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時代:臺灣第一家百貨公司菊元百貨之身世考察|
《臺灣摩登咖啡屋》作者文可璽.又一日治時代的摩登觀察
本書以三大篇十個章節的篇幅,從軍事情報、政工、白色恐怖、外交、台獨運動、民主化、本土化、民生與經濟建設、兩岸關係等全方位的視角,剖析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後蔣經國與其政治生涯。 這段歷史過程呈現了國府於國共內戰中潰敗、自大陸倉皇撤退播遷來台之後,如何在風雨飄搖中站穩腳跟,並利用冷戰...
台灣成為美食王國,不是沒有道理! 《蚵仔煎的身世》作者曹銘宗╳台灣史專家翁佳音, 這回話說重頭,帶你瞭解台灣人吃東西的歷史
才開學就入伍!全班七星山挖戰壕。台北大空襲。跑到哪,炸彈就跟著我到哪! 兒玉町賣書、入船町擺攤、御成町勅使街道歡迎中國軍隊進駐⋯⋯ 國破山河在?事實遠比小說神奇。 日治最末年, 18歲少年學徒兵的台北記憶。 特別收錄:台北高校及高校生的台北歷史照片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送別亡者,安慰生者的文化潛意識。 從民俗與儀式,看見台灣人最細膩的情感! 台灣有俗諺云:「有山就有水,有神就有鬼」 真人真事、隨機探訪的台灣鬼仔古(鬼故事) 分門別類歸納整理,兼附與鬼有關的民俗問答- 告訴你,在台灣民俗中: 什麼是鬼、什麼是孤魂野鬼、玩筆仙碟仙背後的民俗概念 什麼...
公視年度時代生活劇《茶金》的靈感原型! 一本充滿恩怨情仇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一部記錄真人實事的臺灣地方發展史!
中華民國臺灣――既非「中華民國」也非「臺灣」! 蔣介石如何「借殼」民國,讓臺灣建國「上市」? 分析冷戰時代,臺、美、英、中、蘇、聯合國等各方角力 完整解答臺灣的國家主權與國際地位爭議!
台灣有哪些百年市場? 從市場建築、歷史到大店小吃,遍訪美食,踏查文史, 描繪你我或許熟悉的老派市井生活,體驗各地特色的最佳引路導覽。
本書著眼臺灣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臺北圓山動物園,集中探討動物園在面對民間、國家、戰爭與環境變遷之際,呈現哪些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又是如何被凝視、想像與操作。本書不僅是臺灣首部動物文化史,更是一部宏觀的自然史與生命史,透過爬梳動物與人類社會相遇的過程,進一步思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道。
【尋找台灣百年的生活記憶】 還記得路邊的紅色電話或是BBCall? 是否搭乘過野雞車? 小時候跳的健康操是哪一套? 這些多人共有的生活經驗看似尋常,背後卻有許多故事訴說著台灣獨有的文化和發展。 常見的三房兩廳設計、又多又難走的騎樓、永不被淘汰的傳統電鍋等等,這些天天可見的「台灣特色」是從何而來?...
**【阿公阿媽的青春年代】 ** 出門旅行、peh山、看電影、耍樂團攏是古早就有的活動, 雖罔聽起來kah現在的娛樂相仝,m̄-koh過去有真無仝的耍法。 這馬是騎車環島,日治時代的跤踏車隊是透早uì台北車頭出發,騎去圓山歇睏,踅去北投食茶,才閣去淡水食飯、看戲。 這馬出國旅遊是渡假歇睏,佇...
生活即文化,民間信仰活動是台灣社會生活與文化的重要成分,也是了解台灣社會組織、宗教信仰之歷史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台灣民間信仰乃相對於制度性宗教(佛、道、基督教等)而言,或被視為具有擴散性宗教性質,主要源於傳統巫覡與鬼神信仰,同時混雜部分祖先、自然神崇拜與釋、儒、道成分,很難以「某某教」稱之。
▌王子碩.姚文智.凌宗魁—專文推薦
改變城市的天際線與消費型態
從菊元百貨看島都臺北的城市地景
洋裝.洋傘.蓄音機
臺灣逐漸走向現代化的時代剪影
一九三二.臺灣第一間百貨公司—菊元開幕
從虛擬的小說、真實的文獻記載、新聞報導、刊物廣告、個人日記之間穿梭遊走,看見菊元百貨的立體感
循著公車路線,一一造訪當時的知名店家,一步步回到那個摩登而絢爛的日治臺北街頭
百貨公司,不僅是城市消費文化最重要的指標,更是資本主義發達的縮影;十九世紀出現後,翻轉了老舊零售商店,成為現代新形態的零售業,除了影響了城市的景觀與消費生態。百貨公司場域內的消費文化活動與非物質性的人文互動,更是一種獨一無二、且難以被看見的「歷史」。
就讓我們從大眾文學的角度漫步臺北城內,重新去看這座城市在一九二○、三○年代的變遷,及現代消費文化興起後,臺灣第一座百貨公司菊元應該有的評價與位置。
留住歷史記憶.好評推薦
呂紹理|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周奕成|大藝埕創辦人
黃恩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高傳棋|臺北水窗口執行長
楊 燁|文史藝術工作者
戴寶村|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
(依姓名筆劃序)
作者簡介
文可璽
喜歡到處走走,不論是郊山自然步道、古道或老城市巷弄、老街,走在人文歷史豐厚的路途上,同時感受時間演繹的長度與空間變化的層疊。
爾後從老地圖的觀覽探索中,拓展了更開廣的歷史眼界,當不同年代的城市經歷大小不一的重劃軌跡,雖然只是2D平面,仍免不了引起自我想像——原本的土地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任何旁枝末節,道路的擴張,建設的增加,休閒娛樂的流行,或都可能影響地方與城市的面貌,也因此,伴隨著而來的歷史謎題,走讀成為長時間以來,最直接也最喜愛的理解方式。
著有:《臺灣摩登咖啡屋:日治臺灣飲食消費文化考》。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