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從事大學院校行政管理和教學的劉惠敏博士,新出版《王米田的朝陽》敘事也抒情,闡述平常無奇的玉米田卻蘊藏著欣欣向榮的生命力,也有人生行旅漫漫須惜福感恩的感悟。
詩人宋尚緯,因為身體長年受到疾病和不適的侵擾,長期就醫,希望讓自己更好。本書收錄2016至2021年尚緯求醫的227篇紀錄,搭配47張全彩可愛插圖。在書中,詩人用敏銳直白的語言,記錄下身體的不適,與醫者的對話,努力遵從醫師指示過生活的過程。
「歷史有味,飲食難忘!」 第四十五屆金鼎獎得主.最受期待的青壯世代華文小說家 寫給每一個貪嘴饕家們的台中飲食漫遊錄 爬梳二十道街頭點心的身世來歷, 以舌尖味蕾刻下這時代的味覺印記。
大浪淘沙,一粒沙掉進貝殼中 日積月累形成一粒珍珠 文青時代,是那粒不起眼的沙 卻也是一顆珍珠的起點 「文青時代我們如此孤獨,不想溝通,或不屑溝通。如果最終溝通只是誤解,不妨就冷笑著看這荒謬的一切吧。我的文青時代延續很久,從初中到高中、大學,一直延遲到巴黎讀書,彷彿不想從文青的夢裏醒來...
我的安樂童年,都在廈門度過。後來中日戰爭爆發,我們一家人的逃難流離,淪為難民,也是以廈門為出發地點。所以我對廈門老家,總是念念不忘。我在「月光小屋」裡,每天晚上寫一個故鄉人。他們有的是我的親人,有的是看我長大的鄰人。寫著寫著,就這樣不知不覺的寫成了一本書。 陪所有台灣囝仔長大,國家文藝獎終身成就獎...
二十四則手稿故事,在歲月的印痕中,照見了二十四位作家對理想的堅持,為臺灣在地文學積極發聲的身影。他們多數經歷臺灣文學史上的鄉土文學論戰,曾遭受政治迫害,或為當時百家爭鳴的詩社花圃中留下經典,或以勇猛的身姿,為戰後新生代的後輩作家奠定基石。向陽從風化泛黃的信稿,抽一縷精魄,帶領讀者重返寫字年代,為輝煌...
日常不過尋常事,優秀的散文家總是能優游其中,嚼出特殊的滋味。曾自認擅寫長文的鍾怡雯,此書集結的卻大多是千字短文,篇篇短小精練,閒散中帶著飄逸。寫出生地怡保、親人定居的新加坡、越南胡志明市、新店鄉居、半城半鄉的中壢,色彩鮮明,有著寫實主義式的浪漫。 《飄浮書房》是作家本色的讀書、旅行之樂,充滿了...
作者簡介
劉惠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語言學碩士,威斯康辛州立大學麥迪遜分校圖書館學碩士,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傳播學博士。職場多年,致力於實踐人文社會科學的訓練。服務過不同類型的圖書館,之後在大學院校從事行政管理和教學。目前和先生定居於賓州小鎮,好山好水好朋友,坐看湖水清,遙望雁南飛。俯仰之間,行文為樂。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