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準備好當國民法官了嗎?
在衡量生與死的天秤上,又該如何作出最適當的判決?
從18個轟動日本的殺人案件,借鏡日本審判經驗,
為國民法官的審理與量刑提供參照!
在真相製造的時代,相逢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我們, 究竟是更容易溝通、融合、化解歧見;還是彼此誤解、仇視,甚而分崩離析?
檢察官依法行事,竟會成為罪人? 我們的社會,究竟生了什麼病? 這是一本寫來改變社會的書,因為一切再不改變,也許就來不及了 披露檢察官、警察、媒體最真實的面貌 ★ 電子書獨家收錄〈作者辭呈〉
她是他的同事與朋友, 她以為他一如外表般溫文有禮, 卻不知道在他知性的面具底下, 隱藏著駭人的噬血怪物…… 翩翩君子隱藏在面具下的殘暴扭曲, 令人為之戰慄的真實犯罪故事!
「人為什麼殺人?」 「殺人犯天生就是怪物嗎?」 在失格的漠視下,任何人都可能成為凶手。 ★ 英版《我們與惡的距離》!爬梳駭人的犯罪事件,分析個體與社會間的連結。 ★ 英國知名司法精神科權威醫師、刑事精神病學顧問理察.泰勒的警世之作! ★ 亞馬遜讀者、全球最大書評網Goodreads近五...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歷史上的今天, 臺灣發生過怎樣的法律事件,改變你我、撼動過去、創造未來? 歷史讓我們反省,法律引我們前瞻, 翻開法曆懂法律, 讓我們穿越歷史、重返法律現場。 最正港也最真情的台灣法律故事!
臺灣法律的前世今生, 臺灣人民走過的歷史痕跡, 每一條法律、每一個案件、每一樁事件, 都緊扣著臺灣人民的生命與生活。 時間無情地前行, 毫無關聯的事件,偶然交疊於「同一天」, 我們得以回首「過去」,更透徹地看清「現在」, 並嘗試掌握「未來」。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
【什麼是觀護人】 觀護人是鮮為人知的司法工作者,堪稱法律體系的邊緣人。 他們隱身各地檢署,不穿法袍、沒有「官」的頭銜,只是一個「人」。 目前全國平均在監人數5萬5千人左右,全國觀護人不超過240人,包括無期徒刑、短刑期,還有緩刑等,每位觀護人同時負責的案件通常是150件到200件。 每個觀護...
【日本熱銷破50萬本!!】 兒童精神科醫師、少年院法務技官,揭露犯罪少年的真相── 從教育、司法、社會,乃至我們每個人, 如何一步步將需要協助的孩子推往地獄?
憲法是什麼滋味?憲法能為我們做什麼? 中華民國憲法不正常? 面對總統民選以來最佳的修憲時刻,我們需要做好知識準備: 一本認識臺灣憲法史的白話讀本誕生! 法律白話文運動重磅新作/全民關注「憲政時刻」,現正熱映中……
無辜者為何會承認犯下罪行? 心理學家解析錯誤自白形成的過程及其矛盾心理 ──────李茂生(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名譽教授)專文推薦──────
這是歷史的幽靈徘徊不去的亂世 大濫殺、強制滅絕、滅種、滅族再度上演?!當今世界現況已和希特勒所處的世界愈來越像! 地球人口爆炸、乾淨水源短缺、糧食危機,外加全球氣候變異、天災人禍頻傳…… 一直以來我們誤會大屠殺的真正成因:生態恐慌和國家毀滅! 原來,人人都可能是滅絕的幫凶!!
從明治到平成,一百五十年的日本近現代史, 新聞媒體一直扮演搧風點火的角色, 我們該如何從中吸取教訓,避免歷史一再重演! - 關東大地震時的流言,演變成虐殺朝鮮人的慘劇? - 大眾對於末世的恐慌,促成奧姆真理教的誕生? 作者運用身為記者的直覺,揭露日本近代史的真實。這些讓人匪夷所思的事件中可以發現...
透過對思想脈絡的分析與法庭攻防的爬梳,《異見的自由》不僅是對美國憲法精神與言論自由之真諦極為精彩的發揚,幫助我們瞭解到為何「我們憎惡的思想也應享有自由」,亦是對當代社會諸多重大多元、矛盾價值的深刻探討。任何一位關心民主社會能如何透過理性的法律來解決社會衝突、保障基本人權與多元價值的現代公民,皆應...
她曾說過: 「我不因我的性別要求特權,我只想要我們的男性同胞把腳從我們的脖子上移開。」 她是人們口中「聲名狼藉的RBG」(The Notorious R.B.G.) 也是美國最高法院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性別平權的最強推手! 本書作者傑佛瑞‧羅森與RBG相識近30年、亦是她忘年之交 藉...
◆永山則夫案為死刑判斷立下了哪些基準?
◆殺人有無計畫性跟可問責程度有什麼樣的關係?
◆只殺一人就可以免死嗎?
◆該如何針對患有精神疾病的被告進行身心狀況的事實認定?
◆人民裁判員判死,二審後職業法官判生,司法如何維護人民法感與量刑的正當性及公平性?
2023年1月1日開始,臺灣正式實施國民法官制度,人民可以直接參與刑事案件審理,並與職業法官攜手合作共同作出判決。臺灣人民參審首波受理殺人、傷害致死、酒駕致死等「故意行為造成死亡結果」之重大犯罪,同時被告縱使檢察官求處死刑,仍須經國民法官與職業法官一起量刑評議,並達三分之二以上高度共識決方得判決死刑。
臺灣的國民法官制度,是以日本裁判員制度作為參考原型。《人民參與死刑審判事件簿》以18件日本案例,包括7件一審裁判員判死、二審職業法官改判無期徒刑「定讞」的案例,帶領讀者認識日本量處死刑的基準與行情,並透過各級法庭相關判決的推論與說理,了解死刑基本的門檻及界線。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藉由日本死刑議題及判決量刑的介紹,將能對照凸顯臺灣司法法制及實務運作的特色良窳。「立足本土、面向國際」,期待國民法官制度實施,更能深化臺灣司法民主、落實國民主權。
作者簡介
林裕順 主編
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委員
台日刑事法研究學會理事長
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學系教授
黃鼎軒
台日刑事法研究學會副祕書長
東吳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
張家維
台日刑事法研究學會祕書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博士生
日本一橋大學研究生
王鈞世
日本大阪大學研究生
名家推薦
吳燦(最高法院院長)
陳運財(成功大學法律系教授兼系主任)
——專文推薦
王妙華(律師)
李復甸(東吳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
邢泰釗(檢察總長)
法律白話文運動
羅秉成(行政院政務委員)
——誠摯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吳燦(最高法院院長)
林教授裕順主編的《人民參與死刑審判事件簿:當法槌落下!借鏡日本判例,為國民法官作好準備》一書,是《國民法官法》的法普小教室,淺顯易懂,有助於可能成為國民法官的你╱妳,深一層思考生死判中,是否抱持「寧於必死之中求其生,勿於可生之處任其死」的法感情,特為推薦。
陳運財(成功大學法律系教授兼系主任)
相信本書不僅可提供審、檢、辯實務界妥適處理死刑的爭議上的參考,亦有助於法學界了解日本實務在面臨個案的困境及思索出口的理路,尤其可讓廣大的一般讀者了解死刑制度及量處死刑應有的基準,同時喚起社會大眾面對此項國家剝奪生命的刑事制裁時的不同的省思。
王妙華(律師)
沒有艱澀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案例,引導著讀者思考,即使沒有法律基礎,也能在筆者的引導下,理解初步的概念,而這也正是國民法官制度推行的目的之一,由法院給人民準備的一堂公民課。
李復甸(東吳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
法律素人參與審判,需要不同於職業法官的全套刑事證據法則。極度簡化的證據開示與辯論程序,扭曲了該有的無罪推定原則。參審所費人力、時間與經費無法估計。民眾的濫情影響司法,輿論領導審判,失控的量刑,都可想見。保障被告不受司法迫害的制度,變成了監督法官審判的工具。若要利用國民參審來健全司法,是完全走錯了方向。
林裕順教授秉持讀書人的良心與專業,對執政當局自我驕傲的新制,用最溫和的語調說最硬的道理。他山之石,可以為錯。日本殷鑑不遠,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邢泰釗(檢察總長)
本書介紹日本裁判員審理死刑案件歷程,經由敘事方式闡述18種案例,以不同角度反覆省思辯證,深入淺出,剖析案件爭議並融入職業法官的判斷基準,發人深省。其中第六章介紹奠定日本法院審理死刑案件時所參照之「永山基準」,尤具參考價值。我國《國民法官法》於今(112)年1月1日施行,此均足為我國刑事司法制度變革之借鏡。
法律白話文運動
看完這本書,你會更了解國民法官在做什麼以及該怎麼做。
羅秉成(行政院代理發言人及政務委員)
這本書深入探討日本裁判員制度實務運作如何作出死刑判決,並分析人民的法感是否逸脫死刑量刑基準,以及死刑量刑應符合何種基本條件等重要議題。本書透過18起轟動日本的殺人事件的真實案例,借鏡日本裁判員制度的審判經驗,為未來可能成為國民法官的一般民眾及法曹實務界提供各種不同角度的觀點,這對於我們才剛啟動上路的國民法官制度的臺灣來說,別具啟發意義。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