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紀事本末1911-1949

10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1/10/06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3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0763461
  • eISBN: 9789860763485
  • 字數: 146,066
紙本書定價:NT$ 550
電子書售價:NT$ 385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民國政治,如何從最初的分權共和,一步步走向集權專制?
這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還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軍閥亂政或外力侵略,皆是國共革命史觀的開脫之詞!
惟有深入民國憲制的失敗之處,探究政治演化的歷史空白,
便會發現民國是東亞二千年來絕無僅有的自由時刻!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420

    劉仲敬在本書中,嘗試重新建立我們對於近代東亞歷史的認知,打破神話,重新理順東亞在世界文明體系中的位置、以及東亞地區的政治實體在當代國際體系中的真正位置。他以獨創的歷史模型和詮釋體系(秩序輸出論),分析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到現在,遠東秩序輸入和輸出的演化路徑,從而解構了「中國」的建國神話和黨國的歷史話...

  • 電子書: NT$ 322

      基本上,華夏文明的演變,乃是一種每下愈況的變化;從春秋戰國到秦漢、再歷經魏晉隋唐、兩宋明清,我們可以清楚看見一個趨勢,即構成社會的中堅團體——國人、宗族等等,隨著一次次的社會清洗而逐漸消滅;進入近代之後,華夏社會已經變成「原子化的個人」組成的鬆散群體,無力抵抗外來秩序的控制與統合。   劉仲敬...

  • 特價 電子書: NT$ 250

    「中國窪地」是一種隱喻,它指的不是中國所處在歐亞大陸東端上的地理低地,而是指和內亞相比,中國在政治秩序和文明上一直是被輸入區域,是技術、文明發和秩序的窪地。中國只能向朝鮮、日本輸出,而無法向西方輸出,這本身就說明了中國政治窪地的性質。

  • 電子書: NT$ 336

      晉、燕、齊──三支分別來自內亞和東北亞的古老民族   因東亞的諸夏體系而被捲入地緣政治的漩渦   幾度強盛、幾度衰亡,意外牽動著東亞大陸的歷史走向   本書是劉仲敬「逆轉的東亞史」系列作品之一,從晉、燕、齊國的起源談起,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跳脫傳統的中國框架,建構專屬晉、燕、齊民族的歷史。

  • 電子書: NT$ 224

    繼「晚清北洋卷」和「國共卷」以來,劉仲敬再次將自身犀利的點評,展現在人物的月旦之上。在這本「文人卷」中,劉仲敬主要延續了他在前兩卷中的歷史生態學分析,民國文人在「地方主義/泛中華主義」角力的脈絡下,來探討知識分子和文人的發展狀態。

  • 電子書: NT$ 322

    為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許叫「秦漢人民共和國」才更恰當? 用中華夢和馬克思主義包裝的中國,和用儒家裝飾的中國, 本質上都是法家的「秦漢式政體」(Qin-Han Polity)。 中國權貴為什麼對「中華秩序」(The China Order)鴉片般上癮? 為什麼「中華秩序」又強大又脆弱...

  • 電子書: NT$ 350

    【馮客《人民三部曲》老犢粉專屬優惠說明】 凡於 2024/1/31 前,於 Readmoo 購買《人民三部曲》任一電子書之讀者,於 2/29 前購買《毛澤東之後的中國》,輸入專屬優惠碼,即享加購優惠 285 元。 *優惠碼可至 會員中心>優惠碼 或 購物車 查詢,使用期限至 2024/2/29 ...

  • 電子書: NT$ 336

    中華民國臺灣――既非「中華民國」也非「臺灣」! 蔣介石如何「借殼」民國,讓臺灣建國「上市」? 分析冷戰時代,臺、美、英、中、蘇、聯合國等各方角力 完整解答臺灣的國家主權與國際地位爭議!

  • 電子書: NT$ 385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 電子書: NT$ 0

    本書是大陸學者蕭功秦教授的研究成果。蕭功秦教授旨在分享研究成果,傳播更接近史實的真相,將本書定價為免費,歡迎讀者傳閱。 “學術乃天下公器,只有真實的歷史,才能提供真實的教訓。 整個林彪事件,根據現有史料,已經大體上可以形成相對清晰的證據鏈的輪廓。如果把這些史料加以綜合分析,還原事件基本真相...

  • 出版日期:2015-01-01
    電子書: NT$ 455

    首次完整揭露中共不為人知的革命生活史 史料詳實、追求史實、還原場境,以據立論,具體勾勒「紅色革命」過程;十分感佩作者面對史實的膽識、勇氣、良知、歷史責任感,尤其欣賞作者從生活角度具體觀察「紅色革命」,顯示了作者敏銳的學術眼光。──北京大學教授 錢理群 特別推薦

  • 電子書: NT$ 407

    本書是暢銷書作家郭建龍「中央帝國密碼三部曲」 ──財政密碼、哲學密碼、軍事密碼, 之第二部哲學密碼,暢銷破十萬冊,超過萬人給予五顆星評價。   羅馬帝國之後、歐洲國家這麼多,阿拉伯帝國如今分成幾十國, 為什麼,只有中國能維持幾千年的大一統中央帝國?  

  • 電子書: NT$ 339

    ◎「中華民國」是誰起的名字?「中華民族」是誰後悔莫及的發明? ◎蔣介石誓師北伐,但最大功勞得給俄國將軍加倫。 ◎陳炯明並沒有叛變,他只是反對孫文破壞《約法》自立為非常大總統。 ◎課本說袁世凱是竊國大盜、民國罪人。看過他背黑鍋的證據你會想:他才算國父。 你在兩黨的官方歷史文件裡,都不會看到這樣的記載...

  • 電子書: NT$ 336

    1.藉由大量的史料與第一手的訪查,撥去盤桓在北京才女林昭身上的疑雲,重新建構林昭的一生。 2.描繪新中國誕生前後的政治發展,包括共產黨成立、大躍進運動、文化大革命等。 3.呈現大時代下知識分子堅忍的意志與信念,以及他們面臨的認同衝突。

  • 電子書: NT$ 208

    ~經濟學家PK政治學家~ 從經濟角度替中國朝代興衰算筆明白帳~ 歷史不只是朝堂之上的打打殺殺,更是朝堂之外的吃喝拉撒! 3000年帝國興衰淬鍊而出的財政教科書!

  • 詳細資訊

    民國政治,如何從最初的分權共和,一步步走向集權專制?
    這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還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軍閥亂政或外力侵略,皆是國共革命史觀的開脫之詞!
    惟有深入民國憲制的失敗之處,探究政治演化的歷史空白,
    便會發現民國是東亞二千年來絕無僅有的自由時刻!

      這不是又一部民國史翻案文章,
      而是透過西方憲制角度,批判民國成敗之文明史經典!

      ◆為何說民國政府不同於國民政府?一字之差,反映的卻是民國憲制的根本變化?
      ◆為何說宋教仁與汪兆銘才是民國憲制的真正奠基者,而非孫文或袁世凱?
      ◆為何說民初所謂「軍閥割據」,不是歷史的一再重演,而是「地方自治」的體現?
      ◆為何說曹錕「賄選」其實於法有據?為何說他才是最堅守民國法統之人?
      ◆為何說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北伐,不是拯救而是徹底摧毀民國的推手?
      ◆為何說一九九六的台灣/中華民國總統直選,是民國憲制的最終休止符?

      無數個歷史疑問,都可以從憲制視角的民國史中找到最終答案。

      民國史的發展,從辛亥革命到中共建政,期間歷經南北分裂、二次革命、洪憲帝制、護法運動、國民革命、國共的合作及分裂、中日戰爭,其中充斥著眾多人物與眾多複雜事件。至今已有無數的歷史著述,試圖總結、梳理這段「民國史」的發展脈絡。

      但是,迄今為止,絕大部分民國研究的特點是:從來不缺詳細資料,更是出版過各種非常細節的專題研究,但要從中釐清歷史脈絡與發展線索卻極其困難。此外,這些研究大多是以政治鬥爭、軍事行動、國族認同為中心的宏大敘事,與傳統中國史觀所論述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似乎沒有區別。但是若對照世界史及英美正統史學,便會發現大多數的民國史論述,缺少一種最古老、最重要的史學內涵,也就是「憲制演變」的歷史。

      ■民國不只有權力鬥爭,更是理念衝突的「憲法實驗室」!
      「民國」的歷史,如同古雅典城邦或文藝復興時代的佛羅倫斯共和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憲法實驗室」。這一時期的政治、軍事行動大多數都帶有「憲制衝突」的性質──衝突各方不只是權力鬥爭,而在於試圖重塑國家體制與社會結構,比如民初國會的「內閣制」與「總統制」之爭、或是一九三六年國民政府將制憲機關變更為「國民大會」。這些衝突也徹底改變了近代東亞的格局與秩序結構,猶如美國獨立戰爭後,各方勢力在第二屆大陸會議中競逐「聯邦制」與「邦聯制」對美國史乃至於世界史的影響。

      「民國憲制衝突」的時間線,起自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結束於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以國會為核心,詳述民國憲政演化之更迭,為何從起初的分權制度,一步步地走向集權,最終為國民黨與共產黨兩大革命政黨取代。最後延伸論及「中華民國在台灣」,並以一九九六年的「全民直選總統制」,作為「民國憲制」演化之最終休止符。

      本書的最大特色,在於採取傳統史書體例──紀事本末體的形式,沿著時間順序展示民國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並以「憲政」、「法統」與「革命」的演化作為主要切入點,梳理及解釋民國歷史為何如此演變,並犀利針砭舊國會的法統為何屢遭挫敗,不得不變成黨國。

      ■憲政、法統、革命,理解民國歷史的三個關鍵字!

      ●憲政
      就憲政而論,民初省內集權制與民國聯省制極不協調,違背聯邦以縣鄉自治為節制州權根本之義,已成民元約法致命之傷。
      ──〈軍興篇〉
      就史論實,行政統一、地方自治本為憲政平衡木,必欲唯持大一統,則不得不仰仗集權中央削除各省參差,以落後為基準。華人之惡專制而戀大一統者,實無異於愛苗條而不捨甜食。
      ──〈立憲篇〉

      ●法統
      以古今萬國曾經存在之一切政治理論,中華民國舊國會及其所生政府皆有無可爭議資格代表中國人民及民國法統,此後再無任何政治組織或活動能具同一資格。
      ──〈行憲篇〉
      法統既壞,而國民不可無秩序,各省強人力不足以靜亂,非黨國填之,其勢不定。無國會、無憲法統治必然仰仗赤裸暴力,其領袖必將淪為梁山寨主,以「論秤分金」收買江湖盟誓,延遲終難逃避之火拼。
      ──〈迴光篇〉

      ●革命
      革命即「赤裸暴力」顛覆「傳統權力」,故至低就手段而言,於憲政南轅北轍,絕非「謬學惡人假革命」所能解釋。
      ──〈軍興篇〉
      百年革命之一奇,即在革命各黨並非如成說之動員民眾推翻政府,實係滲透掌控中級軍政要員,而後裹挾順民問鼎中原,故革命成功無不擴大軍政規模,加重賦稅。
      ──〈行憲篇〉

      ■民國史不是中國史的又一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而是東亞大陸二千年來憲制變革的未有變局!
      劉仲敬認為,東亞大陸的歷史自西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政」以降,歷經二千餘年的憲制歷史從未有過根本改變。這二千年的歷史意義,遠遠不及歷經王政、寡頭、民主之憲制更迭的的古雅典城邦,或是長期陷於市民與貴族之爭的佛羅倫斯共和國。然而「中華民國」的建立,從憲制的角度看,卻是東亞大陸二千餘年以來未有之變局。

      唯有理解此點,才有可能更加全面地掌握近代東亞的發展路徑──為何在數十年間不斷發生多次憲法危機與革命衝突,法統既壞,黨國崛起,最終導致民國的徹底失敗;只有如此才可明白東亞大陸秩序的演變何以歷經蔣介石、毛澤東發展成今天的樣貌,而台灣逐漸邁向民主。這比那些著名人物──如孫文、袁世凱、蔣介石,如何雄才大略或卑鄙無恥的記錄更為重要。

    作者簡介

    劉仲敬

      長於新疆,而獨以川人自屬。嘗操宋慈故業,而自授史學。刀下閱屍,筆下著史。以其獨特的理論體系,致力於用憲制演化的角度研究歷史,並投入民族發明的推廣。他在大眾史學及網路場域擁有巨大影響力,其學說被支持者稱為「阿姨學」。現為旅居美國的自由作家。

      最新著作為「逆轉的東亞史」系列作共五本,主題分別為:一、吳越與江淮;二、巴蜀、滇與夜郎;三、晉、燕、齊;四、上海自由市;五、滿洲國。本系列分析內亞、東南亞、中國三種文化及政治勢力角力與互動的歷史,挑戰傳統中華史觀認知。

      另外,著有「民族發明學的世界史」系列作(《叛逆的巴爾幹》、《歐洲的感性邊疆》、《中東的裂痕》),此系列透過劉仲敬獨特的民族建構理論,深入分析中歐、東歐、巴爾幹以及中東等地區,是如何從帝國或封建王國的體系演化成近代的民族國家。

      以及「近代史的墮落」系列作(《晚清北洋卷》、《國共卷》、《民國文人卷》),此系列透過近代東亞地區重要歷史人物之生平,闡述東亞文明的歷史特性;《經與史》、《遠東的線索》為重新解釋內亞和東亞古代歷史關聯性、解釋中國近現代史格局與演變的經典作品;《文明更迭的源代碼》則是關於「阿姨學」的思想脈絡、及對世界各種文明和歷史的探討。

      除了著作等身,劉仲敬還譯有大衛.休謨(David Hume)的《英國史》、湯瑪士.麥考萊(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的《麥考萊英國史》等西方歷史學經典作品。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415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