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記錄的是動保界鮮有的書寫角度、動保人未曾傾訴的生命故事;是勇於剝開現代社會美好的皮相才能揭露的真相,也是長年累月站在第一線才能目睹的現實;作者十餘年來的心血所形成的結晶,不單是動物保護的經驗與理論,還有作為一位動物倡議者的成長軌跡。這是一部具備高度社會關懷、文化觀察與哲學省思的作品,更是一本旁觀動物之痛苦的我們必須閱讀、反思,然後有所作為的啟發之書。
耗時三年、多方調查 首部臺灣女性連續殺人犯的罪案書寫 卓越新聞獎得主胡慕情獄中多次採訪死刑犯林于如 取得親筆自傳 試圖探討悲劇成因、判決過程與真相 「我恨不得一聲槍響,讓我脫離苦海,但是為什麼,我是驚世媳婦?」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擲地之作★ ★亞馬遜Kindle 優秀非小說讀物★ 食利的資本主義、充斥菁英與職業政客的民主主義 在21世紀搖搖欲墜 敲響了民主資本主義的警世鐘!
假帳號留言、帶風向、餵養仇恨言論、惡意檢舉、違反社群守則…… 如今的臉書,還有理性公共討論的空間嗎? 勒令停業撤照、醜化抹黑、人身限制、訴訟騷擾、國家機器監控…… 在獨裁政府打壓下,新聞記者該如何突圍? 祖克伯臉書 杜特蒂政府 = 獨裁者共犯結構 堅守底線 追求真相 打擊假新聞暴力 「對權...
一部財富與富人們隱密棲地的實地踏查報告 都會中財閥勢力與富豪特權的暗黑民族誌 洪敬舒 | 臺灣勞工陣線協會研究部主任 黃克先 |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危殆生活》作者 盧郁佳 | 作家 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 | 《大減速》(Slowdown)作者 ——推薦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上野教授,您如何不對男人絕望?」 12回書信往返,24次真摯、銳利, 毫不保留的文字交鋒! 【誠品、博客來、金石堂、讀冊 當月選書四冠王!】 女性主義先驅上野千鶴子與新銳作家鈴木涼美,年齡相差四十歲,各自走過波瀾壯闊的人生。兩人以一年的時間互相通信,深刻討論情色資本、母女、戀愛...
★德國不敗長銷書,攻佔韓國百大暢銷榜近三年! ★讀者熱評:「比別人早一點讀到書中見解,就是天大的幸運!」 你是富一代、富二代,還是正努力往上攀爬的中產階級? 你期待孩子比你活得更自由、更有成就嗎? 了解創造財富與身分地位的「慣習」, 擴充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語言、身體與心理七大...
《疼痛帝國》、《什麼都別說》作者在《紐約客》的精選文章 他是非虛構寫作的福爾摩斯 這個時代獲獎最多的記者之一 也是當代最佳的非虛構類作家 《紐約時報》暢銷書 《紐約客》、Goodreads年度最佳書籍
╒════════════════════╗ 我們永遠無法保證自己不會犯錯, 那,你會不會是下一個被出征的人? 一本社群時代的自我保護指南! ╚════════════════════╝
你是不是認為做錯事就該反省? 你是否常把「對不起」掛在嘴上? 身為家長的你,會教小孩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立場想一想嗎? ─── 如果「是」,請你一定要看完這本書! 許多常見的教養模式、被視為正確的價值觀, 其實把大人和孩子都逼向絕境。 {日本更生專家岡本茂樹十週年暢銷經典Ⅰ}
貧困的屍體 / 凍死的屍體 / 孤獨的屍體 / 衰老的屍體 / 自殺與被害的屍體 / 幸福的屍體 …… 生前不平等,死後也有階級差異。 無法以「病死」一言蔽之的遺體, 訴說著殘酷的階級問題。 ★ 大師兄(《你好,我是接體員》作者)專文作序 ★
人有人權,那動物呢? ◎錢永祥老師(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專文導讀(暫定) ◎自動物權先鋒辛格的《動物解放》以來,關於人與動物關係最重要的哲學著作
在人類歷史中,慾望不曾缺席,而人和動物的關係史,正就是一部記錄人類透過動物去追逐慾望的歷史,但同時是一幕幕人和動物關係的暗黑史! 這是一部動物議題的入門書。作者從歷史、社會學、哲學等角度,與讀者一起探索我們身為人類動物,和其他動物生命之間那不可分割的共同命運。 從狩獵到馴養,是人類與非人類動物逐...
四個失去生命、一個至今仍下落不明的小女孩, 一個被司法粗暴奪走將近二十年人生的冤案受害者, 自上世紀起始終逍遙法外的連續殺人犯。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作者再次挺身而出—— 揭開日本司法的黑暗面,推翻科學辦案的神話。 日本二〇一六年最知名書籍行銷案「文庫X」的真身,銷量已破三十萬大關。
──2020年Openbook好書獎入圍作《牆國誌》作者好評再出擊── ──《環球郵報》2021年度選書── ──《紐約客》2022年最佳書籍── 繼調查報導前作《牆國誌》,詹姆斯.格里菲斯再次集歷史、文化、教育、政策、國情於一書, 藉由深度跨國調查威爾斯語、夏威夷語與粵語三種受壓迫語言...
臺灣與世界許多地方,正走進低生育率的時代。過去生育經常被看做女性的責任,不生孩子或生不出孩子的女性,經常面對社會的譴責。但時至今日,我們必須正視,影響女性生或不生孩子的因素,既有個人抉擇,也是個人與時代、與環境互動的結果。這本書回顧這個抉擇被忽略的歷史,正視古今女性在生或不生路上的掙扎。這些既屬...
新創神話!?揭露3000億獨創醫療科技的超完美騙局 她被譽為女版賈伯斯、《富比世》全球最年輕的創業女富豪, 如何用「一滴血」顛覆血液檢測、翻轉醫療產業? 一項即將改變你我健康的醫療檢測新科技, 而它的技術來自──謊言!
本書是在美國長久以來採用,並廣受歡迎的大學性教育教科書。特色是採取「正向看待」的觀點,尊重生理及心理真實,尊重各種經驗及文化,也尊重專業研究及調查,並從性教育擴及性別教育、情感教育,融合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與女性主義的觀點,並不斷逐年修訂。中譯本將是台灣市面上第一本全方...
在真相製造的時代,相逢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我們, 究竟是更容易溝通、融合、化解歧見;還是彼此誤解、仇視,甚而分崩離析?
橫跨半個地球的深入考察與深刻自剖
含括第一手文字紀錄與及珍藏彩色圖像
從台灣出發,前進全球的動物保護現場,
踏上一段沒有終點的旅程,只為記住那些被遺忘的爪印
參訪歐洲各國的動保機構,遠赴日本的動權組織實習;
臥底探察北歐的皮草產業,深入中國的大熊貓棲息地;
從看似歡樂的動物園、馬戲團,到悲慘的養殖場與實驗中心,
儘管眼前充斥著不堪的醜惡,歷經同情疲勞的挫折,
她仍一路跌跌撞撞走來,最終勇敢而坦誠地記錄下這段歷程。
對動保陌生,或是剛剛接觸的讀者可將本書視為動保遊記,一本看似無心插柳,又像精心規劃的遊記。當然,好的遊記,也是一場生命思辨之旅,總是在白描之外──或是同時──又能讀到許多發人深省的思考,值得關心動保的人慢慢體會。──朱增宏/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
我曾經以為我大致了解緣之的生命歷程與運動參與。直到閱讀此書,才知道當中更多的曲折跌宕、更多的悲喜苦痛,以及因動物而來的生命刻痕與轉化。──李鑑慧/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動保的種子當然是在更早之前播下的,但自2008年隻身遠赴北京求學開始,作者展開了一段在世界各地吸取養分、成長茁壯的動物保護之旅。
在這十餘年間,她曾調查中國的動物園,逐一記錄展演動物的處境,盡其所能為動物發聲、倡議;她曾前往歐洲考察,從英國、法國到荷蘭,參訪為數眾多的動物庇護所和收容所,深感不同文化下的觀念衝突,也不時對歐陸國家的動保現況感到失望;在日本動物權利中心實習時,除了每週參與遊行籌劃、街頭啟發活動外,她也透過田野調查見證這個已開發國家對農場動物的漠視。
為了獲得第一手資訊,她遠赴北歐諸國,臥底潛入皮草產業重鎮,終於在芬蘭的皮草拍賣行見識到這條神祕又完備的產業鏈,更在丹麥的水貂養殖場和挪威大學的實驗養殖場中,目睹處死動物以取得皮草的毒氣設備。當她造訪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時,浮上心頭的是對「物種歧視」現象的質疑──同樣身為熊科動物,黑熊為何遭到每日「活熊取膽」的痛苦,大熊貓卻得到全球的矚目?
最重要的問題在於,書中娓娓道出的動物遭遇並非過去式,而是進行式,甚至在可預見的未來仍會持續存在。在本書寫作的當下和被閱讀的此刻,那些動物甚至仍在原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生命被消磨殆盡。
本書記錄的是動保界鮮有的書寫角度、動保人未曾傾訴的生命故事;是勇於剝開現代社會美好的皮相才能揭露的真相,也是長年累月站在第一線才能目睹的現實;作者十餘年來的心血所形成的結晶,不單是動物保護的經驗與理論,還有作為一位動物倡議者的成長軌跡。這是一部具備高度社會關懷、文化觀察與哲學省思的作品,更是一本旁觀動物之痛苦的我們必須閱讀、反思,然後有所作為的啟發之書。
本書特色
‧書衣展開就是動保桌遊,讀者可與本書故事對照,進行一段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紙上動保之旅,了解各地的動物保護現況與事件,乃一良好的生命教育學習管道。
‧收錄近百張作者在世界各國從事動保運動與相關考察的第一手彩色照片。
‧收錄動保議題關鍵字,每章章末並有相關專欄,引領讀者進一步深入思考。
作者簡介
龍緣之
出生於台北。北京大學電影學碩士,北京清華大學科技哲學博士。現為臺灣動物與人學會理事、國際非政府組織行動亞洲(ACTAsia)亞洲區代表、關懷生命協會動保扎根教育平台諮詢委員。
著有China's Fur Trade and its Position in the Global Fur Industry(UK, 2019; Update 2020/2021)、繪本《小狐狸的媽媽;媽媽的小狐狸》(與施暖暖合著,2022)、《動物友善城市指數調查研究報告》(世界愛犬聯盟)等。學術論文發表於《成大歷史學報》、《當代電影》等核心期刊,不定期為《信睿周報》等海內外刊物和網站提供文章,累計數十篇。2019年發起「動保龍捲風」新媒體平台,為知名動物權利哲學家湯姆.雷根與妻子南希(Tom&Nancy Regan)所創立的文化與動物基金會(Culture and Animals Foundation)年度受獎人。
從國中開始喜歡電影和藝術,熱心參與社會運動。於華梵大學哲學系就讀時,受到朱增宏老師啟發,畢業後搬到北京全力投入動物倡議並攻讀學位。碩士期間,以1930年代上海的「獸片」(動物主題電影)熱潮為研究主題。博士階段投入對大熊貓保護歷史的STS(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揭示保育和動物保護觀念的社會建構過程。曾赴東京工業大學進行海外交流,並於日本動物權利中心實習,期間發起聯合日本、韓國、台灣、香港和中國大陸地區的「亞洲零皮草」倡議,近年則於歐洲進行獨立跨國調查和研究工作。研究興趣包括動物研究、動物和藝術,以及大熊貓保育、展演動物和皮草等議題。
「動保龍捲風」inktr.ee/animalpeptalk
專文推薦
朱增宏/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
李鑑慧/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誠摯推薦
Sera/「鳥語獸躍」粉專版主
玄陵/世界愛犬聯盟創始人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
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
好好愛牠協會
行動亞洲ACTAsia
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影評人.動保倡議者
吳宗憲/臺灣動物與人學會理事長
吳盈瑾/社團法人台灣愛兔協會理事長
洪芳怡/作家.文化研究者.動物權倡議者
陳幸蕙/作家
陳嘉銘/香港中文大學「動物.文化.社會」創科老師
陳懷恩/「動物社會工作」粉專版主
張家珮/全球動物權運動幕後英雄獎得主
黃文倩/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主持人
黃宗潔/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黃美秀/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愛鼠協會
蕭人瑄/黑猩猩行為與保育推廣講師
錢永祥/《思想》雜誌總編輯
關懷生命協會
釋昭慧/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