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作者一九七○年遊學日本京都十月間所創作的散文作品。由於作者深諳日本語言、文化,長時居留,故能深入古都的多種層面,以細微的觀察,娓娓的敘述,呈現了她個人對於京都的體會。於是京都近郊的亭臺樓閣、古剎名園;京都的節令行事、民情風俗,有如一幅白描長卷,一一展現眼前。書中各篇雖早已寫就,於今讀來,那些異國情調所帶來的感動,不僅未曾稍減,反而愈見深沉。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王家衛人生首序 暢銷作家李舒最新隨筆集 細數半世紀前的優雅與風情 佳人與雅士的傳奇往事 如那一抹夕陽下的餘暉 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遺落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為什麼是京都?
「一個保留古典遺跡的驕傲,同時又慷慨地兼容今日科學文明的都市。這是一個奇妙的都市,在這兒,低矮而古老的日式木屋,可以和鋼筋水泥的新型大樓比鄰;在這兒,三味線的弦音,可以和爵士熱門音樂並存;在這兒,梳高髻,穿和服,長帶搖曳背後的祇園舞妓,可以和染紅髮,著露膝迷你裙的摩登少女同行。新與舊,傳統與時興,在這個都市裡是如此協調交融著,散發出令人不可抗拒的魅力。這就是京都之不同於東京的地方,這就是京都之不同於奈良的地方,也正是京都之所以為京都。」── 林文月
▍古都文化巡禮
收錄多篇日本傳統文化介紹,要深入了解日本,不能不讀:
★外行好熱鬧,內行看門道的〈京都茶會記〉
★看藝伎翩翩起舞〈櫻花時節觀都舞〉
★全城出動!最風情萬種的〈祇園祭〉
★和鄰居大媽袒裎相見?〈京都「湯屋」趣談〉
本書收錄了作者一九七○年遊學日本京都十月間所創作的散文作品。由於作者深諳日本語言、文化,長時居留,故能深入古都的多種層面,以細微的觀察,娓娓的敘述,呈現了她個人對於京都的體會。於是京都近郊的亭臺樓閣、古剎名園;京都的節令行事、民情風俗,有如一幅白描長卷,一一展現眼前。書中各篇雖早已寫就,於今讀來,那些異國情調所帶來的感動,不僅未曾稍減,反而愈見深沉。
作者簡介:
林文月(1933~2023)
臺灣彰化人。生於上海日本租界。幼時接受日本教育,十一歲始返臺,學習臺語,並接受中文教育。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後,即留母校執教,專攻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曾任美國華盛頓大學、史丹佛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捷克查理斯大學客座教授。教學之餘,更從事文學創作及翻譯。學術著作、譯作細膩嚴謹,散文作品則在記敘與抒情中蘊含無限感思,傳遞著生活裡充盈的美好。一九九三年自臺大退休,次年獲聘為臺大中文系名譽教授,後旅居美國。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類)、國家文藝獎散文獎及翻譯獎。著有《讀中文系的人》、《飲膳札記》、《山水與古典》等,並譯注日本古典文學名著《源氏物語》、《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記》、《伊勢物語》。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