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默充滿雋永哲思的閱讀筆記,從不同文類和主題的作品探討,表達出對知識與存在的種種思辯。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金鼎獎、年度散文獎、台北文學年金得主 散文名家王盛弘書寫八O、九O年 那裹捲於年代風雲裡「我」和「我們」的命運際會 「站在風中讓風經過,站在河中讓水經過, 站在時間裡讓人經過,留下來的,成為我自己。」——王盛弘 ¶詩人向陽、作家孫梓評專序¶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王家衛人生首序 暢銷作家李舒最新隨筆集 細數半世紀前的優雅與風情 佳人與雅士的傳奇往事 如那一抹夕陽下的餘暉 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遺落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回看走過的路,不是石板瀝青,而是一本又一本寶貴的書鋪出來的。——張讓
回首來時路,張讓用每一本非讀不可的好書,發現如山般渺遠壯闊、如海般變化萬千的大千世界。
作者寫大家讀過或未熟識的作家,有小說也有散文,更有藝術家書簡,並涉及科普著作。〈你必須走一條孤獨的路:閱讀手記〉自陳初讀琦君鍾情中帶點男性眼光的輕視,看不起女性筆下平凡家常的小天地,相距幾十年後才自嘆弗如,發現真正好的文字是沒有身段腔調,光華內斂卻寓意深刻。少為人知的裴樂娜琵.費茲傑羅的〈不然怎麼能夠承受〉,詩意又如寓言的小說《藍花》,不管讀了多少次總像第一次,充滿驚詫和神奇,多少作家評家都好奇她怎麼做到的?〈不能忘不能不忘〉藉由悼亡書直面死亡,人要如何攀越過哀痛的山頭,開鑿生路。
有些書評容易硬得難以下嚥,張讓讀書為文卻像為生活開了一扇窗,透進山林鳥獸花草蟲鳴,像她導讀《活生生的山》,文字都讓人身心浸透在山裡,眉批閱讀精華更是字字珠璣,「良辰美景再好,死亡隨侍左右,生命是一條無人生還的旅途」,看來扣人心弦。一篇篇讀寫札記有褒有貶,常常在衝突與硝煙、爭執和論辯間來回跌宕,張讓以深邃的哲理思考,如詩般優美簡練的筆觸傳達,對時間與空間的惶惑,對宇宙和生死的反思。
作者簡介|
張讓
曾獲首屆《聯合文學》中篇小說新人獎、聯合報長篇小說推薦獎、中國時報散文獎,並多次入選各家年度散文或小說選集。著作包括短篇小說集《並不很久以前》、《我的兩個太太》、《不要送我玫瑰花》、《當愛情依然魔幻》,長篇小說《迴旋》,及散文集《當風吹過想像的平原》、《斷水的人》、《時光幾何》、《剎那之眼》、《空間流》、《急凍的瞬間》、《飛馬的翅膀》、《和閱讀跳探戈》、《當世界越老越年輕》、《高速風景》、《兩個孩子兩片天》(與韓秀合著)、《旅人的眼睛》、《一天零一天》、《裝一瓶鼠尾草香》、《我這樣的嫖書客》、《有一種謠傳》、《攔截時間的方法》,以及兒童傳記《邱吉爾》等,並譯有童書《爸爸真棒》,與小說集《初戀異想》、《感情遊戲》、《出走》和非小說《人在廢墟》、《一路兩個人》。現定居美國加州。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