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騙照、釣魚網站、個資外洩、投資詐欺、
演唱會黃牛、誘騙海外打工……
各種網路威脅早已滲透現代生活,
下個目標,可能就是你!
★韓國第一線的網路犯罪科前刑警首度出書
★完整揭露從N號房、兒少性剝削、賭博、駭客到感情詐欺的犯罪手法及預防對策
★網路時代,人人必備的自保守則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肯定本書作者的勇敢!」──N號房事件吹哨記者「追蹤團火花」
耗時三年、多方調查 首部臺灣女性連續殺人犯的罪案書寫 卓越新聞獎得主胡慕情獄中多次採訪死刑犯林于如 取得親筆自傳 試圖探討悲劇成因、判決過程與真相 「我恨不得一聲槍響,讓我脫離苦海,但是為什麼,我是驚世媳婦?」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擲地之作★ ★亞馬遜Kindle 優秀非小說讀物★ 食利的資本主義、充斥菁英與職業政客的民主主義 在21世紀搖搖欲墜 敲響了民主資本主義的警世鐘!
假帳號留言、帶風向、餵養仇恨言論、惡意檢舉、違反社群守則…… 如今的臉書,還有理性公共討論的空間嗎? 勒令停業撤照、醜化抹黑、人身限制、訴訟騷擾、國家機器監控…… 在獨裁政府打壓下,新聞記者該如何突圍? 祖克伯臉書 杜特蒂政府 = 獨裁者共犯結構 堅守底線 追求真相 打擊假新聞暴力 「對權...
一部財富與富人們隱密棲地的實地踏查報告 都會中財閥勢力與富豪特權的暗黑民族誌 洪敬舒 | 臺灣勞工陣線協會研究部主任 黃克先 |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危殆生活》作者 盧郁佳 | 作家 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 | 《大減速》(Slowdown)作者 ——推薦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上野教授,您如何不對男人絕望?」 12回書信往返,24次真摯、銳利, 毫不保留的文字交鋒! 【誠品、博客來、金石堂、讀冊 當月選書四冠王!】 女性主義先驅上野千鶴子與新銳作家鈴木涼美,年齡相差四十歲,各自走過波瀾壯闊的人生。兩人以一年的時間互相通信,深刻討論情色資本、母女、戀愛...
★德國不敗長銷書,攻佔韓國百大暢銷榜近三年! ★讀者熱評:「比別人早一點讀到書中見解,就是天大的幸運!」 你是富一代、富二代,還是正努力往上攀爬的中產階級? 你期待孩子比你活得更自由、更有成就嗎? 了解創造財富與身分地位的「慣習」, 擴充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語言、身體與心理七大...
《疼痛帝國》、《什麼都別說》作者在《紐約客》的精選文章 他是非虛構寫作的福爾摩斯 這個時代獲獎最多的記者之一 也是當代最佳的非虛構類作家 《紐約時報》暢銷書 《紐約客》、Goodreads年度最佳書籍
╒════════════════════╗ 我們永遠無法保證自己不會犯錯, 那,你會不會是下一個被出征的人? 一本社群時代的自我保護指南! ╚════════════════════╝
你是不是認為做錯事就該反省? 你是否常把「對不起」掛在嘴上? 身為家長的你,會教小孩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立場想一想嗎? ─── 如果「是」,請你一定要看完這本書! 許多常見的教養模式、被視為正確的價值觀, 其實把大人和孩子都逼向絕境。 {日本更生專家岡本茂樹十週年暢銷經典Ⅰ}
貧困的屍體 / 凍死的屍體 / 孤獨的屍體 / 衰老的屍體 / 自殺與被害的屍體 / 幸福的屍體 …… 生前不平等,死後也有階級差異。 無法以「病死」一言蔽之的遺體, 訴說著殘酷的階級問題。 ★ 大師兄(《你好,我是接體員》作者)專文作序 ★
養兒育女,絕不是完美主義者的遊戲。 作者窮盡十年時間,針對三百個擁有異常孩子的家庭進行深入且多次的拜訪:聽力正常的父母生出聾人後代、芭蕾舞者生出侏儒女兒、華爾街寵兒生出唐氏症寶寶、異 性戀父母生出同性戀、平庸的父母生出神童、慈愛的基督徒父母生出殺人犯,以及自閉症、殘障、跨性別、思覺失調(舊譯:...
我們不該小看孩子受到的壓力和創傷, 因為即使是無心之舉, 也有可能為孩子帶來無可磨滅的影響
我們離不開石化,也為石化付出代價,石化業不該是犧牲的體系。 首部揭開半世紀以來臺灣石化地帶變遷的圖文調查報導。 它完整追蹤從一輕到六輕,臺灣社會、經濟、民主、環境與科學發展的歷程, 以及未來石化與土地共存的機會。
──2020年Openbook好書獎入圍作《牆國誌》作者好評再出擊── ──《環球郵報》2021年度選書── ──《紐約客》2022年最佳書籍── 繼調查報導前作《牆國誌》,詹姆斯.格里菲斯再次集歷史、文化、教育、政策、國情於一書, 藉由深度跨國調查威爾斯語、夏威夷語與粵語三種受壓迫語言...
臺灣與世界許多地方,正走進低生育率的時代。過去生育經常被看做女性的責任,不生孩子或生不出孩子的女性,經常面對社會的譴責。但時至今日,我們必須正視,影響女性生或不生孩子的因素,既有個人抉擇,也是個人與時代、與環境互動的結果。這本書回顧這個抉擇被忽略的歷史,正視古今女性在生或不生路上的掙扎。這些既屬...
新創神話!?揭露3000億獨創醫療科技的超完美騙局 她被譽為女版賈伯斯、《富比世》全球最年輕的創業女富豪, 如何用「一滴血」顛覆血液檢測、翻轉醫療產業? 一項即將改變你我健康的醫療檢測新科技, 而它的技術來自──謊言!
本書是在美國長久以來採用,並廣受歡迎的大學性教育教科書。特色是採取「正向看待」的觀點,尊重生理及心理真實,尊重各種經驗及文化,也尊重專業研究及調查,並從性教育擴及性別教育、情感教育,融合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與女性主義的觀點,並不斷逐年修訂。中譯本將是台灣市面上第一本全方...
在真相製造的時代,相逢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我們, 究竟是更容易溝通、融合、化解歧見;還是彼此誤解、仇視,甚而分崩離析?
友騙照、釣魚網站、個資外洩、投資詐欺、
演唱會黃牛、誘騙海外打工……
各種網路威脅早已滲透現代生活,
下個目標,可能就是你!
★ 韓國第一線的網路犯罪科前刑警首度出書
★ 完整揭露從N號房、兒少性剝削、賭博、駭客到感情詐欺的犯罪手法及預防對策
★ 網路時代,人人必備的自保守則
★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肯定本書作者的勇敢!」──N號房事件吹哨記者「追蹤團火花」
► 網路帶來便利,也帶來意想不到的犯罪深淵
科技的發展帶來了豐富便利的生活,在這個沒有網路不行的時代,
只是交友、求職、購物,卻很可能就被騙,
善於使用現代科技的人,往往會認為自己不可能上當,
但越缺乏戒心,越容易在無形的數位環境中成為受害者。
2020年,網路性犯罪N號房事件,震驚國際,為社會帶來巨大衝擊。
韓國前刑警朴重炫,曾待過網路犯罪的專門調查單位,
他經手無數重大刑事案件,發現即使在N號房事件後,
類似的事件並沒有銷聲匿跡,網路犯罪的組織反而更加龐大,且手法日新月異,
他揭露17樁重大案件,包括:數位性犯罪、非法賭博網站、跨國駭客集團和金錢詐騙──
.情侶間的私密影片,被其中一方上傳到特定雲端硬碟,任人付費下載
.未成年者透過隨機聊天認識網友,卻被迫發生性關係,甚至遭到偷拍
.求職網站的個資外洩,變成詐騙集團用來搬運贓款的人頭帳戶
.非法賭博網站暗中發展,色情漫畫與影片也加入其中,早已成為新興市場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前科的一般上班族,在網路世界成為掠食者
這些犯罪者持續恣意在社群軟體、網站上尋找目標,
從X(Twitter)、Mega、Telegram,甚至到Discord、暗網,
不能容許的犯罪,在一支手機就能隨意接觸的平台上不斷發生。
每樁真實案件皆以調查報告書為基礎,
描寫刑警如何開啟調查、掌握證據、鎖定並逮捕嫌犯,完整揭露辦案過程,
也有嫌疑人的自白、受害人所承受的痛苦,呈現案件中不同角度的看法。
每樁案件之後的「偵辦筆記」,則公開大眾鮮少知道的延伸犯罪手法。
► 終身抹殺受害者人格的網路犯罪
朴重炫長期在第一線受理報案、查緝罪犯,
同時目睹眾多受害者的遭遇,追蹤這些個案的狀態,
發現即使案件結束了,人們的心理創傷也不會輕易消失。
他認為,比起眼睜睜地看著人格被殺害的案發現場,
率先守護受害者的生活更重要,因此決定公開自己過往的偵
也轉調網路犯罪預防教育專門科,專注於網路犯罪的預防教育。
► 你我如何避免成為網路被害人?
連根奪走兒童、少年和女性生活的殘忍案件是如何發生的?
既然加害者已經遭到逮捕,創傷或危害就告一段落了嗎?
我們該如何避免自己或孩子掉入陷阱?
朴重炫也在書中提出實際方法,
除了相關監督及查緝機構必須密切採取合作,
我們在使用網路時也要建立警覺的態度,不輕易說出個人資訊,
看起來越便利越夢幻的地方,反而暗藏了越多陷阱。
當孩子成為受害者時,對於父母來說,最重要的是不要貶低或漠視孩子的感受。
正因為網路犯罪必須發生在「網路」這個空間內,
只要懂得網路的光明面與黑暗面,
乾淨明亮的網路空間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
作者簡介
朴重炫(박중현)
2003年,開始在京畿道漣川郡警察局擔任刑警;2019年,調任至網路犯罪預防教育專門科。他認為,如果不切斷遍布各地網路犯罪的可能性,民眾就難以好好生活。抱持著不能再出現網路犯罪受害者的想法,專注於網路犯罪的預防教育。
譯者簡介
林侑毅
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韓國高麗大學碩、博士學位。擅長翻譯文學、旅遊、心理勵志、親子教養等主題。譯有《解語之書》、《自行車上的中國壯遊》、《好好回話,開啟好關係》、《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等七十餘本,並著有東亞漢學論文數十篇。歡迎來信賜教:lice520@gmail.com
【警世推薦】
王婉瑜│立法委員
追蹤團火花│韓國獨立記者團體
「我曾經是數位犯罪深度採訪記者『追蹤團火花』的成員,在過去兩年間見過無數的警察。最早是在舉報N號房事件的時候,見到了江原警察廳的調查官,之後為了採訪,陸續見到許多調查官和高層人士,也包含警察大學的教授和相關實務人員,足足超過百人。我敢保證,過去我所見過的無數警察,肯定都會佩服本書作者的勇氣。有哪個調查官敢這樣毫無保留地公開偵辦筆記呢?尤其作者在將受害事實告訴數位性犯罪受害者之前,如此透漏自己的想法:『這種事情不可能一回生、二回熟。』這樣的坦誠,在我看來相當難得。我想,這或許能帶給相關從業人士一點安慰,進而有助於改善偵辦環境吧?在閱讀本書時,總能從每一次的案件中,感受到作者身為調查官,想為每個事件負責到底的心意。比起過去我所見過的警察,率真而勇敢的作者更像是一位貼近人心、無所畏懼的市民。」──煓,獨立記者團體「追蹤團火花」前成員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