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的日本,日本的新竹
【封面故事】被綠植接住的「美」一天 ●綠意相伴的植感專門店:UEUE鬱鬱、植角、inBush ●【歷史任意門】蔬菜瓜果的搖籃 種子行 ●與植物共好的綠色生活 植物達人 彭瑜景 ●成為樹的長照師 甘霖植物診所 楊淳婷 ●雲嵐中的濃純香 那羅香草推手 吳秀梅 ●【路上觀察學】臺北城南X新...
貢丸湯,燙喔! 「回憶著幾個最愛的電影畫面: 下雪的夜,忽然闖進的提琴手 悲傷的演員們成群 走向海邊 迷路的女孩提著空鳥籠 廣場上散落滿地的行李 你總記得美好的事物是如何出現 卻想不起它們後來 消失的軌跡」 任明信《盲域》
早餐吃什麼? 你吃早餐嗎?都吃什麼早餐?是在連鎖早餐店望著目不暇給的菜單,點一份蛋餅夾上喜愛的餡料,再加上一杯大冰奶?還是在家慢條斯理地享用事先購買好的麵包、塗上美味的果醬,搭上自己親手沖的咖啡?法國社會學家與飲食人類學家 Claude Fischler 曾經指出,不同的社會文化擁有不同的飲食...
狂熱新竹:新竹夏天該知道的事 本期《貢丸湯》從舊城出發,告訴你所有新竹夏天應該知道的事。每逢夏季,老新竹人的冰箱迎接一年一度塞滿滿的古早味枝仔冰,廟口的傳統冰店,大碗盛上數十年如一日的沁涼好滋味。本期冰店專題除了帶你一探老新竹人的夏季記憶,更將跟著冰淇淋「環遊世界」,搜羅各國冰淇淋,要在新竹哪裡找...
三十歲的明天要奮起或者躺平,今天先躺平一下下就好! 很難想像一本專注於分享區域型生活故事的刊物《貢丸湯》能走到三十期,這次我們也像第十九期那般,以特定年歲作為整期的核心關懷。這次不只是因為期數是整數的關係,更是因為參與《貢丸湯》草創、以及持續在見域團隊服務的許多夥伴們,目前也都歷經這個階段。
踏上一趟鐵道旅行吧! 恰逢新竹火車站 110 歲,在這個重要的時間點,《貢丸湯》推出以鐵道為主軸的一刊「新竹鐵道,一路順風」。說得再多,都比不過親眼所見來得精彩,編輯團隊邀請各位攜帶本期《貢丸湯》,直接來一趟鐵道旅行!
新竹人,小心輕放!一起編輯屬於你的療癒生活提案! 近幾個月,疫情起起伏伏,生活的步調卻是從來沒有緩下來過。你是否曾經有過壓力來襲,覺得困倦、喘不過氣的感覺?抑或是,你在高速運轉的生活中, 總找不到空隙停下來,好好感受自己的情緒,面對、處理,以及放下它?
打開充滿驚奇的竹塹紙芝居
「紙芝居(かみしばい,Kamishibai)」是日本曾經流行的一種廣告、教育手法,泛指日本昭和時代一種用紙幻燈片講述故事的藝術形式,由西洋幻燈片放映技術演化而來。創作者們將欲傳達的故事簡化為一幅幅圖片,依序裝進一只小木箱裡。這樣的表現方法被廣泛地運用在娛樂、教育、傳教,甚至是戰爭時的國族意識建議、民防安全宣導中。在有限的篇幅裡以圖面表示情節演進,也影響了後世漫畫、繪本的創作。其中,也有許多民間藝人踩著腳踏車,用街頭賣藝的方式進行「街頭紙芝居」演出,在電視機尚未出現的年代十分受歡迎。
《貢丸湯》第25期主題「新竹的日本,日本的新竹」,我們不僅用文字來說清楚、講明白新竹與日本的關聯,更希望在設計表現上也能取法和風精神,讓讀者更立體地感受內容所蘊含的魅力。希望頁數有限的紙本刊物能如「紙芝居」一般,用生動的圖像,帶領讀者們遨遊在創作者所描繪出來的世界裡,那如萬花筒般豐富的宇宙!
【編者的話】
編輯室筆記
辨認出走過的痕跡,讓我們更認識自己
我明白本期的主題一定讓許多朋友滿腹疑問。「為什麼是『日本』?新竹又和日本有什麼關係?」、「你們會寫韓國嗎?會寫美國嗎?為什麼不寫其他國家?」、「你們是不是都是『哈日族』?」、「媚日啦!皇民啦!」,種種相關的問題,或純然好奇,或帶點情緒,都激勵我們要加倍用心來好好梳理這一個主題。
許多朋友可能會很驚訝:新竹市是日本居留人口比例相當高的區域,僅次於首善之都臺北市。在臺北市,每一萬人約有 29 位日本人;在新竹市,每一萬人約有 20 名左右的日本居留人口。位處政治、經濟中心的臺北,自然容易吸引各國勞動人口移住,而小小的新竹又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之下,吸引了這麼多日本朋友在此工作、生活呢?本刊邀請兩位生活在新竹的日本人帶路,一起來看工作型態大不相同的他們,為什麼和新竹結下緣分、如何在這裡打造理想的生活方式,又如何認知臺灣與日本的相同與不同。
除了正與我們同在這座城市裡寫下當代歷史的日本朋友之外。過去臺灣曾經歷過日本半世紀的統治,因此從飲食、語言、生活文化到建築與公共規劃,總能看見日本的影響。我們在自己也十分喜愛的「路上觀察」專欄裡,分享其中幾項值得玩味的蛛絲馬跡。在這一期雜誌中,我們更帶領著讀者乘著時光機,回到 1895 年看見客家先民抗日行動的可歌可泣歷史,同時也見證日本政府於此設立多項重要機構與設施,為臺灣埋下現代化的種籽。
在臺灣特殊的歷史脈絡下,撰寫這個主題並不容易。編寫本刊初期進行了桌面研究,常發現立場迥異的出版單位對於同一事件常有截然不同的切入方式與理解。若希望寫出更貼近真實的歷史,除了詳實的研究調查之外,也要能同理不同立場、族群的人,細細思索他們當下為何如此抉擇、還有什麼可能性?來回對照,理解不同史觀,一步步型塑我們對地方的視角與關懷。
所以,為什麼這一期主題是「新竹的日本,日本的新竹」?我想我可以這樣簡單地說:「因為,我們想更加認識腳下這片土地」,這是見域工作室不變的初衷,也可以是一段沒有終點的永恆追尋。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