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氣象、科學家
0 篇書評

帝國、氣象、科學家

從政權治理到近代大氣科學奠基,奧匈帝國如何利用氣候尺度丈量世界

Climate in Motion: Science, Empire, and the Problem of Scale

6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1/12/02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8.8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6263100985
  • eISBN: 9786263100992
  • 字數: 306,478
紙本書定價:NT$ 750
電子書售價:NT$ 490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透過哈布斯堡王朝科學家之眼,我們將首度看見「某地的天氣變化與整個地球大氣流動之間相連結」的研究典範。本書將哈布斯堡王朝的氣候學與晚期奧地利帝國的政治和藝術實驗相聯繫,敘說一段在全球化早期,人們透過充滿創意、富含帝國特色與時代精神的研究方法,探究摸索大氣科學的深奧歷史。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特價 電子書: NT$ 506

      ★全球翻譯32種語言.暢銷20萬冊.橫掃12項國際大獎.唯一中文版   ★《經濟學人》、《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20世紀最黑暗的歷史現場,不在德國或俄國,而在納粹與蘇聯之間的血色東歐。   見證普利摩.李維未能記錄的屠殺真相,漢娜.鄂蘭理論之外的極權全貌。

  • 電子書: NT$ 403

    「古羅馬,很重要!」 一部寫給當代的全方位羅馬史 全球翻譯超過23種語言,跨越漫漫歷史長河的耀眼帝國,榮光不滅! 當代歷史學界超級巨星,全球矚目的劍橋教授瑪莉‧畢爾德隆重鉅作

  • 電子書: NT$ 618

    繼《看得見的世界史》與《德意志》,BBC廣播四台和大英博物館又一攜手磅礡巨作 藝術史大師尼爾・麥葛瑞格帶路,探索信仰與人類社會交織的複雜歷史與關係

  • 電子書: NT$ 385

    本書特色: 1.見微知著:透過隨處可見的地址,引領我們思考背後的身分、階級、種族等社會議題。 2.全球視野:橫跨美、歐、非、亞各洲不同國家的門牌號碼,展現各地的文化和風俗民情。 3.取材多元:從歷史資料到口述訪談,描繪出許多彷彿讓人身歷其境的故事。

  • 電子書: NT$ 385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 電子書: NT$ 280

    在假新聞 & 另類事實蔓延的後真相時代,哲學家出手的時刻到了!

  • 電子書: NT$ 385

    全球跨度的深入探索,世界史最有力的全新詮釋 爭奪食糧烹調成強者盛宴,控制飢餓是征服人民的關鍵 國家權力的槓桿,如何撐起一座全球貿易的穀物糧倉?

  • 電子書: NT$ 315

    綜觀近代全球政經秩序的發展脈絡 了解近代國家的崛起與衰落 洞悉十八世紀以來局勢變化的軌跡 認識當前處境,迎接世界新格局

  • 電子書: NT$ 377

    權力爭奪、戰火洗禮、帝國殖民、獨立與開放、文化影響…… 越南的歷史就是世界大歷史的縮影

  • 電子書: NT$ 294

    這本書是解釋資本主義實際上是什麼、如何發生,以及如何運作。 「市場經濟」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是存在的,在美索不達米亞、羅馬帝國、中國、中世紀的歐洲,以及其他在人們的記憶中蓬勃發展的行業中運作著。在古代早已經存在貨幣經濟、銀行,甚至連聖經和可蘭經都關注利息的問題;幾個世紀前已發展出非現金支付和令人驚...

  • 電子書: NT$ 293

    香料的意義與人類永遠同在,它們的名字留下了言語的辛香, 呼應了多姿多彩豐富又重要的過往,教人驚喜不已。 從中世紀至今的香料史和廚房烹飪史! 香料,讓你身心和味蕾都歡欣鼓舞,為你勾勒世界的版圖!

  • 詳細資訊

    【楊照選書】【洪廣冀/范玫芳專文導讀】【王寶貫/郭鴻基/陳恒安專業推薦】
    科學史博物誌最高榮譽「輝瑞獎」二〇一九年得獎作品
    【氣候科學研究,及時之作】【重構人類理解世界的尺度】


    透過哈布斯堡王朝科學家之眼,我們將首度看見「某地的天氣變化與整個地球大氣流動之間相連結」的研究典範。本書將哈布斯堡王朝的氣候學與晚期奧地利帝國的政治和藝術實驗相聯繫,敘說一段在全球化早期,人們透過充滿創意、富含帝國特色與時代精神的研究方法,探究摸索大氣科學的深奧歷史。

    §﹍帝國、氣候研究與「科學人」﹍§

    作者從十九世紀中歐與東歐帝國的實踐過程,追溯現代大氣科學的歷史。她認為現代的大氣科學,可以追溯興起於以「國」為氣候研究尺度的哈布斯堡王朝,這個領土幅員廣大、地形差異甚廣,而且包括多民族語多語言,是一個同時結合中世紀王國與現代法治的綜合政體。而奧匈帝國的氣候學研究起源於一個系統,這個系統的單一框架必須容納各式差異,包括不同的環境類型、科學方法論、制度實踐和分析規模等。這恰好與帝國政治目標相吻合,亦即將「原先住民之地」納入「帝國空間」,卻不縮小或抹糊其差異。這種背景下產生的多元政經氣候觀,因為多尺度、多學科與多因果,而比世界其他地區更為複雜。這樣的時空背景之下,「政治」必然占據要角,但「科學」與研究行動者又發展出其獨特路徑。

    §﹍現代氣候科學的歷史,即是「尺度」的歷史﹍§ 

    今日,預測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可能取決於從最小的分子、大到整個地球的星球範圍,必須研究在這之間不同維度現象的相互作用。本書證明這種多尺度、多因果的預測框架,早在現代電腦與衛星科技出現即已相當成熟。書中具體而微地展現當時的帝國—王國科學家們如何選擇、游移於丈量世界的不同框架。而這也對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尺度概念與角度來思考現今人類面臨的氣候危機與應對方案,提供了重要的批判性歷史觀點。如同書中強調,任何人類的集體行動都取決於我們管理所謂的「規模擴張的情感工作」,即理解和應對氣候變化所產生的內在反應。尺度的縮放調整必然導致情感的重新校準,如果我們能夠展現哈布斯堡氣候學家的獨創性,我們或許也就掌握改變現狀的機會。

    §﹍「他們」是誰﹍§
    書中登場人物眾多,包括:氣候學家朱利葉斯.漢恩(Julius Hann)探索了風、降雨和平均溫度之間的關係;氣候學家亞歷山大.蘇潘(Alexander Supan)建立了全球氣候區分類系統;安東·克納(Anton Kerner)發現了植物的地理分布,有助於確定氣候歷史;而威廉·施密特(Wilhelm Schmidt)和費利克斯.埃克斯納(Felix Exner)是最早進行大氣環流及其地形變化的實驗模擬的人……

    【本書特色】

    1、橫跨不同學術領域的成熟之作:揉合帝國政治治理、科學典範創新,並且把「科學人」拉回放置在研究歷史核心
    廣大帝國的治理疆域x開創氣候研究的新尺度x帝國的先驅科學家=醞釀創新的風暴

    2、提出獨特的研究概念——「尺度」
    我們的生活本來就不停擺盪在大尺度與小尺度之間,像是個人如何影響整個社會?世界的變化,又會在哪些看似最無關的地方產生影響?
    然而在不斷探問「何為大?何謂小?」的過程中,不僅能重新思索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問題,也更根本性地挑戰「尺度」概念,反轉、顛覆我們的平日思維。

    3、研究材料多元豐富
    作者本人有著深厚的物理學背景,另外也直接大量使用德語、中東歐語系的當地文獻紀錄,更取得多位書中主角(科學家們)的實際日記、手稿、通信等第一手珍貴資料,不僅構築起當時奧匈帝國氣候/科學研究的架構全覽,更讓多位當時科學家的身影,血肉立體鮮活了起來!

    4、別具特色的「帝國史」
    從科學研究、科學家的視角,了解奧匈帝國運作的象徵性憑藉、日常運行組織與背後政治經濟邏輯。

    5、具當代政治行動意涵
    當今面臨全球氣候變遷嚴峻挑戰,十九世紀奧匈帝國的科學研究方法與架構,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政治啟發?

    【從哈布斯堡王朝氣候史,一窺人類預測天氣、試圖掌握地球氣候的歷史】

    作者簡介

    黛博拉.柯恩Deborah R. Coen
    耶魯大學自然史教授,曾於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是現代物理和環境史專家,中歐智識和文化歷史專家,研究關懷在科學知識如何被生產,以及科學家如何與不確定性共存。著有《地震觀察家》(The Earthquake Observers: Disaster Science from Lisbon to Richter, 2013)與《維也納的動盪時代》(Vienna in the Age of Uncertainty: Science, Liberalism, and Private Life,2007),均獲得科學史與中歐研究等相關著作獎項。近期得到Mellon New Directions Fellowship資助,研究聚焦在氣候變遷的物理學與社會科學研究。

    譯者簡介

    翁尚均
    法國巴黎第四大學博士畢業,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及格,文化行政職系公務人員正式退休,現專事英、法文中譯工作。

    媒體推薦

    【專文導讀】

    范玫芳|陽明交大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特聘教授/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環境變遷與政策博士
    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專業推薦】

    陳恒安|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郭鴻基| 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王寶貫| 中央研究院院士

    【國外讚譽】

    本書對奧匈帝國科學界進行詳細研究,研究其對全球氣候學的重大貢獻……作者為現代氣候學的起源及其與現代氣候學之間的持續聯繫,提供了極好的、經過充分研究的論據。強烈推薦。
    ──《紐約時報》

    歷史學家傾向於解釋科學植根於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作者明確地證明了這一點。氣候學是在政治和政策的背景下誕生的,發展過程中從未遠離這項事實。
    ──《自然雜誌》(Nature)

    作者在迷人的新書中展示了在19世紀,動力氣候學領域已經發展出解決多尺度問題的方法。
    ──《時代文學增刊》

    不僅應該被科學史學家廣泛地閱讀,而且應該被所有關注我們該如何看待人類世氣候及其變化的人看見。
    ──《科學》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871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