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偵查、逮捕、起訴、懲罰,然後呢?
暴力過後的歲歲年年,都發生了什麼事?
每一樁罪刑背後都是一種殘酷日常,反映出人性與社會病灶。
【日本熱銷破50萬本!!】 兒童精神科醫師、少年院法務技官,揭露犯罪少年的真相── 從教育、司法、社會,乃至我們每個人, 如何一步步將需要協助的孩子推往地獄?
1995年,奧姆真理教的信徒於上班時段的地下鐵中散布沙林毒氣, 造成十三人死亡、超過六千三百人受傷。 時至今日,就算教主、犯案者都已伏法, 但究竟奧姆真理教是如何讓信徒相信到如此地步? 事件發生以前,日本警方分明就已在調查奧姆真理教,為何來不及阻止? 透過當年辦案警察的回憶,檢驗事件中的未解之謎!
金南佶主演改編電視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 取材自真實事件,詳盡扎實的案件調查過程! 《追擊者》、《信號》參考原型! 韓國的《破案神探》——首位犯罪側寫師權日勇的追蹤紀實
台灣毒蠻牛事件模仿原型, 「劇場型犯罪」由此開始! 綁架、勒索、下戰帖, 將整座城市當成犯罪舞台,大膽寄出公開信嘲諷警察與媒體的犯人,只留下一張著名的「狐狸眼男」肖像便消失無蹤。 究竟犯人是誰、與警察有哪些交手? 事件最後為什麼以懸案告終呢? 透過警察與記者的證詞,回首檢視其中的未解之謎!
韓國首位犯罪側寫師權日勇,結合實例與理論剖析犯罪者的心理 慾望引起的犯罪、絕望引起的犯罪、泯滅天良的犯罪 整合紮實的理論與抽絲剝繭的剖析, 走入醜惡的心靈,探究罪惡萌生之因。 「觀察罪犯的犯罪原因,才是真正能預防犯罪的第一步。」
提到方便,台灣民眾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絕對是便利商店。台灣超商的便利程度不僅讓台灣人滿意,也讓外國人嘖嘖稱奇、大為讚賞。但如此便利的生活,是值得驕傲的台灣之光嗎?還是台灣社會的隱憂?本書帶領讀者進入超商店員繁忙的工作現場與苦悶的內心世界,一窺我們享受便利生活之餘,超商店員必須付出的代價。
這是歷史的幽靈徘徊不去的亂世 大濫殺、強制滅絕、滅種、滅族再度上演?!當今世界現況已和希特勒所處的世界愈來越像! 地球人口爆炸、乾淨水源短缺、糧食危機,外加全球氣候變異、天災人禍頻傳…… 一直以來我們誤會大屠殺的真正成因:生態恐慌和國家毀滅! 原來,人人都可能是滅絕的幫凶!!
新創神話!?揭露3000億獨創醫療科技的超完美騙局 她被譽為女版賈伯斯、《富比世》全球最年輕的創業女富豪, 如何用「一滴血」顛覆血液檢測、翻轉醫療產業? 一項即將改變你我健康的醫療檢測新科技, 而它的技術來自──謊言!
非營利媒體《報導者》對於重大精神疾病事件之深度追蹤報導 完整圖文集結 一本不一樣的精神疾病議題書籍 透過偶發的社會事件切入,展開理解,深化議題,並促進社會各界之對話
★德國不敗長銷書,攻佔韓國百大暢銷榜近三年! ★讀者熱評:「比別人早一點讀到書中見解,就是天大的幸運!」 你是富一代、富二代,還是正努力往上攀爬的中產階級? 你期待孩子比你活得更自由、更有成就嗎? 了解創造財富與身分地位的「慣習」, 擴充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語言、身體與心理七大...
「相信直覺,超前部署,只有你才能救你自己!」 在不安定的年代,獻給每一個曾遭遇危險威脅、擔驚受怕的你。 「本書敲響了一個時代的焦慮」 三任美國總統安全顧問傳世之作 911事件後引發現象級討論 《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盤踞長達4個月 《歐普拉秀》為本書製作10周年指定訪談 18種語言全...
「穩定的工作到底在哪裡?」 即使拚了命努力,工作超過十二小時, 還是可能在一瞬間就跌入失業的深淵…… 沒有收入、不能休息、無法翻身
蓋爾文家有十二個孩子,十個男孩,其中六個都患了思覺失調…… 本書不僅立下報導文學的里程碑 也是一場對人類同理心極限的偉大探索
犯罪、偵查、逮捕、起訴、懲罰,然後呢?
暴力過後的歲歲年年,都發生了什麼事?
每一樁罪刑背後都是一種殘酷日常,反映出人性與社會病灶。
坦妮莎遵照派崔克的指令,用膠帶纏住凱文的頭,確認他無法吸到最後一口氣。
問她為什麼乖乖聽話?她說:「因為我別無選擇,不得不這麼做。」
按摩館門鈴響起,悅永愛準備好招呼客人,開門後槍手直接朝她臉上開槍。
在移民成為移民之前,他們想的是即將開展的美國夢,卻踏上充滿暴力的各種不平等。
精神異常的食人魔、冷酷無情的蛇蠍美人,美國女孩阿曼達.納克斯在義大利被捕受審。
經歷四年冤獄與八年審判,義大利法庭宣布她無罪釋放,但輿論法庭卻判處她終身監禁。
本書集合十四位具開創性的作家,重新解讀十四起真實犯罪故事。首先是因社會結構而起的重大刑案,反映種族、性別歧視、貧富差距導致的各種問題;接著是對犯罪紀實的省思,探討冤案、網路辦案、警察不正行為;最後焦點是犯罪故事完結後,修復、監禁、受害者遺族的心理歷程。
透過精彩的敘事與精闢的批判,挑戰我們對於正義的理解,揭露犯罪與社會的關係,也帶我們看到今日正在改變的司法現況,以及那些努力找回自己的力量並尋求救贖的人。
書中也探索了真實犯罪文類如何能夠成為社會改革的催化劑。而這本書就是一個證據,證明犯罪紀實作品是有用處的,藉由提供一扇窗窺視我們從未聽過的、來自我們從未關心過的社會角落的故事,在或大或小的層面上傳遞正義的概念。
各界讚譽
☆在本書中,你可以讀到種族歧視下的司法不公、被美化的刑警隊背後的不堪、受虐婦女自衛卻淪為階下囚的困境、金融犯罪者所享受的司法特權現象等等。由於每一篇故事都是真實事件,所以控訴的力道就更強烈,也就更值得省思。——資深媒體人范立達
☆在十四篇文章裡,我們將會發現,原來,這些犯罪故事始終不是什麼獨立的特殊個案。它們並非一座座的孤島,而像是由無數道路連結而成的一個個地區,讓我們沒發現原來自己只要轉錯一個小彎,或許便會置身其中。——影╱書評出前一廷
☆本書試圖在經常是不正義的體制裡尋找正義。這些故事是關於不平等、努力要被聽見的受害者,以及司法體系傾向將之邊緣化或忽略的族群……犯罪紀實文類又一充滿價值的作品。——《書單》雜誌Booklist
☆當你聽到這些故事時都會有一番感受。引人入勝的報導文集,用不同方式呈現犯罪寫作,從大衛•西蒙(David Simon)虛構警探的真實生活範本、數十年間的謀殺案到亞曼達•諾克斯(Amanda Knox)的案子。——《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本書是《換日線》(Dateline)之類具煽動效果的節目的健康解藥。它避免傳統非黑即白的敘事,擁抱不同的犯罪報導方式,讓我們看到犯罪故事往往反映出更廣泛的社會問題……本書點出的問題重要且及時,我期待看到這些寫作者接下來的探究。——《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作者簡介
薩拉.魏恩曼Sarah Weinman
編輯過兩本書:《女性犯罪作家:一九四○及五○年代的八本懸疑小說》(Women Crime Writers: Eight Suspense Novels of the 1940s & 50s)以及《麻煩的女兒、扭曲的妻子:家庭懸疑故事開創者選集》(Troubled Daughters, Twisted Wives: Stories From the Trailblazers of Domestic Suspense)。她的小說曾出現在《艾勒里.昆恩》推理雜誌、《希區考克》推理雜誌以及幾本選集當中,近年來她所寫的新聞報導以及雜文也曾刊登於《紐約時報》、《衛報》、《新共和》。二○一八年出版由根據啟發了經典名著《羅莉塔》的真實綁架事件所寫的書《蘿莉塔真人真事》(The Real Lolita);二○二○年出版《駭人聽聞的罪行》(Unspeakable Acts: True Tales of Crime, Murder, Deceit, and Obsession),獲得美國公共廣播電台年度最佳圖書獎。現居於紐約布魯克林區。
譯者簡介
麥慧芬
東海大學外文系學士、奧勒崗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譯作包括《單騎伴我走天涯》、《查理與我》、《錫卡的鳳凰木》、《狗史》、《暗星薩筏旅》、《在遙遠那方的太陽鳥》、《道德抉擇的艱難》等二十多本書。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