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ch Taiwan《觀.臺灣》51期-起造新世界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Watch Taiwan《觀.臺灣》51期-起造新世界

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1/10/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5.2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頁數: 84
紙本書定價:NT$ 150
電子書售價:NT$ 95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此雜誌目前尚未開放訂閱。

購買領書額度

51期《觀・臺灣》以「起造新世界」為主題,回顧第一代臺灣文化人的使命,以及1920年代的世界局勢,與踏行在世界思潮沃土之上的前輩並進,迎向下一個百年的臺灣人,或能得到實踐的勇氣與熱情,再度脫胎換骨。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15

    這是一本帶領臺灣各世代讀者重返二二八事件歷史起點之書。 七十年前的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歷史上死傷最慘重的官民衝突事件。在戒嚴期間,這道歷史傷口成為不可碰觸的禁忌,相關研究直到解嚴後的一九九○年代,才開始蓬勃發展,至今已累積出相當豐碩的成果。但作者陳翠蓮認為,關於二二八的研究「迄今為止仍然著重在整...

  • 電子書: NT$ 75

    哲學家Paul Ricoeur曾說:「我們製作歷史、我們沉浸其間,我們也同樣是歷史的生成物。」50期《觀・臺灣》以「過去整理術」為題,介紹6種過去整理術、5場關於記憶的電影,透過文字,觀看歷史如何被人召喚,我們又如何沉浸其中。

  • 電子書: NT$ 75

    你還記得報章雜誌上反共復國、擁戴領袖的愛國宣傳嗎?當我們重新檢視這塊土地上拼搏捍衛言論自由的過往,「政治漫畫」正是民主政治的指標。本期《觀.臺灣》以政治漫畫為主題,帶領大家回溯漫畫家筆下的反抗,且看他們如何透過幽默的方式,一步一步見證台灣邁向民主的過程。

  • 電子書: NT$ 75

    本期《觀.臺灣》從島嶼上「家」的歷史來談談生命的安身、流離、治理、變遷與戰鬥。從島嶼的歷史切片望向不同時代、環境與文化的人群,如何構築了各種風情的「家」,在「家」的容器中,看見盛裝個人與家族的生命軌跡,裝納著特定時空的文化記憶,以及島嶼上人群流動所遺留的建築基因。

  • 電子書: NT$ 75

    臺灣在1860年開港通商後,遠渡而來的國外訪客以文字、攝影或博物學標本等方式留下紀錄;通史性質的西文臺灣歷史書寫,也在19世紀最末幾年開啟先河。本期《觀.臺灣》回溯臺史博累積的19世紀末海外史料研究成果,深入史料產生的當下脈絡,包含書寫者的旅行條件、旅行目的、個人特質、知識及人脈網絡、書寫風格與價值...

  • 電子書: NT$ 75

    本期《觀.臺灣》談論「離島」如何成為一種地理、歷史因素所造就的邊緣狀態?與此同時,邊陲又如何轉化自身、融合「離島化」的歷史事實及文化資源,有力地向「本島」臺灣發出自己的聲音?走進本期《觀.臺灣》,讓我們一起以離島作為理路,反思臺灣主體論述。

  • 電子書: NT$ 95

    在21世紀以「科學」、「理性」打造的社會,人們為什麼還是對神祕學如此著迷?52期《觀・臺灣》以「好命這邊請」為主題,討論東西方以及臺灣社會流行的算命占卜法,無論您將各式占卜術數視為未來行事的依靠,或只是生活中的小小消遣,都歡迎參閱本期「好命這邊請」。

  • 電子書: NT$ 196

    臺灣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過數不清的鳥事蠢事搞笑事傷心事正經事, 想更了解臺灣、更珍惜我們所居住的地方, 不如就從本書開始,一起對臺灣史動真感情吧!

  • 電子書: NT$ 75

    你對社會運動有什麼想像?社運就只是在街上抗議、與警察發生衝突嗎?還是說,這是一種深化民主社會的方式?本期《觀.臺灣》以社運本事為主題,希望透過不同直接、間接參與者的角度,看待豐富多樣的社運,進而重新思考社會為何需要社運、我們為何需要「運動」。

  • 電子書: NT$ 75

    臺灣四面環海、河川眾多,人與水連結緊密,並反映在極為繁複的臺灣船舶種類與形式分化。曾幾何時,我們與水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有些小船已不復見,我們也逐漸忘記了與水相處的方法。跟著本期《觀.臺灣》,讓我們一起搭上這些小船,傾聽它們所承載的、我們的故事。

  • 電子書: NT$ 75

    百年來,臺灣人從接受「體育」到「運動」的過程中,善用天賦,揮灑汗水,堅持不懈。他們奮力讓比賽發光,也讓世界看見他們。本期《觀‧臺灣》,讓我們見證選手們生命史背後的匍匐前進,希望護持著輸贏之外的精神;就算摔跌不順,還能仰仗他們的故事,再行一程。

  • 電子書: NT$ 392

    台灣成為美食王國,不是沒有道理! 《蚵仔煎的身世》作者曹銘宗╳台灣史專家翁佳音, 這回話說重頭,帶你瞭解台灣人吃東西的歷史

  • 電子書: NT$ 553

    本書描述1870年代至1940年代的晚清和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族成為「原住民」的過程。以「牡丹社事件」為開端,闡述世界秩序的圖像何以成為全球性的規範;其後則透過語言、經濟、社會、教育、性別及視覺文化等面向,探究日本殖民政府如何將臺灣原住民族領域區隔成特殊統治的「蕃地」。換言之,「原住民化」的過程,既...

  • 電子書: NT$ 315

      三十年來,一群台灣移民默默地在加拿大介紹台灣,   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台灣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經驗,與豐富的多元文化。   如今,他們不僅讓台灣被「看見」,更讓台灣被「需要」。   對加拿大政府、亞裔移民、北美原住民來說,   台灣,已經可以是他們面對歷史、迎向世界的一盞明燈。

  • 電子書: NT$ 75

    我們都知道甲午戰爭,但你聽過乙未之役嗎?1895年,東亞局勢產生鉅變,臺灣被割讓給日本。當時的臺灣人,如何面對這場改朝換代?本期《觀.臺灣》將帶你一窺這場橫掃了島嶼西岸每一寸土地的戰役,從不同角度重新審視這段戰爭本身及種種影響。

  • 電子書: NT$ 95

    人類以文字留下紀錄,用書籍進行傳播;記載「歷史」,是推動人們書寫的動力。這些關於過去的記事,被歌者傳唱,為學者研讀、反覆書寫,激發創作者們的靈感,誕生出更多精彩的小說、漫畫、影劇、電玩……53期《觀‧台灣》想知道從一本歷史書出發,可以走到多遠的地方?

  • 電子書: NT$ 95

    鬼魅、靈異,各種未解之謎……脫軌於日常規律的怪談,總是讓人背脊發涼、顫震內心。 這些流傳已久的鬼故事,無論帶給閱聽者的是恐懼或快感,其背後終究還是「人」自己的故事。 它們包含了土地記憶與歷史過往,有的蘊藏集體社會的規範,也可能是綿長不滅的思念。

  • 電子書: NT$ 336

    《山、雲與蕃人》被譽為日治時期「日本高山文學三大名著」之一,更是台灣高山文學的經典巨著。作者鹿野忠雄是傑出的博物學家、民族考古學者,對台灣高山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本書是他在東京帝國大學就讀二年級時,回到台灣進行170天連續登山勘察的紀行文章,包括玉山、秀姑巒山、馬博拉斯山、卓社大山等山塊。

  • 電子書: NT$ 209

    神明朝聖、信仰故事、廟宇巡禮……一起進入台灣最特別的神明文化 眾神故事要知道,拜得內行才有效! 一本弄懂台灣神明的來源、演變、發展! 從台灣神明的源流、傳說、檔案、祭祀廟宇。 台灣神明清楚易懂版!抓住各神明信仰特色! 敬神,就從瞭解祂們的故事開始!

  • 電子書: NT$ 1280

    本書為英文版Notes of Travel in Formosa(英文版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於2012年出版)一書的中譯本,彙集了李仙得擔任美國駐廈門領事時,於1867到1872年之間多達8次以上深入臺灣島嶼的親身見聞,包括了他與恆春南端原住民領袖卓杞篤兩次互動的紀實。 全書內容包含了對臺灣市...

  • 詳細資訊

    封面故事
      本期適逢臺灣文化協會百年,我們將視角拉回100年前的1920年代——一戰終結,各地革命與自由獨立思潮卻更加洶湧的特殊時刻。當時的臺灣人看著世界的變化,躍躍欲試的想改變這片土地,也與世界上的弱小民族的有所共感。
     
      「做為地球一部分的臺灣、作為人類一分子的島民,我們應急起直追適應新時代,啟發精神的、物質的文化,對改造世界的大業有所貢獻。」—林呈祿,〈臺灣の新使命〉,《臺灣》,1922年。

      成立於1921年的臺灣文化協會,成員們看到了進步文明的世界,也期望全體臺灣人一起張開眼睛。然而,文協十年,從組織、行動到主張,都不只有一個面貌。編輯部整理十年間的各式統計數據、理念變化與行動方案,更具體的呈現這個成員數約一千人上下的全島性組織,在統治者的壓制與固有社會之中的嘗試與成效。我們也特別關注文協後期的左傾,積極組織農民與工人團體的面向;當年婦女解放倡議的理想與現實;以及文協核心成員在人生後半段的遭遇,都能與時局變動下的臺灣人命運相互映照。
     
      本期「起造新世界」回顧第一代臺灣文化人的使命,以及1920年代的世界局勢,與踏行在世界思潮沃土之上的前輩並進,迎向下一個百年的臺灣人,或能得到實踐的勇氣與熱情,再度脫胎換骨。


    【目錄】
    一、前導專欄
    一頁時代 《臺日畫報》──國際新聞◎鳳氣至純平

    二、封面故事
    觀世界 甘地、弱小民族與1920 年代臺灣的世界想像◎陳偉智
    觀世界 1920 年代前後⸺世界革命及思潮◎編輯部
    圖解歷史 文協十年大盤點⸺文協數據、核心主張、行動工具◎黃裕元、編輯部
    婦女解放 覺醒的起點,進化的女性⸺專訪臺大歷史學系陳翠蓮教授◎邱芊樺、陳涵郁
    農民運動 誰人甘心做奴隸,合力爭取咱自由⸺臺灣史上第一波現代農民運動◎江昺崙
    文協之後 他們後來怎麼了⸺林獻堂、蔡培火的後半生◎黃震南
    文協走走 來趟充滿反抗精神的臺南小旅行◎編輯部
    本季片單 1920,世界的模樣◎翁稷安

    三、生活史
    女人本事 不平靜的正義──劉荷雲◎萬蓓琪
    魔幻時刻 換一枚時光的紀念幣──郵幣社◎張黛瑄
     
    四、臺史博大小事
    大展微觀 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國際展◎陳明祥
    大展微觀 畫出我的故事⸺畫我•短漫畫比賽作品展◎張佳音
    藏品解碼 工場ノ調查報告書◎林孟欣
    典藏物語 科技時代的藏品管理◎黃瀞慧
    展場日誌 疫情來襲,博物館第一線忙什麼?◎林嘉容
    新知掛號 讀力前線◎編輯部

    得獎資訊

    第43屆金鼎獎 政府出版品類 數位出版獎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