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魅、靈異,各種未解之謎……脫軌於日常規律的怪談,總是讓人背脊發涼、顫震內心。
這些流傳已久的鬼故事,無論帶給閱聽者的是恐懼或快感,其背後終究還是「人」自己的故事。
它們包含了土地記憶與歷史過往,有的蘊藏集體社會的規範,也可能是綿長不滅的思念。
在21世紀以「科學」、「理性」打造的社會,人們為什麼還是對神祕學如此著迷?52期《觀・臺灣》以「好命這邊請」為主題,討論東西方以及臺灣社會流行的算命占卜法,無論您將各式占卜術數視為未來行事的依靠,或只是生活中的小小消遣,都歡迎參閱本期「好命這邊請」。
本期《觀.臺灣》談論「離島」如何成為一種地理、歷史因素所造就的邊緣狀態?與此同時,邊陲又如何轉化自身、融合「離島化」的歷史事實及文化資源,有力地向「本島」臺灣發出自己的聲音?走進本期《觀.臺灣》,讓我們一起以離島作為理路,反思臺灣主體論述。
作家何敬堯+漫畫家張季雅聯合共同打造 第一本搜羅最完整、典文最豐富的臺灣本土妖怪百科全書! 痴情的蛇郎君、可憐的椅仔姑、含冤而死的墓坑鳥、 遇人不淑的林投姐、呵呵笑的人面魚、愛打掃的金魅、 棉被裡的飛顱妖、捉弄人的滾地魔、吃嬰兒的巨人阿里嘎蓋……
你還記得報章雜誌上反共復國、擁戴領袖的愛國宣傳嗎?當我們重新檢視這塊土地上拼搏捍衛言論自由的過往,「政治漫畫」正是民主政治的指標。本期《觀.臺灣》以政治漫畫為主題,帶領大家回溯漫畫家筆下的反抗,且看他們如何透過幽默的方式,一步一步見證台灣邁向民主的過程。
臺灣四面環海、河川眾多,人與水連結緊密,並反映在極為繁複的臺灣船舶種類與形式分化。曾幾何時,我們與水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有些小船已不復見,我們也逐漸忘記了與水相處的方法。跟著本期《觀.臺灣》,讓我們一起搭上這些小船,傾聽它們所承載的、我們的故事。
哲學家Paul Ricoeur曾說:「我們製作歷史、我們沉浸其間,我們也同樣是歷史的生成物。」50期《觀・臺灣》以「過去整理術」為題,介紹6種過去整理術、5場關於記憶的電影,透過文字,觀看歷史如何被人召喚,我們又如何沉浸其中。
51期《觀・臺灣》以「起造新世界」為主題,回顧第一代臺灣文化人的使命,以及1920年代的世界局勢,與踏行在世界思潮沃土之上的前輩並進,迎向下一個百年的臺灣人,或能得到實踐的勇氣與熱情,再度脫胎換骨。
人類以文字留下紀錄,用書籍進行傳播;記載「歷史」,是推動人們書寫的動力。這些關於過去的記事,被歌者傳唱,為學者研讀、反覆書寫,激發創作者們的靈感,誕生出更多精彩的小說、漫畫、影劇、電玩……53期《觀‧台灣》想知道從一本歷史書出發,可以走到多遠的地方?
本期《觀.臺灣》從島嶼上「家」的歷史來談談生命的安身、流離、治理、變遷與戰鬥。從島嶼的歷史切片望向不同時代、環境與文化的人群,如何構築了各種風情的「家」,在「家」的容器中,看見盛裝個人與家族的生命軌跡,裝納著特定時空的文化記憶,以及島嶼上人群流動所遺留的建築基因。
臺灣在1860年開港通商後,遠渡而來的國外訪客以文字、攝影或博物學標本等方式留下紀錄;通史性質的西文臺灣歷史書寫,也在19世紀最末幾年開啟先河。本期《觀.臺灣》回溯臺史博累積的19世紀末海外史料研究成果,深入史料產生的當下脈絡,包含書寫者的旅行條件、旅行目的、個人特質、知識及人脈網絡、書寫風格與價值...
我們都知道甲午戰爭,但你聽過乙未之役嗎?1895年,東亞局勢產生鉅變,臺灣被割讓給日本。當時的臺灣人,如何面對這場改朝換代?本期《觀.臺灣》將帶你一窺這場橫掃了島嶼西岸每一寸土地的戰役,從不同角度重新審視這段戰爭本身及種種影響。
封面故事
54期《觀‧台灣》就以「人」的方法,從史前到近代臺灣的各式怪談與都市傳說開始談起,在〈文物裡的鬼故事,傳說背後的臺灣史〉裡面看見隱藏在故事裡面的族群記憶、〈臺灣當代怪談與它們的產地〉重新拆解那些我們熟悉的都市傳說,以及讓瀟湘神帶領讀者看見當代大眾閱聽中的恐怖作品,分析恐怖的文化與心理學根源,以及其所蘊藏的反抗力量。
目次 Contents
【前導專欄】
04一頁時代
《臺日畫報》──戰爭◆鳳氣至純平
【封面故事】
10鬼話從頭︴文物裡的鬼故事,傳說背後的臺灣史◆蘇峯楠
18史前疑案︴臺灣考古五大謎團◆葉長庚
24在地傳說︴臺灣當代怪談與它們的產地◆謝宜安
30暢讀恐怖︴戰後臺灣的怪談閱讀◆瀟湘神
36恐怖漫畫︴以恐怖作為反抗的力量◆怪奇閣
38怪談心理︴面對自身的內在面向,從臺灣的女鬼傳說談起◆鐘穎
40視聽怪談︴那些年,我們看過的怪談影視作品◆邱芊樺、陳慈蓉
【生活史】
46人生如歌︴歷經烽火猶再唱——鄉土歌謠的反戰故事◆黃裕元
50本季片單︴靈魂最大的煎熬────戰爭◆翁稷安
56魔幻時刻︴聞聲不見車,來去無蹤影——修理紗窗、紗門、換玻璃◆張黛瑄
60女人本事︴落地臺灣的五越星(下)◆萬蓓琪
【臺史博大小事】
64大展微觀︴記憶中的畫格世界——漫畫在臺灣特展◆王佩迪
68大展微觀︴欸?那邊有角落生物! 「AR仙怪歷險記」的多重宇宙◆江瑄、錢乃瑜
72藏品解碼︴「帳」中自有黃金屋──基隆草店尾瑞興號帳簿裡的米店故事◆林孟欣
77典藏物語︴冷凍除蟲◆王少君、鄭勤思
第43屆金鼎獎 政府出版品類 數位出版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