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有真相!一窺歷史寫作者如何在圖像中挖掘你所不知道的臺灣史
◇在看得見的圖像背後挖出難以看見的歷史
◇圖像能讓我們更接近歷史事實嗎?
本書以三大篇十個章節的篇幅,從軍事情報、政工、白色恐怖、外交、台獨運動、民主化、本土化、民生與經濟建設、兩岸關係等全方位的視角,剖析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後蔣經國與其政治生涯。 這段歷史過程呈現了國府於國共內戰中潰敗、自大陸倉皇撤退播遷來台之後,如何在風雨飄搖中站穩腳跟,並利用冷戰...
大航海時代的荷蘭官員穿燈籠褲?鄭成功平常上班要穿龍袍嗎? 日治時代的台灣女性會穿和服嗎?傳統客家女性的禮服也有南北之分? 支那風情的長衫原來就是旗袍?台灣中學生也愛帥氣的立領校服和俏麗的水手服? 橫跨台灣三世紀,44張考據嚴謹、重新繪製的人物服裝彩圖。
本書自1929年出版至今,諸多立論已成學界定說,是日治臺灣研究的標竿之作。作者矢內原忠雄統整分析了1895年之後的整體史事,而著重能夠解釋全局的經濟議題。身為東京帝大經濟學教授,他敏銳的看出殖民政府必須讓臺灣對帝國有利,於是努力引進資本主義並百般維護,一切政策皆由此核心擘劃實行。以此觀點,日治時...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比你想像的更有趣。 《島嶼浮世繪》圖文並茂,生動描述當時的人間百態, 既鋪陳歷史的理解,也展現人性的洞察。 最新增訂再版,這是一本時空旅行指南, 目的地:臺灣,1895~1945。
《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增訂版 十年前,本書作者在找尋二二八史料時看到一則剪報,二二八事發後第三天《中華日報》的頭版標題「台南市民大會要求立即實施市長民選」,她停留了下來。她意識到群眾的力量,也看到清楚的民主訴求,但更想知道的是,那跳動的歷史主體,那敢將生命燃燒獻祭給台灣的人,為何承受難忍...
相對於傳統文獻一字未提「客家」何時進入南臺灣墾殖,本書從地方社會及其與國家的互動切入,來瞭解清代臺灣「客家」群體形成的原因,以及他們在臺灣定居的歷史過程。
從明治到平成,一百五十年的日本近現代史, 新聞媒體一直扮演搧風點火的角色, 我們該如何從中吸取教訓,避免歷史一再重演! - 關東大地震時的流言,演變成虐殺朝鮮人的慘劇? - 大眾對於末世的恐慌,促成奧姆真理教的誕生? 作者運用身為記者的直覺,揭露日本近代史的真實。這些讓人匪夷所思的事件中可以發現...
他在民初這段動盪歲月中, 跟隨段祺瑞的腳步, 歷經派系鬥爭、外交危機、國族運動, 看盡官場百態,亦隨段氏起落。
記錄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等北洋軍閥政權的起落。 並以第一視角,詳細刻畫洪憲帝制、張勳復辟、西原借款、直皖系鬥爭等民初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與內幕。
有圖有真相!一窺歷史寫作者如何在圖像中挖掘你所不知道的臺灣史
◎文化部金鼎獎得獎作品系列作
◎張隆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主編
◎陳宗仁(中研院台史所專任研究員)專文導讀
◎洪廣冀(台大地理系副教授)專文推薦
◎新生代研究者簡宏逸、鄭螢憶、盧正恒、林紋沛、陳偉智、蔡思薇、莊勝全、曾獻緯、黃悠詩、楊淳嫻,跨領域通力合作
◎在「傳教士的素描、祖先畫像、獻給皇帝的山水畫、博物畫(科學繪圖)、紀念戳章、人類學攝影、漫畫、美術作品」重看台灣歷史
◇在看得見的圖像背後挖出難以看見的歷史
圖像是歷史的最佳見證,不只帶我們看圖說故事,更捕捉了文字無法描繪的細節與印記。
你知道嗎?日治時代臺南青年葉勝吉到京阪神畢業旅行,在見證了帝國的先進與繁華後,不由得心生嚮往之情。請看本書作者如何在一張張用心蒐集的旅行紀念戳章背後,看見葉盛吉的人生終局。那些與戰後返臺的失望之情形成強烈對比,更讓他最終成為政治犯遭槍決的,究竟是什麼?
你曾看過嗎? 1960年代的盜版漫畫《太空飛鼠大戰牛角金剛》,那引人發噱的外型,不僅見證臺灣曾經是漫畫盜版王國的時代縮影、臺日漫畫發展史、臺灣書籍審查制度,甚至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美日對臺灣文化的雙重影響!
你想過嗎?歷史上許多來到臺灣的過客都曾為我們留下豐富的生態紀錄。不過,清代沒看過藍腹鷴的斯文豪和日治沒親眼見過臺灣杉的早田文藏,究竟到底是如何用科學繪圖在國際發表臺灣新物種調查報告呢?而早田文藏的物種發表又為何能拿來證明日本帝國的實力?
你看過嗎?張義雄先生的畫作《蘭嶼紀念》中有一尾黑色大魚,外型與蘭嶼文化中知名的飛魚有極大落差。在追蹤這尾大魚身世的過程,也同時是在追蹤蘭嶼如何進入「歷史」的過程。曾被當作原始樂園、住著「無衣可穿的雅美同胞」的蘭嶼,如何在雜揉真實與想像的畫家筆畫之下展露出更為真實樣貌?
◇圖像能讓我們更接近歷史事實嗎?
在這個臺灣史寫作百花齊放的時代,更需要有幾分史料說幾分話。圖像是一種看似直觀卻蘊含深意的史料。它能直接記錄事件,可以呈現時代風貌,但又折射出圖像製作者的觀察。它能佐證歷史也能扭曲真相,因此若能在這些多樣的圖像史料中,微觀細節或覺察圖像上沒說出的意涵,也許會讓我們更接近歷史事實一些。
本書以「傳教士的素描、祖先畫像、獻給皇帝的山水畫、博物畫(科學繪圖)、紀念戳章、人類學攝影、漫畫、美術作品」等圖像史料重說18-20世紀的臺灣歷史。10位新生代史家透過圖像細部的考證、圖像來源的追蹤、圖像內容的比對,挖掘各種圖上沒說的事。透過這些精采故事,讀者將能穿越時空,重回歷史場景,探索不一樣的臺灣史。
書末也將介紹圖像史料來源,並分析如何運用這些史料撰寫歷史。我們期待與讀者一起透過這些多樣的圖像史料,解讀圖裡圖外說不完的臺灣故事。
作者簡介
張隆志
本書主編。現任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文研究所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所長,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主任,並擔任英國牛津大學臺灣漢學講座,以及德國柏林自由大學臺灣研究講座。研究領域為臺灣社會文化史、族群關係史,比較殖民史,史學史及公眾歷史學。已出版專書《族群關係與鄉村台灣》,主編《島史的求索:台灣史論叢史學篇》,合編《曹永和院士訪問記錄》等書。
簡宏逸
一隻被飼養的家貓,不抓老鼠不吃魚,最近開始扮演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在講台上喵喵叫。曾經研究過傳教士漢學、地名與周邊社會、古代人名稱謂、知識傳播路徑,學術雜食性動物是也。最近正以貓的角度研究在倫敦假扮福爾摩沙人的大騙子、阿姆斯特丹運河旁的文抄公,還有近代初期歐洲臺灣研究的系譜。
鄭螢憶
一個熱愛鄉土的雲林縣北港人,目前任職於東吳大學歷史系。學術專長為清代臺灣族群史、歷史人類學、臺灣民間信仰,曾發表關於清代熟番身分與番界邊區相關的數篇論文。長期關注臺灣平埔族群身分認同、番界邊區多族群互動的歷史。相較於在圖書館讀檔案,更熱愛從田野現場思考臺灣多重歷史疊加的過程。
盧正恒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土生土長新竹人,從幼稚園起求學、當兵、工作幾乎都在新竹度過。喜歡海、關心海、研究海,希望能作為一位會說故事的歷史研究工作者。目前研究領域為海洋史、清史、帝國史、臺灣史。
林紋沛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歷史學系碩士。著有《行旅致知:李仙得、達飛聲等西方人建構的臺灣知識(1860–1905)》。現為專職譯者,喜歡翻譯時的靈光乍現,譯有《論友誼》、《從彼山到此山》、《家園何處是》、《強鄰在側》、《版權誰有?翻印必究?》等書。
陳偉智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專攻臺灣近代史、歷史與社會理論、歷史人類學以及人類學史,著有《伊能嘉矩:臺灣歷史民族誌的展開》等。
蔡思薇
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喜歡不那麼方正的歷史,無意識地在各種跨領域中遊蕩。研究領域為自然史、科學史、景觀與環境論述,著有《風景的想像力:板橋林本源園邸的園林》(合著),譯有《椰子的葉蔭》等相關領域論文及散文。
莊勝全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研究領域為臺灣社會文化史、臺灣近代政治史與日治時期報刊媒體史。主要以作為新型態出版模式與傳播媒介的近代報刊,觀察現代性、殖民主義與民族主義在殖民地臺灣所呈現複雜的互動關係。著有《萬文遥寄海一方:淸帝國對臺灣的書寫與認識》、《跨越世紀的信號:書信裡的臺灣史(17-20世紀)》(合著)與《跨越世紀的信號2:日記裡的臺灣史(17-20世紀)》(合著)等著作。
曾獻緯
南投鹿谷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現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臺灣經濟史。著有《戰後臺灣農業科學化的推手:以農業推廣體系為中心(1945-1965)》。目前研究興趣是臺灣農業的過去與現在。
黃悠詩
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檔案與大眾史學碩士學程,目前就職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漫博組,主要協助辦理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相關業務。期待可以用歷史及歷史學改變世界。
楊淳嫻
國立臺灣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兼任助理教授,曾經參與2020年「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策展研究團隊,《臺灣美術兩百年》作者群之一。
專業推薦(依姓名筆畫序)
林芬郁 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兼任助理教授
洪廣冀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洪德青 《南向跫音》、《華府跫音》作者
翁佳音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曹銘宗 文史工作者
陳宗仁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專任研究員
游旨价 臺灣大學森林系博士、《通往世界的植物》作者
黃春木 建國中學歷史科教師
蔣竹山 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
顏娟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