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鵬日記自1931年起,至1977年終,共四十七年。現留存1949年至1977年,共二十九冊。本書所選日記,是1949年全年(12 月9日前在大陸),加選1950年前三個月(在臺灣),共計十五個月。這段時間正值國民政府內戰失利,步步撤退,自南京而廣州,最後從成都抵達臺北。冉鵬身居行政中樞,見證系於存亡的艱苦歷程。
1950年3月因蔣介石複職總統、閻錫山內閣總辭,冉鵬也隨之辭職,離開行政院。1949年1月至1950年3月的經歷,是他全部日記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他服務行政院最後階段的完整紀錄。
陳布雷日記每日以敘事性方式記載整日的工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相當明確,內容包括處理公務、會客、出訪、談話等,簡要翔實。從政日記部分,開始於1935年3月1日,終止於1948年11月21日逝世前夕,前後十三年又八個月餘。 身為蔣中正最重要的文膽、在大陸時期最倚重的幕僚,蔣中正對他的信任,難有人能相比...
陳布雷日記每日以敘事性方式記載整日的工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相當明確,內容包括處理公務、會客、出訪、談話等,簡要翔實。從政日記部分,開始於1935年3月1日,終止於1948年11月22日逝世前夕,前後十三年又八個月餘。 身為蔣中正最重要的文膽、在大陸時期最倚重的幕僚,蔣中正對他的信任,難有人能相比...
陳布雷日記每日以敘事性方式記載整日的工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相當明確,內容包括處理公務、會客、出訪、談話等,簡要翔實。從政日記部分,開始於1935年3月1日,終止於1948年11月24日逝世前夕,前後十三年又八個月餘。 身為蔣中正最重要的文膽、在大陸時期最倚重的幕僚,蔣中正對他的信任,難有人能相比...
他的一生,見證百年台灣的起伏動盪 他的經歷,刻劃知識分子的掙扎流亡 他的理想,是對台灣獨立的熱切渴望 為被殖民的勞苦大眾,指出台灣民族的身世…… ◤第38屆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震撼力作◢ 永遠的革命家、《台灣人四百年史》作者 史明歐吉桑波瀾萬丈、遊走生死、追逐理想的口述史 相隔...
《浮生日錄》是張玉法院士於新冠疫情期間,索居鄉下,整理其舊日公私函件,發現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志趣,亦有不同的師友往來,因而簡記函件之內容,按日期排序,並插入國家大事、家庭瑣事作為背景,題名《浮生日錄》。 作者濃縮了其信札精義,點出一些論題,不作評論,但文字中蛛絲馬跡,也為讀者捎出了一些時代的訊息...
前國史館館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呂芳上推薦
冉鵬(1906-1978),字勺庭,湖南常德人。於1931年(民國20 年)國民政府第一屆高等文官考試,以第三名優等錄取,分發行政院任科長、分組主任、簡任秘書、參事、副主計長,側身中樞二十年,歷經十任院長。1949 年12月隨行政院遷居臺灣,留下妻子皇甫道安及六名子女在大陸。在台先後任職經濟部顧問兼商業司長、外貿審議會主委兼法制組長,新竹玻璃公司常董總經理。1978年1月病逝臺北。
冉鵬日記自1931年起,至1977年終,共四十七年。現留存1949年至1977年,共二十九冊。本書所選日記,是1949年全年(12 月9日前在大陸),加選1950年前三個月(在臺灣),共計十五個月。這段時間正值國民政府內戰失利,步步撤退,自南京而廣州,最後從成都抵達臺北。冉鵬身居行政中樞,見證系於存亡的艱苦歷程。
1950年3月因蔣介石複職總統、閻錫山內閣總辭,冉鵬也隨之辭職,離開行政院。1949年1月至1950年3月的經歷,是他全部日記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他服務行政院最後階段的完整紀錄。
中國1949 年的大變局及其闡釋,影響至大。冉氏家族繁衍已逾三代,物換星移,人事全非。特在日記逐月的注釋後,以〈冉鵬自撰年譜〉,作為附錄,期盼對閱讀者有所疏引。
作者簡介
冉鵬(1906-1978),字勺庭,湖南常德人。1931年國民政府首屆高等文官考試,以第三名優等錄取。入職行政院臍身中樞二十年,任參事、副計長,監管內戰財政。親歷1949年政府大敗退之高層現場與艱巨困境。
編者簡介
冉懋華,冉鵬次子,早年從事水利技術工作。1980年從大陸移居香港,主編開放雜誌與開放出版社。著有《從毛澤東到鄧小平》、主編《共產中國五十年》,主持出版《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主編開放《三十年備忘錄》等。2016年移民美國。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