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文•亞隆在本書中,以獨樹一格的敘述風格,探討「人之終有一死」這個普世議題。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生命中最艱鉅的挑戰:克服死亡恐懼――就算有最堅固的防衛,我們也無法徹底壓制心底的死亡焦慮,它永遠在那裡,蟄伏在內心某個隱密的深谷裡。
死是這樣地短暫,為何生卻如此漫長? 當呼吸都讓人滅頂、世俗使人憤恨,肯定生命有何意義? 厭世時代絕無僅有的生命指南,日本讀者共鳴「這本書改變了我!」 太宰治曾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叔本華寫下:「一切生命的本質即是痛苦。」 2500年來人類朝朝暮暮地徘徊在生死之間,所求究...
鹽漬入味的雙人苦旅,在英格蘭西南海濱小徑尋找生命的解答。 當摯愛臨終,如何才能不留悔恨?假使生活頃刻分崩離析,我們如何在千里徒步中,重拾愛與希望? 結褵30多年的蕊娜與莫思,遭朋友欺騙,住家與民宿農場被法院查封;莫思又被診斷出腦疾,可能只剩半年壽命⋯⋯轉眼間失去一切的他們,毅...
「對禮儀師來說,死亡或許是重複的, 但對生者而言,每一次的哀傷都是新的, 世界上從沒有一場死亡能夠完全相同。」 ★讓你正視死亡,將來能與至親摯愛,好好道歉、道謝、道愛、道別的一本書★ ★【內附天堂筆記本】做好人生終點前的五大準備,規劃你的美好告別!★
善終並非遙不可及,條件是必須有所準備 第一手個案接觸經驗,最圓滿的生命自主實踐 拒絕無效醫療,傳達在宅善終、臨終照顧知識 期待走向善終的讀者最佳指引參考
當親耳聽見母親說:「如果我不值得活了,你要幫助我解脫。」 該如何抉擇?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思考死亡就是思考生命。」 面對「送母遠行」的生死之約,最後一段旅程該如何陪伴; 當生命僅餘痛苦,人們是否有自主善終的權利!
練習心安,邁向人生的大自由! 成為醫師,是一種因緣; 成為佛弟子,是另一種因緣。 跟著主動脈半日醫師半日僧的奇幻旅程, 走過他以生命築起的安穩堅固的橋梁, 覺悟地哭、幸福地笑, 而且不經肉體痛苦便能渡河。
時間不是金錢,時間是生命 知道自己的死期將至 我們才開始感受到時間的重量 作者金範錫是首爾大學醫院的腫瘤科醫師,十八年來目睹了許多病患整理人生的過程。患者及其家屬,在預定的死亡面前,表露出對人生、對彼此的真性情。
面對COVID-19巨大的危機,我們要到哪裡尋找資源,安定自己的心神呢? 著名作家楊腓力想到向文學與歷史尋求心靈的答案;他閱讀英國的死亡文學大師鄧恩在四百年前所寫的《緊急時刻的祈禱》,竟發現這場我們以為如此獨特的世紀之災,原來前人早已經歷過,而且留下了豐富的筆記可供今日的你我安頓身心。
本書記錄了作者由患癌入院到化療完成的點滴、感受和心路歷程。 這個突如其來的病令他和家人都措手不及,加上當時他正面對創傷後遺症和人際情緒困擾,對他來說,這病簡直是雪上加霜。 因此,本書盼望將治療期間閱讀詩篇所產生的感想記錄下來,內容關於治療與禱告的經驗,作者如何藉此與自己和上帝對話,與詩人共感。 雖然...
人終其一生都背著一只行囊,裡頭裝著我們的所想所望, 也會留下供後人思念的痕跡。 如果要為人生最後的這段旅程收拾行囊,你會想打包什麼? 人皆有死,但你可以優雅轉身 德國老人集居住宅發起人 ╳ 德國安寧療護學程創辦人 聯手打造一場關於生死的對話練習 亞馬遜讀者4.8顆星感動好評︱長踞《明鏡週刊》排行榜...
歐文•亞隆在本書中,以獨樹一格的敘述風格,探討「人之終有一死」這個普世議題。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生命中最艱鉅的挑戰:克服死亡恐懼――就算有最堅固的防衛,我們也無法徹底壓制心底的死亡焦慮,它永遠在那裡,蟄伏在內心某個隱密的深谷裡。
亞隆既是畢生助人處理死亡焦慮的專業工作者,也是眼見死亡步步進逼的凡人,在寫出人們與死亡恐懼搏鬥的動人故事的同時,他亦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並融入偉大思想家對死亡的真知灼見,鼓勵讀者面對自身的有限處境、積極走入人群。一旦我們認清自己終有一死,將會豁然開朗,更熱愛、珍惜生命,重新安排生活的輕重緩急,樂意承擔人生必須經歷的風險,並與摯愛的人有更深刻的交流。我們終將克服死亡恐懼,結伴走過考驗,勇敢活出有意義的充實人生。
《凝視太陽》全新增訂版加入了全新內容:
小說〈我要報警〉敘述了一個真實懾人、沉重得令人難以承受的「逃生」故事,在劇力萬鈞、扣人心弦的情節中,亞隆不著痕跡地融入存在心理治療的洞見與心法。
〈歐文•亞隆醫師訪談錄〉則為讀者提供了另一個角度認識亞隆其人其說。
亞隆有如天使一般,揪出了不時糾纏我們的惡魔。
――羅洛.梅(Rollo May,美國存在心理學大師)
亞隆是一位「不尋常」的心理治療師。他的真誠贏得病人的信任,是他治療成功的最大原因。
――賴其萬
在我臨床服務、學術發展、個人生涯的歷程中,亞隆的存在一直帶給我方向與溫暖。
――方俊凱
閱讀本書可以是真誠面對人類必朽命運的開始。
――蔡昌雄
七十六歲的亞隆,早在八○年代時,就已經從他存在心理治療的創新取向,給出關乎人類心靈的獨到見解了。即便這本書重申了眾所周知的哲學觀點,但亞隆充滿人道關懷、撫平人心的見解,依然將吸引一批新的讀者。
――《出版人週報》(Publishers Weekly)
《凝視太陽》不是教科書,也不只是自我成長的工具書而已。雖然它有著濃濃的哲學氣息,卻完全沒有枯燥的理論。這本書充滿了真實的動人故事,在亞隆的精心鋪陳下,每個病患彷彿現身說法,道出赤裸裸的恐懼和心路歷程,每每帶給人啟發,感人肺腑。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一想到死亡就害怕,該怎麼辦?」……亞隆在《凝視太陽》中獻上了他的妙方:和他人建立真心的交流,努力活得圓滿自在,以及「激起漣漪」──留下可以讓後人省思和懷念的事物。這些乍看之下平淡無奇的目標,顯然不易達到,但是真正活得了無遺憾的人,確實是因此而充實圓滿地度過此生。
――《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王浩威 作家、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方俊凱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
余德慧 前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林綺雲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心理諮商系教授
陳登義 台中仁愛之家附設靜和醫院醫療院長
彭榮邦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趙可式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蔡昌雄 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賴其萬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兼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蘇偉貞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簡介
歐文.亞隆 Irvin D. Yalom
1931 年 6 月 13 日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父母是俄羅斯人,第一次大戰後移民美國。亞隆是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級人物,也是造詣最深的心理治療思想家。早年師承新佛洛伊德學派大師蘇利文(Harry S. Sullivan),將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心理治療理論發揚光大,成為美國團體治療的當代權威。他並將存在主義心理學融入心理治療之中。曾任教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目前是該校榮譽退休教授,仍在加州派洛艾圖及舊金山執業。
他的著作極受重視,包括心理治療經典作品《存在心理治療》、《日漸親近》、《生命的禮物》等,以及廣為人知的心理小說系列《愛情劊子手》、《診療椅上的謊言》、《當尼采哭泣》、《叔本華的眼淚》、《斯賓諾莎問題》、《一日浮生》等。
譯者簡介
廖婉如
紐約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畢,現為自由譯者。譯有《陪牠到最後》、《榮格解夢書》、《那些動物教我的事》、《以愛之名,我願意》(以上均為心靈工坊出版)等。
翻譯本書《凝視太陽》全文:〈前言及謝辭〉、第一章到第七章、〈後記〉
陳耿雄
輔仁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碩士,現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助理教授,曾獲七次梁實秋文學獎翻譯類譯詩獎。
翻譯本書增訂內容:〈我要報警〉及〈歐文•亞隆醫師訪談錄〉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