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這麼好命?──暇滿人身,成佛道上的有暇及圓滿,你是自由且豐盛
0 篇書評

我有這麼好命?──暇滿人身,成佛道上的有暇及圓滿,你是自由且豐盛

The Perfect Human Rebirth: Freedom and Richness on the Path to Enlightenment

  • 出版日期: 2017/12/05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4.3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4773664
  • 字數: 126,753
紙本書定價:NT$ 350
電子書售價:NT$ 245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暇滿人身教法的精髓——讓你清楚自己真正潛力
我們的生命遠比自己認為的還更珍貴
看佛法如何帶你真正認識自己、善用今生

★梭巴仁波切講授最根本與實用的佛法課程——
我們常是擁有珍貴東西,卻視為理所當然,等失去後才懊悔不已。
你對暇滿人身的瞭解愈多,就愈不會草率浪費暇滿人身的每一刻。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400

    以二十一世紀語言 重新詮釋十四世紀佛學鉅著 最淺顯易懂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版 所有佛教徒都應深入實修的寶典

  • 特價 電子書: NT$ 168

    有「無明」與「欲望」的問題? 其實「妄想」才是問題的根本! 釐清困惑,利人利己,從「心」開始 真正實踐「認同請分享」的修行之道

  • 電子書: NT$ 336

    達賴喇嘛的弟子圖丹‧卻准比丘尼, 透過講說法護大師的《劍輪修心法》, 善用懺悔、依止、防護、對治四力淨化修心── 創造快樂之因,將違緣轉為道用、化煩惱為菩提; 避免痛苦之源,焦慮、恐懼和憂鬱亦將大為減少!

  • 特價 電子書: NT$ 250

    當代南傳佛教大師中,阿姜查對西方佛子的影響無人能及,他的教法如此普及的關鍵為何?無他,清晰與親切且受用而已。但這對不同文化背景與佛教傳承的人來說,卻是最容易親近佛法的路徑,從本書就可以一窺阿姜查開示魅力的究竟。 阿姜查常說:「起初人們先聞法,但是還不懂得思惟;接著他開始思惟,但是不會修行;修行後,...

  • 電子書: NT$ 299

    住持數座寺院、在全球擁有上百個禪修中心,被譽為當代禪修大師的詠給・明就仁波切於2011年六月秘密出走,展開四年半被稱為「自我自殺任務」的遊方閉關。 故事從明就仁波切的溜出自己寺院的大門,朝向未知旅程的那晚開始。此舉的動機是想要拋開界定其人生的各種頭銜和地位,並探索自己存在的最深層、最隱藏面向。...

  • 電子書: NT$ 266

    普林斯頓大學高評分公開課程! 第一本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佛學的作品, 解析佛教推崇的靜坐,如何成為擁有清晰思慮和持久幸福的關鍵。  

  • 電子書: NT$ 250

    深切悲傷,因為沒有什麼能永恆長久。 熱切去愛,因為眾生皆為我摯愛家人。 清晰開放,因為這顆平常心全然覺醒。 純然喜悅,因為所有這些都是真實的。

  • 出版日期:2017-08-28
    特價 電子書: NT$ 168

    ★人生中,「內心自由」只是手段,「懂得自己」才是目標★ 佛法很深邃,盈滿智慧。 佛法很日常,只是你沒有發現。 怎麼發現呢?從磨練辯思與覺察能力開始。

  • 電子書: NT$ 320

    翻譯超過三十五種語言,印量遠遠超越百萬冊── 是全球七十五座主要城市、無數人們的「每日成功指南」 善用書中《金剛經》智慧法則所獲致的成就, 連投資之神巴菲特都讚賞!

  • 電子書: NT$ 196

    《快樂來自心》集結了梭巴仁波切在世界各地,特別是在西方演講的內容精華。每一篇文字富含了無私的愛、關懷與智慧建言,就像是你我所遭遇人生困境的根本解答。不只如此,更是一段段令思維改變、心靈開闊的精闢之說。

  • 電子書: NT$ 266

    我們常會陷入某種怒不可遏的情況,心靈與行為完全被嗔怒之火所控制,造成諸多苦難紛爭與暴力,還傷害了身邊所愛之人,而打破這一切惡性循環的出口,就是「安忍」!

  • 電子書: NT$ 363

    在身與心之間,有一個「第三世界」   搞砸了是雷區,搞定了就是寶藏,   它決定你幸不幸福,影響你開不開悟,   它是「微細身」。  

  • 電子書: NT$ 385

    簡單易讀的鉅作,宛若史詩的經典,十五年後絕美再版 唯一一部完整講述佛陀108次生世累劫的經歷 追尋人生的應對與頓悟,就從釋迦摩尼的故事開始 麥彭仁波切的完滿之作,索達吉堪布的淺顯譯筆, 世間的因果循環,苦海的應對引導,都有佛陀來指引!

  • 電子書: NT$ 260

    無無禪師是位說法直接、問禪犀利的禪師,講佛法從不「拐彎抹角」。

  • 電子書: NT$ 284

    你是幸運的,但是你有時忘了,「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明就仁波切,教你發現你的幸運,開發你內在最大的能力,記起心靈密碼,提領你生命中最大的財富。   ■《你是幸運的》,是從暢銷英文書《Joyful Wisdom》中譯而來,書中分享個人從恐慌症到寧靜喜樂的經驗,提供讀者「開發內在寶藏」、「與自心為友」...

  • 電子書: NT$ 308

     ▍獨立書獎心靈好書入圍肯定!   本書英文原版入圍「2023年新世代獨立書獎 Next Generation Indie Book Awards」心靈類獎項   #這是「秋吉林巴大伏藏傳承持有者」帕秋仁波切第一本中文專書。   在利他的天空中翱翔,除了悲心與智慧的雙翼,   還...

  • 電子書: NT$ 294

    因為困惑而找尋修行道路的人啊! 阿毗達摩是佛陀揭示的一條清晰道路, 導向世間和出世間的安樂, 遵循它吧!

  • 電子書: NT$ 266

    世人總是三句話不離「我」,卻不知錯認「我」的本質,正是痛苦的根源, 唯有深入表象之下,體悟「我」的真實意涵,才能得到快樂、利他助人。 達賴喇嘛除了闡釋佛教教義中有關破壞性情緒根源的概念,也描述如何調伏愛執和瞋恨的影響,藉由禪觀反省,一步步擴大心中的正見和慈悲,成就利他的開悟境界。

  • 出版日期:2019-01-22
    特價 電子書: NT$ 170

    一行禪師寫給每一個想要修練自己,轉化內在的恐懼、憤怒與絕望的人 你有多久沒好好覺察自己在做什麼?你的身體時時處於緊張與不安? 你忙到忘了停下來看看自己與身邊的人? 現在,只要一個呼吸,你就可以回到自己,轉化內在的焦慮; 心息相依,身行安住,禪就在你的一呼一吸間。

  • 電子書: NT$ 196

    1966年,他創立了立基於菩薩戒的「相即共修團」。同年飛往美國、歐洲,為和平奔走,呼籲各國協助越南停戰。然而結果卻是分裂後的南北越政府都拒絕讓他回國,開始了一行禪師長達三十九年海外的生涯⋯⋯ 本書即是這段動盪期間1962-1966年禪師親筆寫下的日誌,呈現了這位後來成為重要靈性導師年輕時敏銳易...

  • 電子書: NT$ 280

    ─ 梅村修習正念的基礎經書 ─ 保持對呼吸的覺知,覺察內在糾結。 我們將會找到更深的寧靜、平和。 你是否還困在過往的悲傷記憶中? 對未來感到焦慮、恐懼? 對當下的自己感到惱怒與不安? 這都是我們對於自身的不確定感所造成的混亂。

  • 電子書: NT$ 200

    學習藏傳佛法必聽過遍智 吉美林巴的大名, 《功德寶藏論》更是一本有心學習完整顯密佛法的人必讀的論著。 大遍智 龍欽巴所著《七寶藏論》的關鍵精髓,全部凝聚在此論中! 本書係由堪布徹令多傑仁波切針對上述內容詳加闡述,引經據典舉例說明,以引領有心學習此教法的讀者,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確實掌握關鍵精髓,實...

  • 電子書: NT$ 224

    ◆不要讓所顯一切束縛了你! ◆你明知夢境都是假的,但從未懷疑所顯世界是否也像夢境? ◆就讓「如幻八喻」教你識得空性,從此解脫束縛,直見內心實相!

  • 電子書: NT$ 224

    大圓滿法是寧瑪派的主修法門,大遍智龍巴尊者可謂寧瑪派最重要的祖師,即著有《大圓滿心性休息論》、《大圓滿禪定休息論》、《大圓滿如幻休息論》,合稱「三休息論」。三者相輔相成,為大圓滿法的總綱,亦為學修大圓滿者必備的根本論典。

  • 詳細資訊

    有隻龜住在海裡,每百年浮上海面一次;一個金環浮在海面上,被風浪拍擊,飄浮不定。想像一下,盲龜浮上海面時,脖子不偏不倚穿過金環,發生這種事的機率有多少?

    得到暇滿人身就像盲龜穿過金環,機率微乎其微。而你現在身為人,就可能具足暇滿人身。

    以大乘佛教觀點,能具足暇滿人身,是極為稀有及珍貴的,是成佛道路上最好的條件。所謂的暇滿人身包括「八有暇」和「十圓滿」。

    八種有暇指「我們沒有處於的八種狀態」:沒生為地獄道有情、沒生為餓鬼道有情、沒生為畜生、沒生在長壽天、沒生在無佛出世時代、沒生在邊地、沒生為喑啞愚癡、沒生為外道。

    十種圓滿指「十種使人身相當特別的特質」:生而為人、生在有佛教的國家、五根具足、沒做出五無間業、相信佛法、生於有佛出世的時代、生於佛法仍住世的時代、生於有完整佛法的時代、生於有人追隨佛法的時代、具足學佛修行必要條件。

    具足八暇讓你自由,具足十圓滿則讓你豐盛。

    宗喀巴大師把暇滿人身法類分為三項:暇滿人身的定義、獲得暇滿人身的利益、難以再獲暇滿人身。本書根據此,對何謂暇滿人身的條件一一解釋及舉例說明;進一步指出,在具有這些條件之下修行,會有哪些現前跟究竟的利益;最後並教你如何禪修暇滿人身。

    任何行為要是帶著正知及善的動機,就稱為禪修。「禪修」一詞的意思是「讓內心習慣」,毋庸置疑,指的是內心習慣善。所以,就算是目前內心是烏雲密布的階段,要是一直以清淨動機做事,一切行為終將變成清淨法行。懷著菩提心,為了一切有情而洗澡、穿衣、下廚。或許只是吃一小片土司,一旦心懷正確動機,一小口食物也能利益無數有情,全看動機而定。

    進入本書,多方面思考今生已得的暇滿人身,實際置身、深切感受,之後才能真正對自己當今身處的環境,油然生起感激。善用成佛道路上的這些好條件,才不枉今生。

    [法語摘句]
    •清楚自己真正潛力,此即暇滿人身教法的精髓。
    •不管快樂需要怎麼樣的方式來獲得,一旦仰賴外在方法,永遠會缺少了什麼。
    •外在東西不會帶給我們快樂,如同向日葵長自向日葵種子一樣,快樂長自過去善行。
    •我們的生命遠比自己認為的還更珍貴。
    •沒有受苦的心,就不會有受苦的身。
    •布施是指想要給予的意願,而不是實際做出給予的行為。所以要再獲得另一次暇滿人身不需家財萬貫,只需要有樂善好施的心。
    •世界是我們創造出來的,由無數事情跟經驗形成。業力形成地球,意即由一切有情內心形成,包括地球上所有動物、人類、聖者。
    •要是我們是尋覓無價鑽石的珠寶大盜,晚上黑天摸地,這時突然打下一道閃電,照出路上的鑽石,變黑之前只有一秒能撿起鑽石。要取得生命的精要,就如閃電般短暫的生命裡,撿起鑽石。
    •我們做的任何事情都要如法,不可懷著貪心去做,而是要以愛心、慈悲心、智慧來做事;換句話說,不需要大幅改變生活,要改變的是心態。
    •思惟死亡,不是刻意把自己嚇到沮喪不已,反而是要喚醒自己,要盡力將原本不善的心轉為善心。
    •擁有物質受用,並非朝向快樂的道路,善業才是。
    •我們很願意為了避免受到更大的痛苦,忍受當下比較輕微的痛苦;但我們還沒準備好為了要在來世體會真正的快樂,因而要忍受由捨棄對世間欲樂的貪而出現的困難。
    •視「學佛修行」不僅是念祈願文或者禪修坐姿這種意思,而是在於做每件事時懷著什麼樣的心態。
    •任何行為要是帶著正知及善的動機,就稱為禪修,不論我們是否稱為禪修。「禪修」一詞的藏文發音為「鞏」,意思是「讓內心習慣」,毋庸置疑,指的是內心習慣善。
    •就算是目前內心是烏雲密布的階段,要是一直以清淨動機做事,一切行為終將變成清淨法行。
    •究竟的上師指的是我們內在智慧,不過我們僅能透過外在上師,進而延伸到內在上師。
    •懷著菩提心,為了一切有情而洗澡、穿衣、下廚。或許只是吃一小片土司,一旦心懷正確動機,一小口食物也能利益無數有情,全看動機而定。
    •我們對於這不可思議的暇滿人身的瞭解愈多,就愈不會草率浪費暇滿人身的每一刻。
    •愈是感受到今世的珍貴之處,快樂就會愈強烈,正如乞丐欣喜若狂在垃圾堆找到鑽石。

    作者簡介

    喇嘛梭巴仁波切(Lama Zopa Rinpoche)

    1945年出生於尼泊爾。1956年至1959年期間在西藏學習,接著逃離中國的壓迫,在印度繼續學習和修行。他在印度遇到耶喜喇嘛(Lama Yeshe,1935-1984)。1969年,兩位喇嘛開始在尼泊爾柯槃寺弘法,1974年起在世界各地弘法。1975年,他們成立了護持大乘法脈聯合會(FPMT)佛教團體。耶喜喇嘛在1984年圓寂後,仁波切承繼了FPMT的精神導師,在其無比的領導下,FPMT持續蓬勃發展,目前全球40個國家約有160間佛法中心、各項計畫以及服務,包括佛法中心、閉關中心、臨終關懷中心、醫療中心、圓滿教育、翻譯人才培訓課程、出版社、寺院等。

    仁波切已出版中文書籍包括《生活中的智慧能量》(Wisdom Energy,與耶喜喇嘛合著)、《滿足之門》(The Door to Satisfaction)、《轉念:大乘轉苦為樂的法門》(Transforming Problems into Happiness)、《愛:最究竟的康復》(Ultimate Healing)、《快樂的秘訣》(How to be Happy)、《師心佛心》(Heart of the Path)、《親愛的喇嘛梭巴:轉困境為安樂Q&A》(Dear Lama Zopa: Radical Solutions for Transforming Problems into Happiness)、《為什麼要在乎?》(How to Practice Dharma: Teachings on the Eight Worldly Dharmas)等。

    耶喜喇嘛智庫˙波士頓 www.LamaYeshe.com
    FPMT在台中心官方網站 www.fpmt.tw

    編者:戈登˙麥克杜格爾(Gordon McDougall)

    1986年在香港首次接觸藏傳佛教,曾擔任兩年FPMT香港中心——大乘佛學會(Cham-Tse Ling)會長。2001年統籌倫敦蔣揚佛法中心的弘法課程,發展出佛教基礎思惟的校園課程及函授課程。他也在歐洲及印度帶領菩提道次第。2008年便擔任耶喜喇嘛智庫(Lama Yeshe Wisdom Archieve)全職編輯,負責出版FPMT傳承計畫及編輯此一系列書籍。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9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