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採取性別觀點,強調從女性處境看待勞動的成果,連結再生產與生產勞動,藉由量化分析方式探討經濟、家庭與個人層面的勞動結果,以及其中的職業與性別差異。
除了外表、個性之外,到底是誰決定了你的性癖好、性對象? 絕非你的自由意志,而是階級、權力,還有A片調教。 怎麼從這些桎梏中解放?
這是性別運動革命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然而,究竟之後我們該走往哪個方向? 【麥田Courant書系最新一彈!】 美國法哲學泰斗瑪莎‧納思邦 給當前女性主義、#Me Too運動最深思熟慮的建言
一部財富與富人們隱密棲地的實地踏查報告 都會中財閥勢力與富豪特權的暗黑民族誌 洪敬舒 | 臺灣勞工陣線協會研究部主任 黃克先 |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危殆生活》作者 盧郁佳 | 作家 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 | 《大減速》(Slowdown)作者 ——推薦
台灣最大同志組織——同志諮詢熱線催生者 喀飛 三十年同運現場的親身參與,第一手性別平權的戰鬥發聲, 以擲地有聲的評論留住歷史,用鏗鏘動人的說理讓愛發生。 了解同志運動的過去,為了讓台灣社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社會運動為何卻成為市場潮語?! 流行時尚、媒體市場究竟用女性主義做了什麼好事! 一段流行文化如何收編女性主義的精采歷史, 敦促我們必須看穿進步表象背後的現實, 內容辛辣、詼諧卻是振聾發聵。
臺灣是一座「無住之島」。根據統計,臺灣平均房價與人均所得比將近十倍,房價更被國際評比為「極度不可負擔」。 身處無住之島的無助青年,真的有可能打破炒房致富的惡性循環,重新定義「家」的價值,找到居住正義的新方向嗎? 這正是長年研究都市改革的廖庭輝,希望透過本書解答的問題。本書藉由...
團結力量大,但「團結」到底是什麼? 工人的權力,只能來自老闆嗎? 這是一本來自美國工運組織者,從工會內部反省的非虛構寫作 它不是「工會指導手冊」,而是呈現勞工運動的人性面貌 野火燒不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作者姜以琳對北京菁英高中進行了歷時七年的民族誌研究。她發現,這四個階層是北京菁英高中生之間共同的默契。每個人都有所屬的階層,而且期待彼此扮演適合自己階層的角色,各歸其所、各安其位。以「學神」為首的校園地位系統,不斷強化著對「天才」的崇拜,與對成績墊底學生「學弱」的蔑視。這些菁英高中生在校內學習的...
這是擁抱多元性別的進步年代,也是傳統勢力集結的落後年代;這是女性最自主、最解放的時代,也是仇女、厭女文化蔓延叫囂的時代。本書探討21世紀臺灣性別關係現況,以紮實的本土經驗研究與案例為基礎,以女性主義理論與概念為骨架,逐章拆解一個社會制度或一個文化現象中的性別歧視、性別排除與厭女文化,並針對不平等現狀...
◆獲亞馬遜書店編輯精選「最佳非文學選書」 ◆一本全球超富階級VIP派對圈的民族誌研究 妳以為自己免費得到了什麼,其實是在廉價販賣妳最珍貴的東西……
外送平台帶來了許多便利,消費者只要滑滑手機訂餐,就能省去移動時間,但外送員卻必須突破層層關卡,才能達成任務! 本書以作者親身擔任外送員的經驗,以及訪談多位外送員的研究,揭開這份工作如何讓眾人擁抱,卻又讓人說出「外送員不是人幹的!」 透過紮實的田野調查,本書重現了外送員在工作現場遇到的衝突,呈...
1. 研究跨國藥廠打造醫療知識的策略、方法及影響。 2. 揭露醫學論文掛名發表流程、大藥廠管理醫界關鍵意見領袖的方式。 3. 鼓舞病患與醫師掙脫藥廠掌控,提出七點挑戰製藥產業的改革措施。
醫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也是一個工作場所。如同其他在工廠、辦公室或商店的勞工階級,醫師與護理人員的勞動狀態及待遇受到制度、組織和工作特徵的影響。本書採取性別觀點,強調從女性處境看待勞動的成果,連結再生產與生產勞動,藉由量化分析方式探討經濟、家庭與個人層面的勞動結果,以及其中的職業與性別差異。透過對於三間醫院超過四千位護理人員與醫師的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書中呈現女性醫護人員高度的工作與家庭衝突和不良的健康狀態;護理人員勞動過程中需要具備的工作特質對實質報酬幾乎沒有效益;男醫師可以專注於市場勞動,因為再生產勞動對他們來說是助力而非阻力,但對女性醫護人員而言,卻是事業發展的絆腳石。
Hospital is not just a place of curing patients and saving lives but a worksite employing many medical workers, as in factories or stores. Their salaries as well as sacrifices for the work done are affected by 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al and job factors. Based on a gender perspective, the book analyzed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over 4,000 nurses and doctors at three hospitals in Taiwan. It is found that nurses are more likely felt conflicts between job and family and reported worse health conditions than doctors, but obtained lower returns from work experiences. Skills and labor inputs characterized by the female-dominant jobs benefit little on the economic returns for nurses. While reproduction labor creates wage premiums for married male doctors, it constitutes obstacles of career prospects for both nurses and female doctors.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