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如何安處一室,空間又如何形塑我們的生活形態。小至角落、大至空間規劃,本期文章有些考察家居小物與傢具,借其嬗變切入,看這些物件如何連接文化、歷史、科技等層面;有些從家居規劃入手,看空間與人的互動;有些以異地旅居的經歷,從域外回顧個人與家居微妙糾結的關係;有些則在慣常熟悉的家居中,發掘出詭異難辨的暗角,打破我們對家居慣有的想像。我們常以為家居沉默不語,原來它將所有聲音摺疊,只待個體輕輕碰觸,即能敞開空間潛藏的萬籟。一年將盡,冬天又臨,家居再度親近可人,就讓我們在居室之中,重新審視我們賴以為生的空間。
【封面故事】被綠植接住的「美」一天 ●綠意相伴的植感專門店:UEUE鬱鬱、植角、inBush ●【歷史任意門】蔬菜瓜果的搖籃 種子行 ●與植物共好的綠色生活 植物達人 彭瑜景 ●成為樹的長照師 甘霖植物診所 楊淳婷 ●雲嵐中的濃純香 那羅香草推手 吳秀梅 ●【路上觀察學】臺北城南X新...
三十歲的明天要奮起或者躺平,今天先躺平一下下就好! 很難想像一本專注於分享區域型生活故事的刊物《貢丸湯》能走到三十期,這次我們也像第十九期那般,以特定年歲作為整期的核心關懷。這次不只是因為期數是整數的關係,更是因為參與《貢丸湯》草創、以及持續在見域團隊服務的許多夥伴們,目前也都歷經這個階段。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