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這個標籤式的稱呼是啟蒙運動以後才出現的對肢體、身心缺損者加以歸類的具有歧視性的做法。嚴格的說,上帝所創造的人都是獨特的。我們的人生每個不同階段都各具有不同的缺損。而這些不同的缺損都隱藏在上帝創造的基因裡,都是上帝形象的一部分。
神學做為上帝釋放(拯救)作為的述說,如何來面對我們身邊這些被我們稱為「身心障礙者」的朋友,以及他們親愛家人的掙扎、盼望和悲、喜交雜的淚水人生,無疑的是一大挑戰,也是無可推諉的信仰功課。
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成立的目的是提供平台,培養台灣新一代的神學家。藉著讀書會、研討會的舉辦,讓有興趣本土神學的年輕一代,鍛鍊研讀、寫作、發表。為了讓有志於本土神學工作的朋友容易踏上行程。中心一直希望能夠闢劃一些神學地圖供入門者參考。因此最近開始邀請了幾位朋友組成一個本土神學資源手冊的編輯團隊。希望從...
身心障礙兒的父母一開始大多無法接受這樣的孩子,也不確信自己是否能勝任父母的角色。在親自養育與送至安置機構之間痛苦地掙扎徬徨。許多人憑藉著對孩子的情感,激發出內在無與倫比的想像力、創造力以及愛的能力,去為孩子爭取生存的空間,而且以一種有尊嚴、有意義的姿態存活下來,從而重新發現為人父母的重大意義。這些父...
《街頭精神—抗議及惡搞的力量》一書列舉世界各地諸項非暴力抗爭行動,有些行動寧靜和平,有些行動滿佈戲謔嘲諷,有些行動則是聰穎機智、暗藏巧思,以報紙標題、電影或漫畫的形式,躲過嚴格的審查讓真相傳遞給民眾們。各式各樣的抗爭活動,不論規模大小及形式,於此背後所支撐的是無比的勇氣與信念,他們勇於挑戰現實,努力...
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為了回應其基金會(恩惠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長期關注身心障礙等社會弱勢者的工作。特別以身心障礙此一議題邀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平安基金會」,「慈光身障協會」、「高雄手語教會」、「手語雙福關懷協會」等相關學術與服務機構,假台南市「身心障礙之家」舉辦研討會。研討會以身心障礙者自己現身說法(故事)開始,從醫療觀點、社會、文化建構及神學反省不同角度,一起來反思教會宣教,以及社會面對身心障礙者應有的態度與做法。
「身心障礙」這個稱呼到底是個客觀的形容詞還是出於歧視的產物?這是近年來身心障礙者以及身心障礙事工服務的從事人員,共同面對的一個深刻省思的題目,也是基督教「神義論」(theodicy)長期以來待解決的課題。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