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莫內哪幅畫?多數人愛《睡蓮》,其實莫內不管畫什麼,都在畫光線。
◎孟克畫肖像一點也不像?《吶喊》的重點不是像不像,而是真的在吶喊!
◎一定要原創才是經典?模仿本身就是致敬,提香就是仿朋友畫裸女而出名。
◎怎麼欣賞雕塑品?看羅丹的《沉思者》時別沉思,你得不停走動。
這本書,是你認識藝術的入門通識課,
也是日後參觀所有博物館、畫展、經典作品來臺展的必備書,隨身帶著吧!
《陰翳禮讚》從日常隨處可見的生活物件出發、談及藝術,乃至於山野飲食與甜點,引領讀者進入日本獨特的審美思維。「所謂的美,往往從實際生活中發展出來。」谷崎潤一郎創造出一種微觀的美學視野,從感官包容一切,細細品嘗平日難以得見的美麗景致。其觀察範圍之廣,無所不究。嘆賞古都幽暗的廁所帶給人的精神安定與風雅...
我滿腦子都是藝術,你要不要來一點?──顧爺 135萬粉絲都愛的藝術講堂 這一次,超譯大家最喜歡的印象派 整個時代都在變,藝術怎能一成不變!!! 打開通往現代藝術的大門
ArtScape 由藝術構成的臺灣視野 從戰爭、戰敗、回歸,走向戒嚴, 第一次以藝術的視野 完整述說二戰下臺灣人難言的時局 ‧ 在瞬息萬變的戰爭局勢中 政治、藝術與文化複雜難解 臺灣畫家如何以美術創作,表達他們對社會的關懷 努力挺過戰爭與政治衝突帶來的各種棘手難題
作為一本改版增訂十一次的藝術寫作經典,此為繁體中文版首次在台灣出版。 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世界抒發自己對於藝術的觀點,但是對於讀者來說,該如何分辨與選讀一篇有觀點、有效益的文章?至於產業中的內容提供者又該怎麼生產出一篇符合觀眾需求、說服讀者理解與認同的文章? 本書提供讀者多個切實可行的寫作...
◎ 2022 國際安徒生文學獎插畫獎得主——蘇西.李Suzy Lee,創作心法首度全公開! ◎ 深入剖析《愛麗絲幻遊奇境》、《鏡子》、《海浪》、《影子》多部經典之創作過程。 ◎ 看Suzy Lee如何從發想到成書,把實體書的限制轉化為穿梭異空間的任意門! 本書宛如一場精彩絕妙的紙上圖畫書大師工...
從日裔語言學家之眼,以43個關鍵詞穿透日本的究極美學 沒有事物是永恆或無瑕的。 從出生到死亡、從醜陋到優雅、從殘缺到完美,生命的每一層次,都如實存在。 透過這種獨特的美感意識,那些既脆弱又殘缺的事物,最終都成為了美。
羅浮宮身世,叩人心弦卻鮮為人知 首本英語版完整歷史故事 ▎6段關鍵興建時期┼59個建築結構▎ ▎180+作品,500+人物,40萬個小故事,如百科全書式展開 ▎
侘(わび)是清貧、粗糙,在不足中見充足;寂(さび)是面對褪色、消逝事物的心境。源自道家,追求「無一物」的侘寂精神,在江戶時代松尾芭蕉的俳句中先有了吟詠蒼古的自然妙趣。
攝影、電影、文學、哲學、左派思想……處處都閃現著他的靈光 德文原典直譯 ╳ 華文界最完整精確的班雅明精選集 在靈光消逝的年代,一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
◆「美學」不是一門學科,它不過是指認藝術的方式。 ◆ 藝術所展現的自由、無所求本身就是一種實現,而美感經驗可以讓人們於出神之剎那體會了解放的深刻意涵。 ◆ 藝術很「有用」,就是不能強求;它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天空才是極限,但無論如何、無論何時何地,無法預期爆炸。
◎你喜歡莫內哪幅畫?多數人愛《睡蓮》,其實莫內不管畫什麼,都在畫光線。
◎孟克畫肖像一點也不像?《吶喊》的重點不是像不像,而是真的在吶喊!
◎一定要原創才是經典?模仿本身就是致敬,提香就是仿朋友畫裸女而出名。
◎怎麼欣賞雕塑品?看羅丹的《沉思者》時別沉思,你得不停走動。
作者卡洛琳是美國獲獎畫家、藝術家,
作品曾被非裔美國人歷史和文化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她引用超過150張的作品照片,百位以上大師簡介,
讓你在參觀世界各大博物館時,從單純的走馬看花、拍照打卡,
學會怎麼欣賞素描、雕塑、繪畫,再也不會因為看到裸女或男體而尷尬。
本書不是充滿年代背景的枯燥藝術史,
而是一堂讓逛美術館變得極為有趣的藝術欣賞入門通識課!
◎美術館裡這麼多經典作品,我該怎麼欣賞?
‧莫內畫的不是《睡蓮》,而是光線,這是印象派畫家必備的專長。
‧梵谷的《向日葵》美在哪裡?他明明畫的是靜物,你卻可以感受到人味。
◎如何看門道?這些是具體標準:
‧肖像畫,一定要很像嗎?孟克和林布蘭都很會畫肖像,
但真正讓他們成名的作品都不是太像,而是畫中的同理心和人情味最動人。
‧風景畫,主題是氣氛,地點不是關鍵。
有陽光、生活、大自然當背景,才能讓你身歷其境。
‧抽象畫,你沒看到的,才是重點:達文西說畫是詩,畢卡索認為是日記,
作者說,不要用眼睛看,而要感受畫中的韻律、動態、質感,就像在聽音樂!
‧靜物畫,好看、好懂、好裝飾:除了是藝術收藏家首選,
也最適合學生練習(因為靜物畫從擺設物件就開始構圖)。
看看現代藝術之父塞尚的《蘋果》,和你家餐桌上的哪裡不一樣?
藝術未來會往哪裡去?虛擬實境、3D列印、NFT……
創作的工具會不斷被打破,不變的是學習欣賞與體驗的過程。
這本書,是你認識藝術的入門通識課,
也是日後參觀所有博物館、畫展、經典作品來臺展的必備書,隨身帶著吧!
【作者簡介】
卡洛琳.施拉姆(Carolyn Schlam)
美國獲獎畫家、藝術家和作家,她的作品《103歲的弗朗西斯》肖像畫,被史密森尼非裔美國人歷史和文化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永久收藏;另一幅作品《Mother and Child》,被洛杉磯醫學中心Cedars Sinai收藏。她也是大師諾曼.雷本(Norman Raeben)的學生。
著有《創意之路》(The Creative Path),以及為各種兒童書籍插畫。擅長使用豐富色彩,以優雅的人物姿態繪畫和現代設計而聞名。
【譯者簡介】
廖桓偉
淡江大學經營決策系、東吳大學企管研究所畢業。曾任網路電玩編譯、出版社編輯,希望引進更多有趣(且暢銷)的書,透過翻譯來感動讀者,譯有《著迷,甘願賭上所有》、《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成名的藝術》、《疲倦的青少年》(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大麻CBD聖經》(任性出版)。
藝術開開門.高素寬的藝術生活/高素寬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所專任教授、國立臺灣大學藝術設計學程兼任教授/傅銘傳
藝評家、策展人/謝佩霓
藝術家/倪瑞宏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