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特別鍾愛的小說家七等生
這是一本特殊的小說,為我們輪廓住一位風標殊異小說家的精神面貌,也是通往/辯證他靈魂幽徑的紀念書。
認同,有那麼難嗎?無論是族群的、性別的...... 奇形怪狀的台灣歷史,慘絕人寰的愛慾重生 今年最駭人的小說 這是屬於女孩的必經之路嗎?這是屬於台灣的國族寓言嗎? 張亦絢長篇小說代表作
我要看清楚那頭大象為什麼要一直坐在那兒, 這可能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困惑。 電影《大象席地而坐》改編原著 獲第55屆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改編劇本兩大獎,並入圍金馬獎新導演等六項大獎
槍響前,他必須找到拯救被告的方法。 一艘遠洋漁船,承載著一樁滅門命案的祕密; 為了找出真相、伸張正義,賭上的可能是整個國家的命運
致敬●現代性的靈魂!
——給我從年輕就特別鍾愛的小說家的書簡
當年我寫過一部長篇小說,你為它取個有白橋在內的名字,我驚喜意識到與你那篇黑橋產生了遙相對語的關係。
也許我用作品隱約向你互文致敬的感情很早就默默種下了。那時經常還會伴著你共行,猶記那趟與你一起回鄉的旅程,我以影像記錄住你中年的身影,片尾你撫抱一支琵琶在懷,一邊自如地練習彈奏、一邊沉浸唱著《一紙相思》,在鏡頭之外,我也親身旁觀到你後半段人生最刻骨美好的情書小說誕生。
就在你離世將近一年後,我忽然很想要寫信給你,且逕與你封筆前最後一篇小說同名。偷偷說其實我早已經開始進行這私密信件的書寫……因為,似乎透過文學式獨白與哲思理性地凝看你的生命,特別能讓聆聽者懷念起來你曾經存在的過往真實。
本書以六封書簡交織三段小說,傳達出敘述者與小說家一段深刻的忘年之交。介於現實與虛構的敘事手法,不僅透露兩人當年往來的點滴細節,生活化小說家的風格形象,也對其文學作品特徵進行辯證解讀,另闢一條通往他靈魂花園的詮釋路徑。最終書寫的完成,亦可視同對故友寄予的無上祝福與追念!
本書特色:
◆繼去年七等生文學紀錄片《削瘦的靈魂》發表後,阮慶岳這本最新小說,宛如換另一種藝術形式,以七等生其人其作為主題所創作的小說,向文學家表達致敬。書名《一紙相思》與七等生封筆前的最後一篇小說同名。
作者簡介
阮慶岳
作家、建築學者。
淡江大學建築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碩士。為美國及台灣的執照建築師,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退休。
文學作品曾獲台灣文學獎散文首獎及短篇小說推薦獎、巫永福文學獎、《中央日報》短篇小說獎、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入圍亞洲曼氏文學獎,以及《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等。
著作有文學類:小說《山徑躊躇》、《神祕女子》、《黃昏的故鄉》、《林秀子一家》、《重見白橋》、《哭泣哭泣城》、《秀雲》,散文《散步去蒙田》、《城愁》、《聲音》、《一人漂流》等;以及建築類《弱建築》、《屋頂上的石斛蘭》(與謝英俊合著)、《建築的態度:戰後臺灣建築師群像》(與王增榮合著)等數十本。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