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第二冊:阿德勒心理學講義2:兒童的人格教育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談 “不完美” 的第一本不朽經典§
§忠於原典全新翻譯,最為貼近大師的思想與智慧§
人,因不完美而奮發向上。
而人生,會因不完美而更趨完美!
阿德勒首創「自卑情結」一詞
首度將「補償作用」運用於心理學
更開創了心理自助運動的先河──幫助人們與自卑感共存共榮,擁有有益的人生目標,進而活出生命的意義。
★Amazon五顆星、紐約時報、科克斯評論 一致好評 ★TED超人氣演說近四百萬人點閱 你夠了解自己嗎?明明平時待人和善,卻對家人沒有耐心?為何我們有時開朗健談,有時卻內向沈默?究竟哪個才是真實的你?如何能更透徹了解自己,發揮潛力? 我們都比自己想像的還要複雜,需要一種思考自己與他人...
★讓人生為之一變的全新經典,終於誕生! ★日本亞馬遜年度冠軍書,連續300天長踞暢銷榜,街頭巷尾人手一冊! ★榮獲日本2014年商業書大賞第三名,作者古賀史健榮獲評審特別獎! ★獲選《經理人》雜誌2014年4月商管選書。 ★戴爾.卡內基:「阿德勒是畢生研究人類及其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 ★...
「正向教養」是以阿德勒學說為基礎的教養法,主張消除所有懲罰與獎賞,強調用「鼓勵」來教養孩子。過去三十五年,「正向教養」的理論與200多種實用方法,已經成為美國的主流教養方式。 本書擷取「正向教養」最經典實用及最新的49項練習,每項都是有利於家庭關係與孩童發展的方法。簡.尼爾森與她的兒女,婚姻與...
嬰兒不是天生聰明,是「親子對話」能讓他們變得聰明! 新手父母必讀,從家有寶寶的第一天起,就不應錯過的暖心育兒之作。 無關貧富,不論貴賤,「3000萬字計畫」帶你提升親子對話質量, 不必花一毛錢,你與孩子的正向話語,就是幫助大腦發展的那把鑰匙!
《被討厭的勇氣》親子實踐版 岸見一郎的第一本教養書 不責罵、也不讚美,才是最好的教養 父母只要無條件信賴孩子、肯定他們的價值 孩子自然會長出獨立面對生命的勇氣
未來的世代,最重要的不是課業或成績, 而是面對困境和失敗,仍有勇氣去挑戰的耐挫力! ★哈佛、哥倫比亞大學兒童發展專家,教你在10歲前建立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讓孩子一生受惠! ★收錄「韌性商數(RQ)檢測表」「美國學校情緒調節程序」等實用評估及簡單可行的耐挫力鍛練法。
我們從上一代獲得的教養,以及那些教養方式對我們養兒育女的影響,也可能是我們在面對孩子時,可能會犯下的錯誤。本書作者菲莉帕身為心理治療師,有機會觀察親子關係是如何變調的,以及如何讓它恢復正常運作。這包括如何處理你和孩子的感受;如何傾聽孩子,以便更瞭解他們;如何與孩子建立真正的聯繫,而不是陷入令人疲憊的...
好煩、好笑,又不好回答, 你家也有愛問「為什麼」的小哲學家嗎? 雖然不是每個問題都有正確答案, 但是用什麼方法討論、思考,更重要! \牛津博士爸爸的哲學教養法/ 培育孩子「哲學素養」的第一本書, 每天日常的親子對話,也可以深刻有意義!
養兒育女,絕不是完美主義者的遊戲。 作者窮盡十年時間,針對三百個擁有異常孩子的家庭進行深入且多次的拜訪:聽力正常的父母生出聾人後代、芭蕾舞者生出侏儒女兒、華爾街寵兒生出唐氏症寶寶、異 性戀父母生出同性戀、平庸的父母生出神童、慈愛的基督徒父母生出殺人犯,以及自閉症、殘障、跨性別、思覺失調(舊譯:...
★亞馬遜2023年1月最佳書籍★ ★博客來2023年1月外文選書★ 動畫《腦筋急轉彎》顧問、情緒研究的領導學者 帶領我們探索「敬畏」情緒,在平凡日常中找到幸福之道 至今已在世界各地啟迪數十萬人的情緒學者達契爾‧克特納,在傳授快樂之道二十年之後,面對人類嚮往美好生活的永恆追求,提供了一...
★韓國上市一個月,熱銷20,000本。 ★YES24網路書店,9.6顆星好評! ★超過10,000件心理諮商個案的人氣心理師★ 現在開始,是母親和女兒都要「活出自己」的時代。 「為什麼母親在傷心時,不對兒子而是向女兒訴苦?」 「為什麼母親看到女兒幸福時,除了欣慰卻也有些嫉妒?」 ...
我們不該小看孩子受到的壓力和創傷, 因為即使是無心之舉, 也有可能為孩子帶來無可磨滅的影響
想懂愛,必須仔細聆聽 彼此身為人的存在 全球暢銷經典《愛的藝術》作者佛洛姆 教你如何獲得真正的富足與快樂 在1974年到1976年間,佛洛姆撰寫了《擁有還是存在?》(To Have or to Be?)。實際出版時有一部分內容未隨之刊行,本書便是來自這些未收錄的內容。 佛洛...
睽違五年,黃瑽寧最新著作 以科學實證為教養靠山,走出育兒挫敗感, 給足自己勇氣和信心,樂在享受當爸媽,打造幸福感十足的成長性家庭。 以研究實證為湯底,父母之愛為佐料。這次,黃瑽寧要以為人父、人夫角度,從睡眠模式、安全依附、語言發展、親子溝通、手足教養、爸爸育兒、學習引導、幸福婚姻等共九大面向,為你...
什麼樣的焦慮才能稱之為病? 就像快樂、悲傷或憤怒一樣,焦慮是一種基本情緒,是人之所以為人相當核心的一部分。如果要你回想上次覺得焦慮的時刻,毫無疑問,不必回溯到太久以前。不過形式較嚴重的焦慮,也是最常見的心理疾病類型,世界各地有數百萬人隨時都會受到影響。
本書是阿德勒學派正向教養系列書籍第一本、最完整、也是最暢銷的作品,從幼兒園到青少年時期的孩子都適用。 自從2006年推出全新增修版以來,據統計已經使全球10,000,000兒童受惠。
21世紀,我們似乎仍然「相信」些什麼? 你會避開13樓的飯店房間、擔心打破鏡子會招厄運、認為黑貓不祥?還是隨身攜帶幸運小物、或是在人生重要事件前會有個人專屬的好運儀式?儘管今日一切(似乎)皆以科學為依歸,迷信仍無所不在。
憂鬱,可能是21世紀最嚴重(而且沒有疫苗)的疫情,但憂鬱真的存在嗎? 憂鬱症是已開發國家中最常見的心理疾病。許多人承認憂鬱狀態是真實的,但卻難以區分這種憂鬱是屬於一種情緒或心情狀態、悲觀的人格組成的一部分,還是屬於一種精神疾病。有些觀察家主張憂鬱症是現代社會的發明,責備「醫療化」的興起,並...
這不是一本簡單的教養指南,而是革新教養思維的重量級好書! ★一出版即空降亞馬遜、《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時代》雜誌讚譽作者為「千禧世代的教養訓練專家」 ★《逆思維》作者亞當・葛蘭特大力推薦!親職教練/親子KO L口羊太太、閱讀推廣人/國小教師林怡辰、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 留佩萱...
耶魯大學人氣爆棚的心理學導論課都在教什麼? 如何把心理學這門現代科學變得好讀又易懂! 認識人的心就跟研究浩瀚宇宙一樣驚奇又迷人! 好好讀完這本書,你就知道如何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父母說出的話語只有一瞬間,卻會烙印在孩子心裡一輩子 無數媽媽的最佳選擇,「不倒翁老師」給媽媽的親子說話處方! ★ Instagram17萬粉絲追蹤,百萬按讚肯定,出版兩週狂銷兩萬本! ★ 韓國最受歡迎國小老師,十七年教職經驗分享,最有用的親子減壓溝通心法 ★ 用三種尊重語言、五個說話練習...
藥,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 藥(drug)是指刻意服用以獲得預期效果的化學物質。有些藥是醫療用途,意在治療疾病,有些藥則是為了產生令人愉悅的反應,兩種用途都由來已久。
她啟發了多位矽谷傳奇人物,包括賈伯斯。 她的三個超高成就女兒登上《時代》雜誌,力挺媽媽的教養哲學。 她在全球最競爭的學區教書,累積近四十年第一線經驗。
我們築起圍牆,是為了保護自己珍視的東西。 大師深入解析偏見的根源、影響,以及解決之道 一部教你判斷「真實」的寶典
好煩、好笑,又不好回答, 你家也有愛問「為什麼」的小哲學家嗎? 雖然不是每個問題都有正確答案, 但是用什麼方法討論、思考,更重要! \牛津博士爸爸的哲學教養法/ 培育孩子「哲學素養」的第一本書, 每天日常的親子對話,也可以深刻有意義!
當結縭超過六十載的伴侶將離你而去時,你怎麼辦? 本書是亞隆夫妻獻給對方的最後禮物,是大師親身示範喪偶、孤獨和哀悼的心路歷程,更是對芸芸眾生的終極關懷——希望以真摯的記錄和覺察,為受苦的人們帶來一絲撫慰。
「我挑選了七個大家熟悉的格林童話,他們都是女性為主角的故事,觸及的正是七種不同的女性心靈面向,七個尋寶圖。用熟悉的故事做分析文本當然是刻意的,因為熟悉的故事在每一個人心裡都已然有了一些自己既定的看法,及至今集體對此故事的觀點,如果,我們可以將這樣古老、爛熟於心的故事拆解出不同的意涵,讓我們對自身所處...
百分之十的人具備亞斯特質,卻不自知; 與世界格格不入,也從來不被瞭解,卻不知道為什麼。 根據BAP研究,台灣至少有兩百萬個亞斯人。亞斯人看待世界,一如迷霧。他們不懂人類主流「社交大腦」的詭譎、曖昧、浮動、壓抑;而他們黑白分明的特質,也不被理解,總是被貼上諸如「白目」、「不長眼」、「自以為是」...
情緒不會讓你過得很糟,你的想法才會。 當心理師不在你身邊時,本書就是你最佳的陪伴者! 「辨識→反駁→取代」簡單三步驟, 幫助你打破慣性、挑戰自我, 從十大非理性信念中解脫,徹底翻轉生命! 全球暢銷超過150萬冊、啟發數百萬人、影響力遠超佛洛伊德的心理學家經典之作!「情緒/認知ABC...
薩提爾親子對話專家李儀婷,從實戰經驗淬鍊超強親子對話練習, 30 種失控情境 x 3個對話工具 x 3道安全卡榫 x 3不1要, 超擬真實作練習,讓你三言兩語,扭轉親子、手足間的情緒困境。
特別收錄「拖延掰掰•圖解拉頁」 [5大心理成因,12項克服技巧,一次就上手] 診斷你的拖延類型,根治你的拖延毛病 40年讀者口碑 ╳ 拖延症自助經典 關於拖延症最全面的心理解析、最精準而持續的12種克服技巧
孩子的課業光靠老師是不夠的,父母的陪伴與引導更為關鍵! 點燃學習動機 × 找到讀書方法 × 掌握練習訣竅 解鎖3大關鍵,打造孩子高效學習力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曾任教中學多年,以實際輔導中學生改善學習問題的專業經驗, 歸納出提升學習成效的實作步驟,幫助父母陪伴孩子找到讀書方法、掌握滿分策略。
跟著腦科學權威科普作家謝伯讓,探究從人際情緒、認知、語言到社會互動,在意想不到的實驗發現中,一窺孩子大腦與心智的不可思議。
童年時期的一切經歷建構了我們,安全的依附關係讓我們能夠有勇氣探索新事物而不陷入失去照顧者的焦慮,這樣的聯結與安全感,是兒童發展心智與興趣的重要基礎。然而,忽略幼兒時期的心理安全時,多數人卻要在成年時期,付出更多代價重新建立自己的安全感。
不是我想這麼做,是我的強迫症逼我的。 .一直買一直買一直買 .全年無休拔頭髮、咬指甲 .一個人嗑掉整桶冰淇淋,明知不對 .重度沉迷在性行為、藥物,不能停止 .永遠擔心今天穿著不當,懷疑別人用異樣眼光看我 本書率先提出可以由自己施行、可以幫助自己與他人的4個簡易步驟,有效對抗強迫的意...
第一冊: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阿德勒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卑感。」他所創始的個體心理學,緊扣「自卑感的問題與力量」發展,形成一套阿德勒的不完美生活哲學。自卑感是人類努力與成就的基礎,卻也是一切心理問題的根源。因此,阿德勒深入分析自卑感,揭開其副產品──「自卑情結」與「優越情結」對人們的戕害。他並提出過好生活該有的「常識」、「社會興趣」與「社會適應能力」,期盼能幫助人們與自卑感共存共榮,消除情結的障礙,設定有用與健全的人生目標,進而活出生命的意義。
阿德勒主張,決定我們生活型態的「人生風格」(the style of life)在四、五歲就由「人生原型」決定。因此,對於孩童的教育要從小開始,而且方向必須正確。童年時期如果出了差錯(如父母過於溺愛),未來就得付出很大的代價(如犯罪)。而對於行為出現偏差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減低他們的自卑感(但毋須完全根除,因為自卑感也是讓人向上的力量),讓他們發展出對人生有用的「社會興趣」(social interest),進而導正他們人生的目標。
只要每個人都能好好運用自卑感,培養適當的社會興趣,就能萌生勇氣,融入社會並適應良好。只要相信阿德勒心理學所倡導的「沒有人做不到的事。」(Everyone can accomplish everything.)就能擁有正常、圓滿的人生。
阿德勒行文淺白,兼有厚度與後勁,所呈現的人文觀點,極具啟發性與前瞻性。
且聽他從人格、童年、家庭、夢境、教育、人際關係、愛情與婚姻等人生百景,彷彿老師為學生講課一般,論道說理,揭示重點,並娓娓道來形形色色的臨床故事,有待你慢慢看,好好看,反覆看,細細咀嚼出字句背後豐沛的底蘊與真義。
請透過本書,從頭或重新認識阿德勒,隨著他的所思所談、他為你揭露的人生無用面與黑暗面……你將能認識真正的自己,擁抱人人都有的自卑感,將所有的不美好化為養分,自能萌生勇氣,面對一切挑戰與逆境。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本書日文版譯者岸見一郎並指出,阿德勒心理學是領先時代潮流逾一百年的思想導論,以我們這個世代來說,其重要性肯定只會越來越高。
作者簡介
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
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與佛洛伊德、榮格齊名,為二十世紀精神分析學派的三巨頭之一。
阿德勒對後世的影響與貢獻極大,包含多位知名心理學家,如馬斯洛(Abraham Maslow)、弗蘭克(Viktor Frankl)、羅傑斯(Carl Rogers)、佛洛姆(Erich Fromm)等,而人際關係學大師卡內基(Dale Carnegie)、成功學大師柯維(Stephen R. Covey)、經營管理大師大前研一也都深受阿德勒心理學的啟迪,卡內基更曾讚譽阿德勒是「畢生研究人類及其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
畢生著作甚豐,除本書外,最為讀者熟知的作品為《自卑與超越》(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第二冊:阿德勒心理學講義2:兒童的人格教育
本書是二十世紀偉大的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Alfred Adler),專門討論兒童的人格發展與教育觀念的一本經典。
這也是一本直指我們每個人內心的書——我們都有過童年,有過童年時期的種種體驗,因此我們會如此關心教育問題。這本書正好直接剖析「人—教育」的核心問題,透過閱讀這本書,我們可以再活一次,認識自己,並且更知道如何好好地教導小孩。
這本書結合了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以及許多實例,希望給予家長、老師、心理輔導者一些指引,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健全的人格,並了解兒童行為問題的癥結、問題兒童是如何產生的。
阿德勒的核心觀念包括:
‧一個人的人生風格(style of life)是他所有行為的根源,幼兒在5歲之前,就會建立其人生風格的原型。父母和教師必須注意孩子的人生風格是否有偏差。
‧孩子的偏差行為,只是他們追求優越感和逃避自卑感的手段。
‧孩子從小到大,在以下這三個面向,最能表現真正的自我:
1. 人際關係(群己):如何結交朋友,與人相處?
2. 社會分工(志業):如何投入和運用自己的一生?
3. 親密關係(愛與被愛):如何和異性相處?
‧人生目標錯誤的兒童,會為了維持其優越感,而產生各種問題行為,小則冷漠、自閉,大則與社會為敵。
‧沒有壞孩子,只有灰心氣餒的孩子。這些孩子需要鼓勵,幫助他重拾勇氣。
‧一些「好孩子」之所以表現出好的行為,可能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優越感。當情境產生變化,他的好行為不一定能持續。
解决這些兒童問題的關鍵,在於了解其整體人格,並給予同情、理解、關心與鼓勵,而不是懲罰。透過一步步的認知層面的改造,讓兒童重新形成一個對社會有益的目標,可以正面地實現其優越感。
本書的英文版於1930年出版,距今將近90年,但是讀來沒有距離,彷彿在談我們身邊的兒童、青少年、父母與教師。阿德勒的每句金言,溫暖中又帶有當頭棒喝的力道,他以親切的口吻,為我們解惑,也道出阿德勒心理學的重要原理。
藉由這本書,我們可以更了解孩子,也更認識自己,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開始。
▍作者簡介
阿德勒Alfred Adler
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與佛洛伊德、榮格齊名,為二十世紀精神分析學派的三巨頭之一。
阿德勒對後世的影響與貢獻極大,包含多位知名心理學家,如馬斯洛(Abraham Maslow)、弗蘭克(Viktor Frankl)、羅傑斯(Carl Rogers)、佛洛姆(Erich Fromm)等,而人際關係學大師卡內基(Dale Carnegie)、成功學大師柯維(Stephen R. Covey)、經營管理大師大前研一也都深受阿德勒心理學的啟迪,卡內基更曾讚譽阿德勒是「畢生研究人類及其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
他的重要著作有: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The Science of Living)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2:兒童的人格教育》(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自卑與超越》(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認識人性》(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
譯者簡介
彭正梅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是比較教育學、德國教育學、西方教育哲學、教育政策。出版的學術著作有《異域察論:德國與美國教育學研究》、《求取與反思:新世紀以來全球教育改革研究及中國教育傳統的初步考察》等多部,還有多部譯著出版,並在重要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彭莉莉
教育學博士,現就職於華東師範大學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
★專家學者一致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張德芬∣身心靈作家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曾端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游乾桂∣臨床心理師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作家
(依姓氏筆畫序)
他教導我們生活「常識」,幫助人們了解自己的人生目標,並活出生命的意義。──曾端真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他從不避諱談論人性中最為不堪的部分,他總是正面迎接所有天生的缺陷與成長的挫敗,他把這些「不美好」當成人生的資產,告訴我們「面對脆弱的自己」是為了迎向在生命路上勇敢前行的希望與力量。──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如果你需要激勵自己有改變的勇氣,也深知自己渴望做一個真實且自己喜歡的人,那麼從拿起這一本書開始,就是勇氣的開始。這不僅是為生命做一次完整的了解,也是在了解任何年齡、任何世代的人類問題,所開始進行的有益關注及停留。──蘇絢慧(諮商心理師‧作家)
作為一位理論家、實務者,以及作為一個人,阿德勒並沒有限制自己,要依照誰的期待而活,包括對他影響深遠的佛洛伊德。他活得如此精采與自由,儘管他被人討厭,也無畏無懼。──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