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愛的群體
主題選書
湯森德《跨越界線的自我對話練習》
胡維華《胡爾摩斯III 新世紀拉比探案》
祁伯爾《給所有人的簡明教會史》
歐唐納文《愛的共同體》
活動訊息
12/2(六)金信權【金醫師與毛孩的故事】免費講座
11/15(三)~ 12/31(日)【2023 校園書房聖誕季】
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 是要開創神的新創造及嶄新的為人方式。 祂將古代猶太教和異教追求「正確行為」的真實洞見, 置於新的根基上; 並啟動重塑人類的企畫: 讓人的心靈得以被潔淨、軟化, 並且從頭到腳、從裡到外都得著改變, 開始學習新發現的神國語言及行為。 神國就這樣進入這個世界, 賦予人們連亞里斯多德...
本書是司傑恩(James Bryan Smith)「門徒造就系列」第三部曲。「真正的社會行動者,是那些在日常的人際關係中,按著耶穌門徒的身分而活的人。」人們帶著自己的國度與他人的國度相遇,時而是善意的連結,有時卻是衝突、甚至撕裂的。然而,基督徒的每個關係、每個行動都應當受到門徒身分的影響,在生命內裡...
MD:Missional Discipleship 「使命門徒」:與耶穌建立一生之久的跟隨關係,參與在上帝國度的宣教行動裡。 在「我世代」和「躺平世代」裡, 跟隨耶穌的「使命門徒」,如何熱血不厭世?
心之所愛,比腦中所知,更加重要;心雖然很抽象,但會具體呈現在所愛的人事物上,那就是我們的欲望。《欲望的門訓》指出,基督徒可以藉由教會的崇拜與禮儀,讓內心的欲望恢復到正確的方向。
本書從聖經的角度,讚嘆上帝救贖我們的偉大故事,並汲取教會歷史數千年的智慧,聆聽世界各地的聲音,從使命目標、信息傳揚、教導與學習者、實踐策略等部分,反思福音派教會教育事工的危機與轉機;也特別強調,基督教教育事工,應當以耶穌基督十字架的福音為核心。同時,教會教育事工應注重群體性,因為信仰是歷世歷代所有基...
最幽默有趣的九型人格靈性導覽 帶你踏上通往真實自我的道路 ✦ 入圍美國獨立出版Foreword INDIES 2016年度好書獎 ✦ 宣教使命聯盟2016年度必讀書目 ✦ 全美銷售破50萬冊
徹底體驗沉浸式讀經 從詩篇編輯者的宏觀角度來看詩篇 也從微觀觀察詩裡行間的至微之處 ::: 作者謝挺博士爬梳一篇又一篇的詩篇, 看見了前篇與後篇的原文脈絡,隱隱蘊藏豐富的關連; 原來一篇深刻的詩篇,會因著鄰近詩篇隱隱的呼應,而疊加出更為豐滿的信息。
上帝正在建造一個家。 以基督耶穌為房角石,安置你我與其他部分聯絡得合式。 這裡就是聖殿,都是神的百姓和家人。 作者認為福音派主要的盲點之一就是:忽略教會的核心地位;側重宣揚個人得救,卻不重視叫人進入得救的群體。承認自己是「基督徒」過於承認自己為「教會分子」。所傳的福音注重新生命,過於一個新社會。而...
★亞馬遜網站讀者4.7顆星好評推薦 看似忙碌的牧者,其實不是委身的象徵,而是背叛的徵兆; 它不代表忠心,而是變節。 :: 畢德生安息年的收成之作。 畢德生思想「牧師」身分的本質(不忙碌的、具顛覆性的、具終末觀的), 檢視牧師步下主日講台後其他六天的工作重心(治癒靈魂), 竭力對抗世俗文化對牧者的...
聖經出於神之手,還是人之手? 以歷史批判法還原耶穌,重建基督教形成的歷史 三位一體、肉體復活、耶穌是人也是神… 基督教的核心教義, 都是後代神學家的發明!? 傳道三年就中斷的耶穌福音X被隱蔽兩千年的新約歷史
成為愛的群體
多元差異化的社會如何凝聚共識?
「人是群體動物,被群體抗拒會感受到痛,會激發大腦裡面感受疼痛的區域,所以心痛跟手斷掉的痛是一樣的。」 ∼摘自《人選之人——造浪者》
「《人選之人》這部劇你看了沒?」這部引爆現象級收看的電視劇,近日成為每個人討論的話題之一。這部劇除了卡司陣容強大、演員演技精湛外,更因為呈現出我們的日常生活、台灣的選舉文化,引發大眾共鳴。
在劇中,我們可以一窺有著不同價值觀、信念和理想的一群人,各自凝聚在一起,因為「想讓社會變得更好」,不惜在各自的崗位上盡自己所能做出行動,展現這個群體的共同目標。然而當文方得知亞靜因為不堪的過往,遭到同事排擠,並感到痛苦的經歷時,心疼地能夠同理,當人被群體排斥在外的感受,相當於身體斷掉一隻手的疼痛。由此可見,群體連結,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回到現實生活中,身處在這座島嶼上的我們,或許也有著不一樣的價值觀和意識型態,使我們對於身分認同、各樣議題有多元的看法和聲音,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如何既保有差異,又能夠共同成為一個群體?
政黨、利益、經濟、血緣可能是人與人連結的原因,然而在基督信仰中,古代教父奧古斯丁說到:「我的愛就是我的重量,無論我往任何方向去,都是受愛的拉引而去⋯⋯。」他意識到一種凝聚群體的深層力量,其實是對共同對象的「愛」。愛不僅是一種要被實踐出來的行動,並且所有的行動都指向一定的對象(目標),而這個對象也就是被一個群體視為是善的(good),或是共同崇尚的事物,進而帶出具體的行動。
本期特企將從歐唐納文(Oliver O'Donovan)的經典書《愛的共同體》,討論凝聚群體的原因,並幫助我們反思那凝聚群體的價值是否合神心意;再來透過立界線大師湯森德的《跨越界線的自我對話練習》,談如何跨出界線與人建立群體關係。讓信仰中的愛引導我們,再次建立以上帝的愛為核心的團契,成為真實的愛的群體!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