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全集,收錄從蕭紅正式發表作品起,1931年至1942年,為期十年左右的所有作品。分為小說卷、散文詩歌卷、戲劇書信卷三卷。本卷收入戲劇兩篇、書信五十四封。
本書將胡適所提倡的理念、最精華的文章及言論,系統性的分類、集結,並緊扣台海和國際當前時局發展,羅列三大部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明?」、「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自由?」、「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社會?」 做為選文指標,希冀作為當前社會發展的映照讀本,並在詭譎的政治對立及社會亂象裡,引領大眾進入一個新的思考領...
胡適提倡傳記文學,不遺餘力。不但鼓勵大家寫自傳,也親自示範,除了晚年的口述自傳,這本《四十自述》也是胡適身體力行、鼓勵自傳書寫的成果。不同於梁啟超傳記取材於「英雄人物,偉大事蹟」,胡適恰好相反,比較注重凡夫俗子成功的過程,因此提倡自傳寫作,對象不分販夫走卒或王公貴族。他視自傳為史學的重要材料,是要「...
蕭紅出生於黑龍江省的呼蘭縣城。1940年1月,為避戰亂,移住香港。在香港,懷念故土,於是以故鄉生活為原型,完成長篇小說《呼蘭河傳》,兩年後病逝,年僅31。《呼蘭河傳》以女童的角度描述,有人物沒有主角,有情節沒有主軸,故事平淡,卻淡中有味,藝術成就不凡。
作者有感於中國經典,未經整理,閱讀困難,令一般讀者望而生畏,於是在1942年以深入淺出的筆法,要言不煩,引介中國古代文、史、哲經典。凡13篇,見解精闢,親切易懂,出版至今近七十年,影響深遠,是學子接觸經史子集的入門指南。
讀什麼書,深深影響你會作什麼樣的人。余杰,中國異議作家,長年為個體一點點自由說話、行動的空間努力,以至於流亡。流亡者余杰仍舊手不釋卷,他挑了50本好書跟讀者分享,其作者大抵都能看得通透、想得清楚,又講得明白。讀這些書,不一定會「成功」,但鐵定很難被輕易唬弄。
本卷收入戲劇兩篇、書信五十四封。
戲劇包括:《突擊》(三幕劇)、《民族魂魯迅》(默劇)。
書信收入一九三六年七月至一九四一年二月間蕭紅致蕭軍、黃源、高原、胡風、許廣平、白朗、華崗等人書信。其中,一九三六年七月二十日致蕭軍信,為首次收入,其他全集均未收錄過。
蕭紅(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祖籍山東省聊城市莘縣董杜莊鎮梁丕營村, 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 ,被譽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 。乳名榮華,本名張秀環,後改名為張廼瑩(一說為:張迺瑩)。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2年,結識蕭軍。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表第一篇小說《棄兒》。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長篇小說《馬伯樂》、中篇小說《呼蘭河傳》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