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文學的發展,以追風的〈她要往何處去〉為濫觴,發表於1922年,至今剛好一百年。在這一專輯的〈導言〉中,張教授將九篇小説平均分成三個階段:日治時期(1922–1945)、戰後(1945–1991)和當代(1992–),且對作品的創作背景和選錄的考量,一一加以説明。
10月號《秘密讀者》的專題是《短篇小說》排名賽,從網路海選到評審交鋒,選出最優秀一篇和最「落漆」一篇。海選激烈,評審交鋒,就等你的意見。「人生相談室」教你XX政府,「讀者敲碗」敲出魔術師。書評一樣有4篇,這次能不能說到你心坎呢?先賭為快!
邁向2014的關頭,本期《秘密讀者》以專題來關注今年書市,從銷售等出版現象,觀察讀者對廣泛意義上的文學書,有什麼樣的想法。朱天心在敲碗專欄粉墨登場,而人生相談室這次接待的是我們深愛的魯蛇同胞。讀者將《風起》讀成純愛小說,也詳談了架空與歷史中的屠殺。文學一直是抵抗現實的利器,年關將近,秘密讀者頂住...
本期《秘密讀者》規劃「中國詩歌」的專題,藉此提供讀者可以依照不同角度切入當代的中國詩壇,同時也可以映照目前台灣的詩歌發展在體制上的問題。敲碗書評《零地點》,板橋卓小姐詢問舅舅過世的問題。一篇詩評,一篇出版市場評論;有人剖析趙剛之熱愛陳映真,有人讀出《舞姬》中的微火。
作家熟成後,誰還記得當初咬下第一口文學蘋果的滋味?本期秘密讀者回顧亞洲六位作家的第一篇作品,帶您一窺作家與社會共同脈動的歷程。敲碗專欄是《文學理論倒讀》。人生相談室這回的案主有點慘,《金瓶梅》與王定國有機會拯救感情多舛的命運嗎?書評同時有肆一跟黃錦樹,讀者你怎麼看?新專欄「評論工具箱」粉墨登場,...
你喜歡看動畫/漫畫/遊戲(ACG)嗎?六月的《秘密讀者》專題「當動畫開始思考」由帝大社研宅學組(Socotaku)客座編輯,聚焦日本動畫監督神山健治的兩大作品《攻殼機動隊 S.A.C 2nd GIG》與《東之伊甸》,企圖從動畫中看出台灣的政治契機。書評《後宮甄嬛傳》跟《蒙馬特遺書》同台,胡晴舫的《懸...
本書名為《薄命》,然實際上是將一些光復前的文學作家作品匯集成冊,作者雖不如賴和等人的名聲響亮,但是對於台灣這片土地上的殷殷期盼與關懷都是相若的。一共收錄《一個勞働者的死》、《薄命》(楊華)、《島都》、《紀念樹》、《無花果》、《禪》、《安息之日》、《秋信》、《長壽會》、《脫穎》(朱點人)、《夜雨》、《...
秘密讀者陪你度七夕,反對二元論的愛情觀,去死團員也安心!專題五篇文章,從郭松棻與陳映真筆下的少女與少婦,一直講到「那些年」和BL,期待你也來分享你的愛情觀。「人生相談室」回應文學出入擁核與反核的方式,書評有高翊峰新作《泡沫戰爭》和舒茲《鱷魚街》,更有長文討論賴香吟筆下的學運與愛情!
吳明益在臉書上自稱「不靠行」,讓秘密讀者開始思考:什麼是「不靠行」?靠行與不靠行的作家,有什麼區別,又會如何影響文學作品生產者的社群呢?挑釁與反省都不偏廢,本期《秘密讀者》共讀《善遞饅頭》,幫不讓你讀太宰治的媽媽緩頰,書評帶到《閣樓裡的佛》,而吉田修一的《路》跟徐嘉澤的《他城紀》又怎麼會扯上關係?
2015年年終,秘密讀者照例做大專題回顧,這次我們專注於文學策展,或說從策展切入文學作品、展覽及其改編。密集轟炸的11篇專題文章加1篇書評,這是秘密讀者陪你跨的第三次年。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its development, Taiwan’s New Literature was intimately connected with realism.
The year 2022 is the one-hundredth anniversary of fiction writing in Taiwan, and also the one-hundredth anniversary of modernist literature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For the former, this is the one-hundredth anniversary of the publication of Chui Feng’s “Where Will She Go?” For the latter, it is the one-hundredth anniversary of the publication of James Joyce’s (1882–1941) novel Ulysses, and Anglo-American writer T. S. Eliot’s (1888–1965) poem The Waste Land. When the Alphabet Lab was first established, it also paid tribute to the contribution of modernism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st-war Taiwan literature. In this special fiftieth issue on “Taiwan Fiction and ‘Realism,’” we once again identify and trace out the pathways and objectives of Taiwan’s writer apostles over the past one-hundred years.
台灣新文學的發展,以追風的〈她要往何處去〉為濫觴,發表於1922年,至今剛好一百年。台灣新文學發軔時,歐美現代主義發展已達到高峰,台灣必然受到影響,可見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在台灣的演變是與時並進的。在這一專輯的〈導言〉中,張教授將九篇小説平均分成三個階段:日治時期(1922–1945)、戰後(1945–1991)和當代(1992–),且對作品的創作背景和選錄的考量,一一加以説明。要而言之,所選譯的九篇「寫實主義」小説,題材涵蓋面廣,各以不同的歷史背景,寫實地反映出社會現實。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