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島 English Island 5月號/2021 第90期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英語島 English Island 5月號/2021 第90期

飲食新革命

  • 出版日期: 2021/04/29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5.7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頁數: 76
紙本書定價:NT$ 230
電子書售價:NT$ 180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此雜誌目前尚未開放訂閱。

購買領書額度

...在這次嚴重受疫情影響一些國家中,有一個餐飲業的新興現象(或救急措施)乍看正反其道而行,那就是被稱為「鬼廚房(Ghost Kitchen)」的餐廳出現。這些餐廳只靠精簡的人力做著外送生意,菜色也簡化成客人最常點的幾道菜。餐飲業預測,疫情結束後,將人力集中在流程化工作上的高效做法,可能會因更有效率而持續下去。這場疫情推波助瀾的餐飲變革,已加速朝未來推進...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180

    傅圓慧與達賴喇嘛 講到幽默立刻浮現兩位代表,第一當然是里約奧運中國隊游泳選手傅元慧,「我已經,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了!」一句話搭上戲劇性的表情,立即攻陷全球媒體。 另一位幽默代表是達賴喇嘛,談轉世,他對英國泰晤士報開玩笑說,我轉世要做個淘氣的金髮女孩,而且要漂亮,才會有人注意。 ...

  • 電子書: NT$ 180

    ...寫Email對很多人來說一向都是件麻煩事,有點像寫情書,開頭總是最難,要字句斟酌,又要期待寫出的信能確實發揮效果,情緒激動時寫出來的信,絕對會後悔著想回收。不過和情書不同的是,擁有文采對寫Email而言未必加分,反而可能讓人讀起來覺得囉唆。 寫Email難,怎麼寫出一封 「連你自己都想讀...

  • 電子書: NT$ 180

    台灣的外國人有72.6萬,旅居海外的台灣人是72.8萬,這兩個數字意外地接近。不知道有什麼關聯。 真正的人都瘋瘋癲癲、熱愛生活,愛聊天,瘋狂地等待著救贖卻又瘋狂地希望擁有一切,他們不打呵欠,不陳腔爛調,就像奇妙的黃色羅馬煙花那樣不停地噴出火花,像蜘蛛般横跨星空,中心點藍光砰的一聲爆裂,人們都發出“啊...

  • 電子書: NT$ 180

    Email Writing 本期英語島的封面故事,很貼心地準備了針對台灣人寫英文信時可以參考的SOP跟正式用語。網路上眼花瞭亂的「3步驟寫好商業信」或是「商務信萬用模板」先放到一旁,有時候錯的不是文法,而是「中式想法」。差一點而已,你一定能寫出讓人想回覆的信。

  • 電子書: NT$ 180

    「非洲上線」專題,目的是打開一個孔,讓讀者能夠一窺非洲接觸網路後的大幅進化,也邀請讀者以投資者的眼光看看非洲。當然非洲或許也不願意再次被外國「經濟殖民」、不得不仰賴海外資金建設國家,不過商場無綿羊,誰又不是在為自己盤算,讀懂了非洲,才能突破自我界限。我期待跟大家一起從 "know" 到 "under...

  • 電子書: NT$ 180

    ...一本食譜的影響力有多大?關鍵在於茱莉亞成功把下廚從「無趣」轉型成「自主與快樂」。當時的美國人習慣快速方便的罐頭或微波食品,並不太在廚房中投入時間,而茱莉亞注意到這一點,在編撰食譜時,刻意用任一家超市都能買到的食材、任何人一看就懂的方式標注步驟,搭配出任何新手都能「享受」下廚的食譜...

  • 電子書: NT$ 180

    ...Small talk翻作中文是閒聊、瞎聊、尬聊,任何一種非正式的或目的曖昧的談話,都可以稱作small talk。這種談話看似無用,在英文世界卻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有人說,在重視「connection」的美式文化中,small talk是獲得彼此信任的重要技能。 Small talk還是國際...

  • 電子書: NT$ 180

    你目前也正Work from Home嗎? 在歐美行之有年的工作模式,對於亞洲國家來說,彷彿一場大型社會實驗,編輯部在製作這期的同時,也實際身體力行遠距工作,沒有了彼此面對面壓力,可以自行調配工作步調,要建置能在異地辦公的環境不難,真正難的是,必須把自己升級成「遠距工作腦」, 除了管理自己,還要管理...

  • 電子書: NT$ 180

    疫情下的新鮮人,究竟面臨怎麼樣的挑戰?舊的秩序已被打亂,新的未來仍然混沌不明,到底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優勢,才能讓自己「被看見」?... ...後疫情時代把AI、遠距面試推到我們的面前,企業的每一扇門反而公平地為每個人打開了,這次封面故事《我要應徵全世界的工作》特別針對不同區域的「跨文化面試」,從...

  • 詳細資訊

    美國名廚和美食節目主持人安東尼·波登,曾在《半生不熟》這本書裡,用一整章的篇幅描述紐約米其林三星海鮮餐廳 Le Bernardin的廚師,如何神乎其技地每天獨自處理掉七百磅的魚,且只憑肉眼與精湛刀法切出幾乎一模一樣的魚片。美食雜誌編輯比爾·布福德在「後廚機密」中,自願去餐廳廚房做學徒,學怎麼用聞的知道鱸魚表皮已經酥脆,又如何靠著巧勁甩鍋,才能只讓鍋子外面一圈食物翻動。當我們暢想未來的餐飲型態時,這些讓料理和美食愛好者血脈賁張的後廚故事還會繼續發生嗎?

    在這次嚴重受疫情影響一些國家中,有一個餐飲業的新興現象(或救急措施)乍看正反其道而行,那就是被稱為「鬼廚房(Ghost Kitchen)」的餐廳出現。這些餐廳只靠精簡的人力做著外送生意,菜色也簡化成客人最常點的幾道菜。餐飲業預測,疫情結束後,將人力集中在流程化工作上的高效做法,可能會因更有效率而持續下去。這場疫情推波助瀾的餐飲變革,已加速朝未來推進。

    「鬼廚房」或許只是疫情引起人對未來飲食思考的震盪之一,而這些改變並不全是負面的。比方說人們開始更重視營養,選擇對自己有益的食物,世界上也更多人因此被迫學會或喜歡上親自下廚,透過料理過程,對食材產生更多的感受和認知。這能不能成為策動這場飲食變革的動力之一?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所謂的料理和美食精神將不只是好手藝與好品味,更包括如何更負責任的選擇食材,吃什麼?怎麼吃?這是個比想像中更嚴肅的議題,有待人類共同料理。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