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回自己的病床,只覺得冷,無邊無際的冷,我請先生幫我穿襪子——
從穿上襪子開始,此身已然成了彼身。
罹癌者確診的那一刻,就有一個背包上身,
裝著手術、治療、復發、擔心、憂慮……
實體與非實體的物事,不管在治療哪一個階段,
背包都沒辦法放下來。
那麼,背著吧,背著背包繼續前行。
★台北文學獎、打狗鳳邑文學獎得主 ★博客來.誠品.金石堂選書 文壇新聲音──馮國瑄 驚艷之作! 西螺囝仔的北漂心事,叛逃少年的回家之路 受傷的,會釋懷;疼入心的,他記得愛。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作家瞿欣怡全新書寫《人生中途週記簿》,從四十九歲,到五十歲,每日一省,每週一篇,記錄人生路上的跌宕起伏。活著的每一天,都像在寫考卷。她透過文字抒發己心、療癒原生家庭創傷,記敘照護母親的日常。不管生命有多艱難,她直爽,且始終溫柔。
校園、學運、酒吧,不羈的靈魂在時代的迴旋中消瘦, 張經宏唱出動人的生命情調,輕彈哀感頑豔的崎嶇之旅。 張經宏暌違多年推出全新散文集《如果在冬夜,一隻老鼠》,以寫實手法鋪述諸多人生處境,也以魔幻的小說之筆開拓散文新風貌。
── 張曼娟首次書寫中年的覺醒.幸福的定義 * ── 超過260萬人搶讀按讚的文章; 引發4、5、6、7年級生熱烈討論專欄。 這個不上不下的生命階段,該有什麼樣的風景?
台灣 駱以軍Vs.香港 董啟章 同為一九六七年出生的小說家 寄語彼此 珍稀、柔慈、魔幻又脆危的創作幽光 ──直闖小說家的練功房! 穿越繁華瑰麗的浩瀚盛世,划觸荒涼殘酷的時代廢墟
一本獻給獻給母親與做小姐時的她的勇氣之書,勇敢承接對母親的不了解。繼與家庭斷裂切割的《我的蟻人父親》、重建關係的《普通的戀愛》後,謝凱特在寫作中重返、重巡,一遍一遍探勘自母親繼承而來的長相、口味、血液裡的墨水。解構愛與被愛的各種面向,收攏以愛為名的難言之隱。
我知道病是怎麼來的 ——隱匿的疾病書寫 掏心掏肺、毫無保留地揭露與癌共存的時日, 從發病、到復發過程,一路追抵命運的緣由。 寫給曾經或正受困病身的朋友們, 盼你也能藉由書中有笑有淚的文字, 看見屬於自己的一抹微光。
詩人宋尚緯,因為身體長年受到疾病和不適的侵擾,長期就醫,希望讓自己更好。本書收錄2016至2021年尚緯求醫的227篇紀錄,搭配47張全彩可愛插圖。在書中,詩人用敏銳直白的語言,記錄下身體的不適,與醫者的對話,努力遵從醫師指示過生活的過程。
每一個物件,都是日本生活的切片。 每一個送往迎來的空間,都有不安於室的想念。 這一次,張維中用43篇散文開箱他的人生! —特別收錄— 有故事的空間彩頁別冊,一起走進張維中的家
躺回自己的病床,只覺得冷,無邊無際的冷,我請先生幫我穿襪子——
從穿上襪子開始,此身已然成了彼身。
罹癌者確診的那一刻,就有一個背包上身,
裝著手術、治療、復發、擔心、憂慮……
實體與非實體的物事,不管在治療哪一個階段,
背包都沒辦法放下來。
那麼,背著吧,背著背包繼續前行。
作者簡介
林黛嫚
小說家、散文家,曾任《中央日報副刊》主編、東華大學駐校作家、中國婦女寫作協會理事長。創作有散文《本城女子》、《時光迷宮》、《你道別了嗎》、《推浪的人》、《移動的夢想》、《寫作的美學與技藝》等,小說《平安》、《林黛嫚短篇小說選》、《粉紅色男孩》、《單獨的存在》等長短篇小說集。另編有《中副五十年精選》、《台灣現代文選小說卷》等。散文〈孤獨的理由〉獲選香港高考閱讀測驗考材。現任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副教授,教授台灣現當代文學、文學創作、寫作訓練。
「未知的遠方時光」終於降臨,當癌症時鐘敲響,林黛嫚寫下《彼身——被指定的人生課題》,這本書裡有醫學與文學的交集,也有疾病書寫與家族書寫的合而為一。有催淚的感人親情,也有最嚴峻的生命拷問,是林黛嫚最深刻的人生紀錄,也是一部血淚交織的生命書寫。
——龔華(詩人)
連日陰冷,天忽然放晴,我的心也豁然開朗,坐在陽臺,喝著茶似乎聞到咖啡香(那時在《人間福報》,黛嫚總是手捧一杯咖啡進辦公室),遠方層次分明的終南山在我眼前如一尊臥佛,想到我們一僧一俗,熱愛文學,從事文字工作,筆念眾生,但人生的課題還須自己親歷體悟。
——釋永芸(前《人間福報》社長)
黛嫚以她的筆力陳述個人對抗癌症的過程和思考,展現了求生的意志力和對生命的感受力,正是以個人故事展現對生命的熱誠和毅力,同時也鼓勵有相同經驗的人,可以以更積極的態度看待疾病。
——蔡素芬(作家)
在最後的決定裡,黛嫚終究是選擇了勇氣和記憶。她在最黑暗的治療過程當中和我的對話,曾有數次質疑:要怎麼樣才能在所剩未知的生命中,做一個有用的人呢?我相信藉著《彼身》的問世,黛嫚終於有了肯定的答案。
——詹玫君(作家)
黛嫚,我有許多和你一起的美好回憶,有些你記得,有些也許你忘了,但不要緊,忘了的那些,等我們老了,我再告訴你。
——楊明(作家)
只有我們最清楚自己經歷了什麼,看見了什麼,感受了什麼。那時抽到小女孩「冒險」牌卡的黛嫚老師,如今值得手握一張「師父」牌卡。她就是自己的師父。
——楊隸亞(作家)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