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一篇「未完的麻雀寓言」開場, 講述一群麻雀企圖馴服貓頭鷹為己所用, 但最終沒能解決最重要的難題:如何控制牠? 這篇如同啟示錄的寓言,在在提醒人類與人工智慧的關係, 我們發現,人工智慧和人類價值之間的連結相當鬆散, AI專家與菁英學者、企業家們,尚未解決最重...
作者在書中分別以涵蓋人類「知識」的三大領域——關於空間的知識(物理學、宇宙學)、時間的知識(人類史、考古學),以及關於人類自身的知識(神經科學、認知科學)回答上述問題,帶領讀者瞭解人類知識累積與擴張的歷程,目前的知識版圖以及邊界何在,以及邊界以外的未知領域位在何處。
沒有國際地位的民族,注定無法安身立命? 「想生活得像個人」竟成了猶太人跨世紀的追尋。 當國家不存在,身分成為被孤立的包袱, 是要棄國轉身,抑或堅持存在的權利?
「本書刷新了我對人性的長久信念。」——《人類大歷史》作者 97%的人認為,人性自私又貪婪, 但當危機來襲,我們展現的是人類最好的本質。
世界成長已經急踩煞車,而列車乘客以為仍在全速奔馳…… 世界成長減速,是好事還是壞事? 少子化現象,是危機還是轉機? 高速成長時代已經終結,早在新冠肺炎流行之前就持續進行, 出生率下降、人均GDP縮減、新社會運動減少、新科技進步趨緩…… 人類成長已達極限,世界發展速度正在放慢, 英國牛...
在《論真實》中,法蘭克福探討《放屁》未深究的問題。在前書中作者論及,有些哲學家或公眾人物根本不承認「真」和「假」是有意義的類別,他們只在乎自己說的話是否能有效操弄他人的態度和觀點。
我們周圍充斥著驚人的數字,像是醫療成本、地震規模、最近的恆星離地球多遠、全球長頸鹿的數目等等,對於那些超過我們識字直覺、過大或過小的數字,我們如何釐清這些數字究竟代表什麼?這本書透過許多案例和準則,幫助我們搞懂這些數字、瞭解比例,將大數字拉回凡間,成為我們可以理解、掌握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