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指現今的社會運動、社會問題都是世代之爭。 世代之間缺乏溝通,老一輩不了解年青人;後生不了解前輩,遂造成一個時代一代人,社會問題無日無之。 尤其現今的八十後、九十後,常被上一代人指責為廢青,不肯努力不肯付出,眾人都從特定的角度出發,為特定的觀眾、特別的話題制定特定的話語,但總是忽略了全盤環境對於...
佔領運動雖已落幕,世代之爭卻持續不休,「廢青」更成為了一個經常出現的標籤。但是,究竟甚麼是廢青呢?廢青有何特點?廢青是被誰界定?當年輕人在夏天提着芭蕉扇,也會被指是廢青時,便明白了甚麼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廢青,開啟了本土的一個符號戰場,當中牽涉價值、意識形態和權力,必須加以認識,才能發現廢...
邵家臻從事社會工作多年,以香港為青年人加上的各種名字為引子,理解當社會資源嚴重分配不均,再努力工作也有如奴隸,僅足三餐,再有理想,也是徒然;考試制度扼殺創意,而貪生怕死,面對政府的無理政策,那些「八十前」的人又有誰哼過一句?
兒時被父母打罵,有時候會心有不甘的,但父母的責難正確,故唯有飲淚吞聲,默默承受著那一次又一次的皮開欲裂。既然父母是對,那麼為何心為何不甘呢?這種情緒到底源自何方?出產地在哪? 情緒是生活的基礎。情緒是起點,也是終點。起於對情緒的執著,對情緒的眷戀,終於對「生活」完美的追求。 如何……
邵家臻和黃鈺螢把好戲量這個劇團放到今天香港社會價值面臨巨變的社會脈絡裡,再以理論作為參照。他們用訪談,用一個個青年人的面孔,把社會、理論和劇團的論述揉合。一班年輕人在街頭打拼、拋頭露面、埋身肉搏、開拓空間,重奪人民使用街道的權利。中國藝術家徐冰講過:「藝術沒有魔術,只有關懷。」這班年青人究竟得了什麼...