通過美國加州NCLEX護理師執照考試
2009、2011、2014、2017年 當選優良護理人員
2013年 遠赴澳洲參與ICN國際研討會海報發表
2015年 赴日本參與Congress of Asian Society of Head and Neck Oncology 暨Annual Meeting of Japan Society of Head and Neck Oncology國際研討會海報發表
2016年 赴香港參與ICCN國際研討會海報發表
2017年 完成N4護理師進階
2017年 台灣大學教職員工羽球錦標賽女子組雙打冠軍
2017年 偽YouTuber「最重要小事—on cath」觀看人次達一萬次
2018年 出了一本書《存在的離開:癌症病房的一千零一夜》
──給讀者的話──
Love is all that matters!(愛是一切)
繪者簡介
陳昱卉
臺大護理師
靠護理維持生理,
用畫畫平衡心理。
與三貓同居中。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