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葡萄酒倒在精緻的玻璃酒杯中,品嚐起來比較美味?
車子洗乾淨、打過蠟後,感覺特別好開?
長期鑽研實用性設計、重視產品功能的諾曼博士
在他的暢銷書《設計&日常生活》中說明了:
為什麼生活用品不應該讓人困惑、惱怒,還有沮喪;
《情感@設計》則解釋了為什麼它們也必須迷人、賞心悅目,以及充滿樂趣。
一項傾國之力的文明試驗,一股不願被世界拋下的恐懼 漢字書寫 ◆ 科技革命 ◆ 權力運作 中文輸入法的起源,人機互動的先聲 現代資訊科技史上最重要、卻被誤解最深的發明 挑戰字母文字霸權 化不可能為可能 跨越五千年障礙 具有顛覆意義的技術創新 中文打字機的誕生,就是現代中國崛起與壯大...
這是一本從遊戲設計師角度,再經由新聞編輯採訪整理而成,而從玩家角度的來看,這些設計雖帶來了正面效益,通常也都有其負面效應,而遊戲設計師耗費他們的心神、汗水,將人生注入於設計遊戲中,為的就是將最好的遊戲內容呈現給玩家。
本書要你證明自己是玩創意的料!──《紫牛》塞斯‧高汀大力推薦 讚極了!──TED論壇主辦人克里斯‧安德森強力推薦 要在數位時代中展現創意,這本書能啟發更多靈感 不是只有天才才能想出有創意的好點子,只要做你自己就可以了!這本書要告訴你:創意無所不在,人人都可以玩創意。 這本書是數位時代...
★日本上市不到3個月,銷售衝破80,000本★ ★暢銷設計工具書!再度推出一眼秒懂系列新作★ ★設計、行銷、網頁、企劃、繪圖、造型師都愛用★
好設計如何打動人心?好想法如何實際執行? 設計思考以人為本、從需求出發、以創意解決難題。 善用設計思考不僅可以打造商品、改造組織,更可以改變你我的生活! ★ 設計界、教育界、企業管理者、行銷者都在討論的創意思考方式 ★ 暢銷十周年全新改版,增譯全新章節,思考設計的再設計
▎黃.金.比.例 ▎ 設計師必用的設計美學原則 快速統整、有效傳遞、平衡視覺 「版面研究所系列」攻佔日、台設計書排行榜 日本知名設計團隊ingectar-e 以「終極版」版面設計──融合東西方經典美學「黃金比例」精隨 整理近百個全世界設計佼佼者最常用版面模組變化,助你快速套用 你也能輕鬆晉升設計大...
在聲光效果刺激的遊戲界中,小島秀夫是非常特別的存在。 在本書中小島秀夫回歸原點,整理出過去對他影響深刻的許多作品。《潛龍諜影》的自由與服從、《死亡擱淺》的連結與孤獨——從遊戲作品的主旨發想,到小島秀夫人生的處事思維,都與文化記憶(MEME)緊緊相連。
遊戲設計對人類心智挑戰、社交及競合需求思索之深,遊戲開發牽涉領域之廣、風險之高,都讓這份專業成為絕佳的研究對象,其中的工作哲學、風險管理的方法及原則,甚至適用於各行各業。對於工作中必須不斷思考「使用者體驗」的企畫人、策展人、腳本設計者來說,本書也是獨一無二的知識庫。
超高人氣的設計展、藝術祭,讓人一再回訪的質感體驗⋯⋯ 絕對少不了地方的魅力! 「地方設計」是策展提案、品牌創新、空間活化、地域振興的必備能力!
求學時期同感疑惑和挫折的太刀川英輔,在透過研究語言與設計的相似性,掌握了發想的方法,發現了設計,語言,與演化三者之間的相似。偶然產生的口誤,就像偶然複製錯誤的DNA,都為世界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太刀川轉向生物的演化學習,從達爾文的演化論出發,反覆思考生物如何經過「天擇」繼續存活在世界。太刀川英輔...
你有沒有發現:
同樣的葡萄酒倒在精緻的玻璃酒杯中,品嚐起來比較美味?
車子洗乾淨、打過蠟後,感覺特別好開?
新的研究顯示,有吸引力的東西的確會比較好用!
每當我們接觸到一個產品,決定我們能否接受的不單是它有什麼功能,
還包括它有多好看、有沒有忠實地反映我們的形象,或甚至喚起美好的回憶。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願意花大把鈔票買昂貴的手工錶、名牌包,
而其實便宜的電子錶或提袋也能滿足相同的功能需求。
為了解釋情感因素在設計領域扮演的角色,本書詳細探討情感元素的三種不同層面:
包含本能的(產品的外觀式樣與質感)、行為的(產品的功能)
和反思的(個人的感受與想法),並提出因應不同層面的設計原則;
對目前越來越重視客製化與互動的設計與服務產業來說,
情感設計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雖然並非每個人都是產品設計師,必須知道日常用品之所以被喜歡(或討厭)的原因,
但是追求美好生活是我們共同的想望。
長期鑽研實用性設計、重視產品功能的諾曼博士
在他的暢銷書《設計&日常生活》中說明了:
為什麼生活用品不應該讓人困惑、惱怒,還有沮喪;
《情感@設計》則解釋了為什麼它們也必須迷人、賞心悅目,以及充滿樂趣。
作者
唐納.諾曼(Donald A. Norman)
曾被美國《商業週刊》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設計師之一,兼具教授、企業高階主管與顧問的身分,工程學加上心理學的雙重背景,讓他在需要同時應用社會科學、行為科學的新興設計領域,貢獻卓著。
諾曼是國際知名的心理學家與當代認知心理學應用先驅,也是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電腦學會(ACM)、美國心理學會(APA)、認知科學學會會士,並於2006年獲頒富蘭克林獎章(Benjamin Franklin Medal)。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認知科學與心理學榮譽教授,也在哈佛大學、西北大學和南韓的KAIST任教過,並曾擔任惠普公司、卡汀線上大學(UNEXT公司)高階主管,及蘋果電腦公司先進技術中心副總裁,1998年創立Nielsen Norman Group,從事電腦與人機界面設計顧問工作,致力於協助發展理性與感性並重的產品及服務。諾曼博士著作等身,包括認知心理學經典教材Memory and Attention、Learning and Memory和《設計&未來生活》、《設計&日常生活》(遠流)、The Invisible Computer以及User Centered System等書。個人網頁:http://www.jnd.org。
譯者
王鴻祥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哲學博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哥倫布校區工業設計碩士。現任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系主任暨創新設計研究所所長,中華民國設計學會常務理事。曾任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與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專任教師,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大同公司電子設計處工業設計師。學術論文逾百篇,專著有《我要唸工業設計》等三種,譯作有《飛利浦設計》等四種。
翁鵲嵐
出生於嘉義,現居台北。六年的設計求學生涯培養了對設計領域強烈的熱情與認知,研究所時期陸續參訪德國、澳洲與美國相關設計機構,並共同出版《設計韻動‧工藝德國》。親身體驗豐富的設計風格與文化後,設計作品多元而有趣生動,現職兒童用品與玩具工業設計師。
鄭玉屏
出生於基隆,現居台北,大學時期開始設計啟蒙,之後在情感設計、批判性設計等設計研究領域發展,曾參加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計畫培訓,前往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產品設計所進修一年,作品曾在倫敦及米蘭等地展覽,現職工業設計師和色彩材質研究員。
張志傑
出生於台中,現居台北。因自小對新事物的好奇與熱情而踏上設計之路,喜歡用行動貼近周遭生活,熱衷於旅行、攝影。旅行讓視野更寬闊,也直接體驗不同的文化與生活習慣;攝影能捕捉動態的瞬息變化、靜態的幽靜之美,培養自己的觀察洞見。專長為感性設計、文化創意及材質應用,曾獲多項設計競賽獎項,現職工業設計師。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